公元六百年左右,教皇葛利果一世将各地教会音乐加以整理汇编及改编,这便是著名的葛利果圣歌。葛利果圣歌是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传说,是上帝的圣灵给这个教皇以启示,来记录圣歌。在很多古老的绘画中,鸽子的形象被用来象征圣灵的降临。 Professor Peter Jeffery : “诗篇”是《圣经》的一部分,所以吟唱“诗篇”就是朗读《圣经》,而且和《圣经》背后的造物主沟通。
Professor Peter Jeffery :根 据古希腊神话,奥菲欧是一个伟大的歌手。他的歌声是如此动听,以至于动物和树木都会倾听他的歌声。就在他将和尤莉蒂采完婚时,尤莉蒂采被毒蛇咬死了。奥菲 欧赶到地狱去劝说地狱之王普鲁东,让他答应自己带妻子回到人间。普鲁东答应了他的请求,因为奥菲欧的歌声是如此打动人心。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在离开地狱 的路上,奥菲欧不能回头看他的妻子。不过,奥菲欧被许诺可以听到他妻子的脚步声。可是在某一个时刻,奥菲欧突然听不到他妻子的脚步声,他忍不住回了头。就 在这时,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妻子被拖回地狱。
尤莉蒂采悲伤的唱出:“啊,多么温柔、多么辛酸的眼神!”,然后消失了踪影。精灵们也感叹的合唱出“奥菲欧战胜地狱,却被自己的心所击溃”。
Professor Peter Jeffery: 在此之前也有对这个故事的表现,但主要是对历史的探究。1607年蒙台威尔第诠释的《奥菲欧》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歌剧,到今天人们仍然在表演和欣赏。
Peter Jeffery: 很多作曲家为教堂做过音乐,但是巴赫属于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很大的神学图书馆的作曲家之一,并且他认真的研读马丁路德和其他路德派神学家的著作。
有意思的是,20世纪的一些音乐史学者试图否定巴赫的宗教信仰。
Peter Jeffery: 特 别是,巴赫生活的地方后来属于东德,被共产党所统治。所以一些东德的音乐史学者试图将巴赫描绘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先驱者,而不是一个基督徒。但是,一个出 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九六零年代,巴赫自己的《圣经》被发现了,是存放在美国的一个路德派神学院的图书馆里。他们买下这本圣经是因为上面有一个著名的 路德派神学家的注释。在这部圣经的首页上,有一个签名,写着“J S Bach”。但是人们都说,啊,这不是那个巴赫。这是一个常见的名字,英文翻译过来就是“John Brook”,全写就是“John Sebastian Brook”。但是一些人就仔细研究巴赫的笔迹,发现这确实是大音乐家巴赫自己的《圣经》。人们开始研究这本《圣经》中巴赫在空白处写下的标注。从中,人们很明显的看到,他确实是一个基督徒,并且他用他的音乐来表达他的信仰理念。他很虔诚,而且对路德教派非常博学。
(在这本《圣经》一个空白处[2 Chronicles 5:13],巴赫写到: "With a devotional music God is always present with his grace."在虔诚的音乐中,神的恩典永在。)
记者:为什么有人会制作这样的音乐,而人们又喜欢这样的音乐呢?
Professor Peter Jeffery: 在二十世纪有很多事发生,爵士乐出现,摇滚乐也产生了。摇滚乐通常表达反叛的情绪,它起源于一九六零年代,和反越战的反叛情绪有很大关系。另外一点,摇滚乐通常和吸毒相关,它是一种放纵。相反,宗教音乐,比如基督教和犹太教音乐,是关于自省和自我约束。
记者:那么你认为古典音乐会越来越受欢迎,还是越来越少的人欣赏他?
Professor Peter Jeffery: 欣赏古典音乐需要训练和教育。如果缺少这些,就不太容易欣赏。另外一方面,在二十世纪,音乐领域被唱片公司所主宰,(这些公司)特意抑制古典音乐,因为摇滚乐可以挣更多的钱。
主持人:1990年代,一群西班牙修道院的修道士将他们礼拜时所吟唱的古老的葛利果圣歌录制成 唱片,结果大为流行,获得相当不错的销售成绩。很多唱片公司看到商机,也纷纷发行自己的葛利果圣歌唱片。令人感叹的是,在历经千年的世事变迁之后,还有那 么多的人又寻回音乐的本源,在那至简而又至诚的清唱中,寻到心灵的慰籍。也许,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种返本归真的情结吧!世事关心,我是 萧茗,谢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