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8-28 1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
2007-7-28 14:11 发表
笔者曾发表《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等文,反映当前俄罗斯学术和社会思潮动态,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但也有不同看法,认为目前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对斯大林的“重评”思潮,当然也不存在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
俄罗斯对苏联历史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思潮的出现,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完全不必奇怪。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都要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就是不断对事物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以期不断获得正确的认识。所以对历史研究中一些所谓的“定论”,随着新材料的披露、研究方法的改进,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正如对斯大林的评价,否则科学就不会有发展和创新。
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思潮的出现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苏联解体的悲剧性后果引发全民族对国家沦丧的悔恨,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所谓“改革”的鞭笞,对苏联时期较为稳定生活的怀念等一系列思潮逻辑发展的现象。离开这个背景就不可能理解俄罗斯为什么会重新评价苏联历史人物;而否定“重新评价斯大林”这个事实,就和当前俄罗斯对苏联解体后果评价的整个社会思潮相矛盾。
一、俄罗斯是否存在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根本否定
1.赫鲁晓夫时期的“非斯大林化运动”。否定俄罗斯存在“重评”思潮的观点认为,“对斯大林的一些功绩,包括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工业化的成就、科学和教育方面的长足进步、社会福利保障等,向来就为学术界和多数人所肯定,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就此否定斯大林”;对斯大林的错误,“如反右派斗争、农业集体化、大清洗、卫国战争初期的失败、战后清洗等作翻案文章的至今没有发现”。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能“向来”保持如此公允、客观的态度?这个结论恐怕需要商榷。实际上,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有过几次重大变化。
第一次当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22大时期对斯大林所作的批判,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非斯大林化”运动。戈尔巴乔夫曾把苏共20大称为是“重新评价内外政策、分析历史事实”,这里他对斯大林就用了“重新评价”这个词。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尤•茹可夫在其《另一个斯大林》专著中则批评了赫鲁晓夫在20大的报告,认为“简直是颠倒黑白,把‘白的’说成‘黑的’”。这就说明,无论赞扬或批评斯大林的人都承认赫鲁晓夫时期就有了对斯大林或者“重新评价”、或者颠覆性评价这个事实。
由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不公正的批判、谩骂态度,把斯大林称为“凶手”、“刑事犯”、“强盗”、“伊凡雷帝式的暴君”、“浑蛋”、“白痴”……而引起国际共运一场大争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一方面支持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认为“揭了盖子”;另一方面批评苏共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认为“捅了漏子”,甚至“丢了刀子”。邓小平同志曾经在谈到斯大林问题时说,“我们不能要求伟大领袖、伟大人物、思想家没有缺点错误,那样要求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党中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干赫鲁晓夫那样的事”。说明国际社会也认为赫鲁晓夫有对斯大林“重新评价”的行为。
1990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8大的讲话中肯定了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发动的批判,同时否定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曾经“试图为斯大林模式恢复名誉”的行动。就是说,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包括官方机构又存在与赫鲁晓夫不同的、对斯大林评价尖锐对立的观点。这就说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苏联社会根本就没有对斯大林“向来”一致的评价。
2.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又掀起对斯大林的新一轮批判。我国学者林利、姜长斌曾译书《在改革浪潮中重评斯大林》介绍了这方面的动态。这是戈氏针对此前“试图为斯大林模式恢复名誉”的举措再度对斯大林“重新评价”。如果说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但没有提出否定当时的苏维埃制度的话,戈尔巴乔夫则是把斯大林、“斯大林模式”以及整个苏联70年历史彻底加以否定。自1987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在历史领域不留空白点的号召后,掀起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的狂潮。
