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32|回复: 0

“偽娘”現象,值得社會焦慮嗎

[复制链接]

0

主题

20

回帖

31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8
发表于 2010-6-4 0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偽娘”現象,值得社會焦慮嗎
    ●一般輿論通常接納女性的 “假小子”角色,而嘲諷男性的 “娘娘腔”。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常將男性氣質作為優勢人格,潛意識中貶損女性特質。於是敢說敢為敢冒險受讚賞,而打扮陰柔被指責。
  ●只要有健康陽光的人生觀,言行處世積極向上,有愛心,即使是女性化的男孩也沒什麼可指責的。形象裝扮上的審美偏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也是社會文化多元化的體現。
    
  龔丹韻:在剛剛結束的 “快樂男聲”成都賽區最後一場晉級賽中,人氣選手劉著遭到淘汰。此次快男選拔中,劉著因女性化的形象引人注目。 “偽娘”這個詞一下子成為熱點,造就了一大批的 “偽娘”紛紛冒出舞臺。一邊是學者們認為用不著棒殺,尊重 “偽娘”們的自由選擇;另一邊則是輿論憂心忡忡,這樣的流行文化,是否會帶壞青少年。您怎麼看?
  徐安琪:家長的擔憂,是基於傳統習俗上的性別印象:男孩要有陽剛氣,美貌、陰柔的女性化形象不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審美觀。這也和前一段時間 “男孩衰退”話題的熱議有一定關係,一些專家特別反感青春選秀中的 “‘超女’男性化、 ‘超男’女性化”現象,認為母親和女教師的教育榜樣,使現在的男孩變得“娘娘腔”、“中性化”,呼籲進行分性別教育來培育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特質,讓男孩有男孩樣、女孩有女人味。
  實際上,雙性化是世界發展的潮流。傳統社會一貫強調兩性不同的特質,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從小就培養男孩的男子氣,給他們玩衝鋒槍、坦克,要培養女孩的柔美氣質,給她們玩洋娃娃、過家家遊戲。然而,國外的教育學界已意識到,這是一種片面的性別教育,醫學科學的最新成果證明,兩性間遺傳學上的生理差異雖存在但很細微,而且各種器官的可塑性較大。一個人的氣質並沒有 “先天就怎樣”的說法。男女不同的特質,更多的是社會期待、灌輸,家長訓練和個人模仿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說,只要有健康陽光的人生觀,言行處世積極向上,有愛心,即使是女性化的男孩也沒什麼可指責的。形象裝扮上的審美偏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也是社會文化多元化的體現。再說,所謂的“偽娘”具有稀有性,而且要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大多數男孩不會去嘗試,家長們沒必要過於擔憂,學者們也沒有必要去封殺。
  龔丹韻: “偽娘”的準確定義,是用來形容具有女性容貌的正常男性。他們平時著裝中性化或女性化,身上兼具男性和女性的雙重魅力。有人指出,傳統的京旦名角,就是我們 “偽娘”文化的鼻祖,沒啥好大驚小怪。這種定義似乎更接近您提到的 “雙性化”趨勢?
  徐安琪: “雙性化人格”兼具男女兩性人格的優點,由心理學家羅西提出來的。另一位心理學家榮格則有一個著名的 “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無意識的異性人格,如果個體人格要得到健康和諧的成長,就應該允許男性人格中的女性因素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因素得到一定的展現。
  雙性化研究的權威桑德拉·貝姆,編制了一個著名的性別角色量表,以測量一個人的性別特質究竟是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還是未分化。幾乎所有的研究均表明,具有雙性化特質的男女,在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自我評價等方面優於單性化者。他們往往具有較高的自尊,更富創造性,並兼具堅強、獨立、溫柔、細膩等各種特質。
  然而,一般輿論通常接納女性的“假小子”角色,而嘲諷男性的“娘娘腔”。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常將男性氣質作為優勢人格,潛意識中貶損女性特質。於是敢說敢為敢冒險受讚賞,而打扮陰柔被指責。為什麼女孩就不需要堅強、獨立?男孩追求美麗、柔和就貼上負面標籤?
  龔丹韻:按您的說法,心理學並非提倡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而是要綜合吸收兩性的優勢。那麼,性別角色的模糊,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麼?
  徐安琪:雙性化是一種順應時代進步、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心理特質,也是資訊化、多元化時代性別角色發展趨勢。傳統社會男主外、女主內,部分原因是社會生產對體力的要求較高。而隨著電子技術、資訊化的進展,女性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兩性的社會定位差異勢必越來越小。
  在國外,雙性化教育也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新理念。這種理念不強調男孩要陽剛、女孩要溫柔顧家,而是強調一些兩性共有的價值和品格,如獨立、溫和、堅強、智慧、有責任心等。國外研究中的“父親榜樣”,主要是宣導父親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子女的成長,但少有研究表明男教師、父親的陪伴,與孩子的男子氣有直接關係。
  國內在相同的應試教育條件下,學習好、當幹部的女孩明顯比男孩多。一部分原因歸功於計劃生育提升了女孩的價值,使得家長為男女孩提供同等的資源。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經濟,本能排斥勞動力成本較高的女性,不願意雇用女員工,女性覺得如果要立足社會,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再者,男孩在生理上比女孩晚熟,所以我雖然不支持分性別教育,但支持某些專家提議讓男孩晚上學一年。
  進一步說,女孩受高等教育比例高,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普遍現象,這不能都歸結於應試教育的惡果。此外,對女狀元的統計分析發現,她們並不是死記硬背,大多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現在的考試題目越來越傾向綜合素質,女孩照樣出類拔萃,而在以前應試教育更明顯的時候,怎麼反而是男生考得好?就連《拯救男孩》一書的序言中也強調:男孩子與女孩子的差異,遠遠小於男孩子與男孩子、女孩子與女孩子之間的差異。
  五四運動的先驅者在上世紀初就宣導婦女解放、平等博愛,從革命根據地到建國以後,更是從上而下推崇、鼓勵婦女參與社會,不吃閒飯。上世紀80年代, 25-49歲年齡段女性的就業率高達95%-99%,走在世界前列。反而是近年來,婦女的傳統性別角色態度開始回潮。上世紀大多數人反對 “男主外、女主內”,現在一些人似乎覺得婦女解放超前了。於是當美國、日本等國的婦女就業率持續上升時, “女人要有女人味、男人要有男子氣”的因襲規範卻在我國回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0 23: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