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的連衣裙,微卷的披肩長髮,精緻的妝容,如果不是自曝性別,很難想像得到這是一名男性。在近日一場選秀活動中,就是這樣一位打扮特殊的參選者引起了多方關注,“偽娘”一詞也搖身一變成了時下的流行語。
截至昨日,百度“偽娘”貼吧的“粉絲”已經達到4034人,更有線民專門編撰了《偽娘白皮書》,對“偽娘”的定義、必備條件等做了詳細的詮釋,成為“准偽娘”的“參考書”。一項網路調查顯示,表示支援“偽娘”現象的線民竟占七成以上。
“我們班裏就有一名很女孩子氣的男孩。”天津一名幼稚園老師頗為無奈地向記者透露。在這所建在居民社區內的幼稚園裏,記者見到了這位元老師提到的4歲男孩———身穿棕色的絨上衣,紅色長褲,頭髮刻意蓄了起來,在靠近頭頂處紮起了一個小辮子。這名男孩並沒有跟其他男孩一起說笑打鬧,而是一個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當記者試圖與這名男孩攀談時,男孩表情扭捏,有些拘謹地看著老師,在老師的鼓勵下,男孩終於鼓起勇氣告訴記者,自己頭上的小辮子是父母幫他紮起來的。
“我們班有個男生可討厭了,走起路來老是一扭一扭的,說話細聲細氣,還隨身帶著小鏡子,經常拿出來照,比女生照鏡子的次數還多!”天津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女生告訴記者。
天津華夏未來第一幼稚園的王老師表達了她對“偽娘”現象的看法:“男孩女性化是一個可怕的現象,令人擔憂,但這並不是個別現象,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據我瞭解,現在很多幼兒的家長都是"80後"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對於自己的孩子並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而是延續了上一輩對自己的溺愛教育方式。在這一代幼兒的家庭中,出現了"多個長輩捧一個娃"的現象。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溺愛、嬌慣導致了男孩子從小便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失去了很多鍛煉機會,使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大大下降,也促使部分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趨於女性化。”
“另外,現在大多數幼稚園中存在著女老師居多的普遍現象,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更加細心、溫柔、有耐心,相比男性更適合擔當幼兒教師的角色,但是幼稚園教師隊伍的"陰盛陽衰"卻會導致男孩子缺少陽剛之氣。為此,我們幼稚園特意引進了一批"男阿姨"作為孩子的體育、美術老師,防止發生男孩女性化的現象。”王老師告訴記者。
天津棒棒幼教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如果一個家庭只有爸爸或者只有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男性和女性在性格、言行等方面畢竟有很大差異,如果孩子在早期得到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影響,對孩子以後健全性格的培養將是非常有幫助的。” “偽娘”現象被線民追捧,是否說明中國社會的審美觀發生了變化?“偽娘”現象的出現是個性解放還是教育出現了偏差?天津社會科學院郝麥收教授認為:“現在的教育方式呈現出"抑雄揚雌"的特點,課堂的靜態讀寫方式使生性好動的男孩子不得不長時間坐在書桌前,而不是到操場上自由奔跑、玩耍,一定程度上磨滅了男孩子的天性。另外,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對男孩的管制要比女孩更加嚴格,認為越是調皮的男孩越要嚴加看管。不論在學校或家庭中,老師和家長都把乖巧、聽話的女孩子作為榜樣,教導男孩子也像女孩子一樣聽話,這種與男孩子天性相悖的教導方式,令一些男孩子認為只有像女孩子一樣溫柔、聽話才能博得家長和老師的喜愛,這種"抑雄揚雌"的教育模式造就出一批像小綿羊一樣聽話的男孩子,這種心理作用甚至會影響到他們成年。”
針對“偽娘”現象得到大多數網友的認可和追捧,郝教授表示:“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社會對"性別角色扮演"的容忍度提高了。在過去,傳統觀念認為男性與女性角色不可模糊,性別模糊的行為方式在生活中會受到批判。舉例子來說,花木蘭代父從軍,是因為她具有英雄氣概,所以才得到褒揚,而男扮女裝的演員則被社會上貶稱為"戲子"。近年來,在選秀舞臺上和網路上,性別模糊不清的角色頻頻出現,並受到一部分人追捧,說明社會觀念在變,對"性別角色扮演"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社會追捧"偽娘"現象並不是一個好兆頭,這種認可代表了部分男性的危險心理,雖然這些男性沒有做出女性化裝扮,但是他們的心理卻穿上了"女裝"。可以看到,近年來,社會上已經呈現出男性創業精神不足的現象,如果任"偽娘"現象發展,會有更多的男青年變得女性化,很可能會導致一個民族的勇氣缺失,吃苦耐勞的精神變得罕見,這種對"偽娘"認可的現象非但不值得提倡,還應該敲響社會的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