1987年7月20日的苏联《消息报》发文谴责苏联过去的中小学历史课程,认为它对许多历史事实绝口不谈,最严重的缺陷是没有对斯大林的道德品质做出评价,要求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1988年6月,苏联教育部决定取消中小学历史课考试,说过去的教科书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等等。
戈尔巴乔夫1990年7月在苏共28大上代表中央所做的报告中,严厉批判了“斯大林一伙的罪行”,并几次声明要抛弃“斯大林极权体制”。甚至在大会正式通过的决议中也清楚写道:“极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体制正在被取消。”苏共决议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全盘否定苏联70年历史定下基调。
关于卫国战争。赫鲁晓夫时期还主要是指责斯大林在战争初期的失利,现在则对斯大林在整个战争中的作用提出批判。1993年,一个叫苏沃洛夫的前苏军情报部官员写道:苏联在并无外来威胁下挑起了军备竞赛和组织军事行动,德国被迫在1941年夏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是为了破坏苏联进攻德国的计划。所以他连篇累牍发表文章,竟然提出是“斯大林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外,还有人认为1942年夏季战役的重大挫折是由于斯大林的错误,导致顿河、顿巴斯、罗斯托夫等地陷落;指责斯大林发布的227号命令,即“一步也不准后退”的命令是“把责任归咎于那些常常是无罪的人”的斯大林一贯做法;有人贬低卫国战争胜利的意义,把战争胜利看成不过是强化苏联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促进了“领袖专断”……
2002年,两个亲身经历了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出版了自己写的书《斯大林统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库库什金亲自为之作序。他写道:“以往关于卫国战争的大量著作较少涉及苏联最高军事指挥部的活动,这样关于战争的总体情况就是不完整的。更为遗憾的是还出现大批歪曲历史真相、特别是歪曲最高统帅部活动的反科学的所谓学术著作,集中在对苏联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斯大林进行残酷无情的攻击。如他们提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遵循斯大林的领导、恰恰是违背他的领导取得的。这两个老战士写的书,以雄辩事实证明了斯大林作为统帅在俄罗斯特殊历史条件下带领苏联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伟大功绩。”库库什金院士是在俄罗斯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学者,连他都承认以往“出现了大批歪曲历史真相、对斯大林进行残酷无情的攻击”的所谓学术著作,怎么能认为“向来”“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否定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呢?这两位老战士的著作难道不是针对“否定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的论著所作的翻案文章?
关于否定工业化成就的观点。列•戈尔东认为“加速工业化的选择并不带有必然性和不可避免的性质”,这是否定工业化的必然性;姆•卡普斯京认为“加速工业化问题是人为的,是靠人为压制推行的”,这是否定工业化的过程。这种观点在我国一些学术论著中也有所反映。一位学者关于工业化是这样评价的:斯大林的工业(化)方针,最突出的问题是——首先,强调高速度是工业化的灵魂;其次,集中一切力量片面发展重工业;再次,斯大林不顾当时存在严重的农业与农民问题,为了高速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榨取农民、靠农民“贡税”积累资金。斯大林的工业化方针,与列宁的思想是违背的。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造成的严重后果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长期落后。通篇文章没有一句正面评价工业化成就的话。因此,那种“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否定斯大林在工业化方面的成就”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而事实是,目前绝大多数俄罗斯的论著都不再否认工业化成就。近年出版的、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两本教科书指出,在1928年~1932年1932年~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分别提高2.2倍和2.0倍劳动生产率提高2.7倍和2.4倍。另一本书写道“30年代末期,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年均工业增长速度为11%,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四个能制造当时所有工业产品的国家。”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坚决否认“俄罗斯在20世纪初脱离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说法,指出“斯大林明白如何将俄罗斯推向现代化和完成现代化,他提出了这个任务,也找到了这条道路。苏联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就是具体证明。俄罗斯正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融进了世界现代化总进程”。俄罗斯著名学者弗•丹尼洛夫在其最近的文章中也承认苏联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现代化成就。他说:“俄国革命前的现代化进程仅仅是注重经济的增长。苏联时期的现代化与之不一样,在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体制。国家保证了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实行了普遍就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及实际上的免费住宅、休假制及其他社会保障。”可以说,这就是现在俄罗斯史学界代表性的论断。
3.苏联解体原因与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关系。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它与当前俄罗斯社会呼唤或者重评斯大林有什么联系?如果不涉及这个问题,可能说不清楚为什么今天俄罗斯人会出现“怀旧情绪”。
清人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里•波利亚科夫具体描述了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的过程。他写道:“在中欧和东南欧社会主义国家崩溃、苏联国内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开始了猛烈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对整个苏联的批判。” “从1987年起,最初还是小心翼翼的,但在1988年、1989年后,开始了对斯大林暴风骤雨般的批判,报纸和杂志充塞了劳改营之类的文章。从1989年底到1990年初,反共产主义的、主张复辟的思潮急剧增长,不断扩大了对列宁、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选择的批判,鼓吹革命前俄罗斯的意识系统。在1991年8月事件后,这种批判的趋势成为了社会舆论主流,并且具有官方的性质,对苏联历史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炽热程度,甚至关闭博物馆、改换城市名称、推倒苏联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纪念碑。”尤里•波利亚科夫最后总结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进程是,“从比较含蓄的对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批判发展成对它们的完全否定。到1992年,在思想上与苏联历史划清界限的过程基本上完成了”。
很明显,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否定斯大林是导致国家解体一个重要原因。而俄罗斯人出于对国家解体后生活状况的不满,必然会思索导致国家解体的主要责任人(2001年12月俄罗斯著名民调机构“罗米尔”就“什么因素在苏联解体中起主要作用”进行调查,高达44%的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承担主要责任),同时怀念具有稳定生活的前苏联以及领导国家走向富强的斯大林等人,并对曾被戈尔巴乔夫猛烈攻击的斯大林又一次予以新的评价。
访问laodai的空间
有话好好说,有话慢慢说。听听别人说,人人都可说。
脸红气粗说,说了也白说。心平气和说,有人听你说。
[推荐] 无风险体验,全真美元欧元交易!"$10,000" 炒汇练习帐户,点此获得用户名密码
laodai
倍可亲决策会员(十九级)
自定义头衔:倍可亲决策会员(十九级)
用户数字ID 17189
精华 1715
积分 44628
帖子 15807
阅读权限 70
注册 2003-12-22
来自 shanghai
#2发表于 2007-7-28 14:17 作者个人文集 作者资料 访问我的空间 给我发悄悄话
字体:小 中 大
二、当前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
1.俄罗斯官方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情况。有人断言“俄罗斯官方没有重新评价斯大林”。实际情况是,2000年5月9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建立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斯大林列英雄榜第一。2002年1月,普京指出“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2004年2月,普京说“苏联时期,苏联的存在以及它的核力量曾是世界强有力的稳定因素”,因此他宣布保留苏联时期的国歌曲调作为俄罗斯国歌、苏联红旗作为军旗。2004年7月24日普京签署命令要求将莫斯科红场边无名烈士墓旁一个纪念碑上镌刻的碑铭中的“伏尔加格勒”字样恢复为“斯大林格勒”,该命令说这是为了让大家关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参与者的英雄主义表示敬意,并保持俄罗斯国家历史的原来面貌。2005年,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针对西方媒体将斯大林与希特勒作为同样的历史罪人类比的论调,普京明确表示他不能同意把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斯大林不是纳粹分子,是德国侵略了苏联,而不是相反。2005年5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则明确提出“对斯大林要给以历史的重新评价”。
再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2003年,伏尔加格勒州政府作出恢复城市原来的名称“斯大林格勒”的决议,并设立“改名委员会”,同时给俄罗斯杜马打报告请求批准。伏尔加格勒州议会议长说:“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历史中最光荣的名字。斯大林是强大俄罗斯的象征。重新使用这个名字,有助于使俄罗斯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有十几个州政府签名支持伏尔加格勒市政府改名要求。俄罗斯贝尔戈罗茨基州也决定在本州修建斯大林的雕像,1943年苏德军队在这里曾进行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坦克大战。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该城市中心十月革命广场,在原来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位置上重新竖立斯大林纪念碑,该市副市长伊•法杰伊娃说,“政府这个决定得到普遍的支持。这样做是还历史的公正”。奥廖尔市议会致信普京总统,要求在历史教科书中恢复斯大林的“荣誉”、重新为斯大林树立纪念碑、以斯大林的名字为街道和广场命名。雅库特共和国米尔内市官员在斯大林纪念像揭牌仪式上说,斯大林是“俄罗斯伟大的儿子,他把一切献给了人民,从未要求任何回报”,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等等。
用上述我们收集的部分关于普京总统和一些地方政府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对比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态度,已经能够看到俄罗斯官方对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2.当前俄罗斯学界和俄罗斯社会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情况。那种认为“俄罗斯学界和俄罗斯社会没有对斯大林以重新评价”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实际情况是,2004年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登载的阿•阿尼克耶夫、穆•夏金、阿•乌什玛耶娃论文《关于历史教科书:方法论与观念》,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在俄罗斯社会、广大历史学家意识中发生显著的重大变化。社会上多数群众也对肆意贬低自己的历史不满。人们要求尊重自己的历史。因此,增长了对过去值得肯定的东西、对祖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兴趣。在这个过程影响下,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发生重大变化。”
2001年12月3日,俄罗斯教育部和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教育科学院联合召开会议,主题是“祖国现代史教学中的问题”。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所所长萨哈诺夫、世界史所长丘巴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卡尔波夫等在发言中一致要求克服教学中不尊重自己历史的那种消极现象。
2004年7月,普京总统在国务会议上明确表达了对目前大中学校历史教学情况的不满,他正式提出“应当认真地对待提高大中学校历史教学的水平问题”,针对以前全盘丑化本国历史的状况,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尤里•波利雅科夫院士指出:“从1987年~2000年的13年来,俄罗斯历史科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上发生了根本改变,历史科学的很多方面被破坏了,被抛弃了,被颠倒了。”他说,现在“俄罗斯历史学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在利用几代学者积累的学术资料基础上,吸收新的资料,重新思考历史”。
甚至对斯大林持批评态度的一些人也承认有重新评价斯大林现象。莫斯科大学教授布兹加林、科尔甘诺夫合写的《斯大林与苏联解体》一书指出,他们写此书“是针对国内为推崇斯大林而掀起的暴风雨般的运动所作的回答”。
既然是“重评”,当然出现了大批或者重新肯定斯大林功绩、或者为其翻案的文章。2005年俄罗斯《自由思想》杂志第5期登载了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的文章《我的时代》。作者以一个亲身参加卫国战争老兵身份,对“卫国战争初期的失败”的传统观点提出自己看法。他说,很多人过去、现在仍然认为(斯大林)对战争的突然爆发估计不足,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不对。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不仅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战争将不可避免,而且作了大量物资、技术和军事上的准备。他承认,在1941年6月,国家备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但责任不全在斯大林。他对战争初期失利的看法是:第一,这个失利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承认具有夺取苏联领土的强烈愿望的德国军队对战争的准备、和拥有作战经验这个情况。而在那些年苏联因客观情况做不到这些,所以要想不付出较大牺牲制止那样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第二,但当时苏军仍然进行了激烈的、对敌人致命打击的战斗。第三,初期的失利教会了苏联领导、指挥部和大多数苏联人民许多东西,自此国内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军队组织等情况发生根本转折,其结果是德军进攻被制止住了,在此期间最大的成就在于希特勒的闪击战思想遭到彻底打击,使人们确信德国必败。第四,正是战前和战争初期那些事件使苏联得到全世界千百万人的同情,并极大帮助了苏联。
对农业集体化,目前也有不同观点。在2002年版的俄罗斯高校教科书《苏维埃国家史》中,重新论证了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增加使得小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不能满足商品粮的需要;只有全盘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解决与大工业不相适应的状况。2005年尤里•茹可夫连续推出《斯大林:政权之谜》和《另一个斯大林》两本专著,系统地对否定斯大林体制提出不同看法。在《斯大林:政权之谜》一书的封底写道:“斯大林的管理体制不是一般的具有活力和效率,而且是在那个时代国家唯一可行的体制,它不仅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还使苏联在短期内变成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还可以举出大量为斯大林翻案的文章,如尤里•叶梅利亚诺夫在《对斯大林制造的谎言》一文中,对“掩盖列宁的遗嘱”、“刺杀基洛夫”、“大恐怖的组织者”、“红军的歼灭者”、“战争初期失败的罪人”等五个方面加在斯大林身上的罪名进行了辩护;茹赫拉伊著《斯大林:真理与谎言》中肯定了斯大林与布哈林等的斗争。至于从另一角度研究“大清洗”,试图对长期以来在大清洗原因、人数等问题上提出不同看法的论著可以说相当多,有米哈伊尔•波兹诺夫的《1937-1938年苏联的死刑》、帕维尔•克拉斯诺夫的《对大清洗理智的讨论》、伊•佩哈洛夫的《斯大林大清洗究竟有多大范围》等。值得注意的是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对大清洗的评价,他曾经在30年代参加暗杀斯大林的恐怖团体,后遭到处罚,是大清洗的当事人。他说:“我多年研究战前形势,包括军队里实行的镇压,并且得出一个结论:假如不是在战前军队实行了清洗,我们将输掉这场战争。”这类文章不胜枚举。
上述列举的如此众多的翻案文章表明,对历史研究中一些所谓的“定论”,随着新材料的披露、研究方法的改进,往往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正如对斯大林的评价,否则科学就没有发展和创新。同时也证明,有人所说的那种对斯大林的错误“如反右派斗争、农业集体化、大清洗、卫国战争初期的失败、战后清洗等作翻案文章的至今没有发现”这一结论,实在是不准确。
俄罗斯一项民意调查反映了1988年俄罗斯民众对国家领导人的评价,也反映出俄社会对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态度。即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人对苏联历史上领袖人物评价的调查情况表明,当时对斯大林“执政时期肯定的评价”只占被调查者的8%,否定的占64%,这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的否定态度是一致的。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肯定的评价”占51%,否定的只占14%。而近年来俄罗斯各种民调机构进行过若干次调查,大都显示了对斯大林的正面评价。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5月初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以“斯大林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题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8%的受访者对斯大林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相反,1996年戈尔巴乔夫参加总统竞选,经过全民投票,他的得票率只有0.58%。
从过去俄罗斯民众多数人对斯大林的否定到今天多数人的肯定,对戈尔巴乔夫从过去多数人的肯定到今天多数人的否定,除了用“重新评价”或者“重新认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很难用别的词来解释。
3.西方对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反应。甚至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注意到俄罗斯人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这个事实。2005年2月27日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直接以《俄罗斯人重新评价斯大林》为题写道:“俄罗斯至少已有三个城市宣布将为斯大林树立纪念碑,就在大约半个世纪前,这些纪念碑在赫鲁晓夫发起的一场反斯大林的运动中被推倒了,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有一半的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是一位英明的领导人。”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制作人马场朝子在《世界》月刊发表《俄罗斯复活“斯大林神话”》指出,高达53%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表示了正面肯定,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报刊把这种情况的出现看成是“俄罗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认为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意味着普京政权开始走向不民主。2005年5月6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记者戴维•塞特尔的文章:“当布什总统登上红场检阅台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不是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而是被人利用前来为苏联平反。”他惊呼:“由于纪念卫国战争,在俄罗斯掀起了怀念苏联时代的浪潮”;“共产主义制度的可怕竟然对于当今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2005年5月4日的芬兰报刊登载文章称,普京口口声声说着民主的漂亮词句,但字里行间掩盖不住对苏联的怀念。俄罗斯正走向某种“实现俄罗斯模式的民主”的“普京主义”。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5月6日刊文称,俄罗斯以苏联历史为“荣耀”的心理甚至到了“病态”地步,西方国家应当呼吁普京克服“专制统治”,实现与波罗的海国家边境地区形势正常化,重新开放揭露共产主义暴政真相的历史档案,放弃恢复帝国的返祖幻想。美国《洛杉矶时报》2005年5月5日发表《回归苏联》一文说,人们只注意到普京打击寡头、恢复行政集权等情况,却忽视普京正在重写俄罗斯历史,为苏联历史“平反”,试图重返“过去”的苏联时代。该报称普京作为过去的克格勃特工,从不隐讳自己对苏联的怀念,越来越敢于赞誉斯大林当政的苏联时代。文章说,自称能够洞察普京心扉的布什总统应当注意到普京修正历史的做法,并思考这将会给俄罗斯的未来带来何种后果。
西方报刊把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说成是“历史的倒退”、是“返回专制时代”等言论的真实企图在此先不作评价,但他们也认为俄罗斯在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这点不可否认。
三、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问题的实质
争论俄罗斯有无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现象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对这个现象实质的理解。有人认为“目前俄罗斯人特别是青年人……呼唤‘铁腕’,是为强权招魂”;“在超级大国地位沦落的今天,俄国某些政党和人士怀念昔日的‘辉煌’,打出‘强国主义’的旗号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对这种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货色,中国人是不应当为之喝彩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希望强大,甚至期盼成为强国,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样。但如果说俄罗斯人重评斯大林是希望“强权”(在《邓小平年谱》里,“强权”和“霸权”是同一意义)、是“大俄罗斯主义”的表现,这种提法就需要慎重。那么,“重评”思潮出现的真正实质何在?
第一,是对具有稳定生活和大国地位的前苏联和斯大林时代的怀念。2004年2月,普京总统指出,“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2005年4月,在国情咨文中他又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悲剧”;在回答美国电视台记者姆•乌奥列苏“为什么是悲剧?”的提问时,普京这样解释:有2500万生活在前苏联境内的俄罗斯族人一夜之间沦落为外国人,其生存权利不能保证;有些人一辈子的积蓄顿时丧失、社会保障受到损害。他说:“这种情况是苏联解体的后果造成的。”可见,他是把“苏联”这个具体国家的消失和“民族悲剧”直接联系,而不是把它割裂开。
普京总统的这个态度与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认识是一致的。2003年3月,俄罗斯《导报》以《俄罗斯人怀念斯大林时代》为题报道了全俄社会舆论中心的一次民意调查:高达53%的人认为斯大林对国家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该报指出,俄罗斯民众、甚至包括反对派肯定斯大林的最主要的几个原因是:(1)把苏联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建成了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苏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2)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法西斯保卫了国家的独立;(3)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宅,等等。
2005年5月,在莫斯科举办了以“苏联是我们强大的时代”为题的展览。《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俄罗斯人怀念苏维埃政权时代》的文章,对这次展览作了总结,清楚表明是怀念“苏维埃政权时代”而非别的什么时期。该报同一天还登载了以《什么使您怀念苏联时代?》为题的文章,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体育评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演员维诺库尔说,“我特别怀念当时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所有领域都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沃夫克说,“我最怀念对孩子们教育和社会条件最好的苏联时代,因为那时候一切都是由国家保障的……”;演员埃图什说,“我最怀念的是当时社会拥有的秩序,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
从1999到2001年,民意调查机构“罗米尔”以“如果可能,您选择生活在1991年以前或是当前的生活”为题进行调查,一半以上到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选择1991年以前。
因此,说俄罗斯人对苏共的垮台、苏维埃制度和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终结“较为冷漠,没有多少怀念”是不确切的,上述材料证明,他们明明白白表达了对具有稳定生活的前苏联和斯大林时代的怀念。
第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希望正确总结历史教训、促使国家的复兴。必须指出,大多数俄罗斯人主张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旧体制弊端的认可,不是意味着要回到过去。他们对斯大林时期过分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斯大林在大清洗等问题所犯的严重错误仍然持批判态度。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这股思潮的涌现,表现出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不满。正如2002年出版的俄罗斯高等学校历史教科书写道:“历经多年对苏联历史的否定后,今天终于合乎规律地在千百万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意识:不能否定苏联70年的历史……要科学地重新思考苏联历史”。其实质在于还历史的公正,以利于国家的复兴。
普京总统也非常清楚地阐述了当前俄罗斯人正确评价自己历史问题的初衷。2005年5月,他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客观地评价自己国家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所处的历史地位,从而更好地确定国家的发展前景、族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一些国家把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说成是“民主的倒退”,普京强调各国具有自己的民主标准:“所有现代的民主制度和原则必须适合俄罗斯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历史和传统”,他再次声称“俄罗斯当然是民主国家”。
即便俄罗斯有少数的民族沙文主义者,也不能把他们的主张当作多数人的想法。既然我们反对把中国的发展说成是“中国威胁”,同理,也不能随意把俄罗斯人希冀民族复兴的愿望说成“大俄罗斯主义”、为“强权”招魂。
作者: 镇南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