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4|回复: 0

【神传文化】施行仁德 美名远传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22

回帖

580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805
发表于 2007-8-3 06: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方平,北宋时期南京人,为人宽厚重义,有高尚节操,信奉神佛,雅量高致。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四川一带人传说,敌寇将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盗贼四起,社会秩序大乱。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大为震惊。天子准备选派将帅前往,说道:“不要酿成祸乱,不要助成事变。虽然众人传说纷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需文治又需武功,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民。”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就派他去!”

张方平于是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筹粮筹款,各方调集军队去镇压,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骚乱的驻军各回防地,并撤掉那些防御设施和如临大敌的守备人员,告诉郡县官员和百姓:“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让大家象照常一样各司其职,士农工商,各乐其业,不必人心惶惶。他每天勤于政事,安抚军民。

不久,益州地区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民从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到了次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象往年一样庆贺新年,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到了次年的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方平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张方平阻止不了。

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作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象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的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黎民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看上面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官员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严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这样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来教化他们,用法律来约束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把自己当成齐鲁之人。假如任意胡来不按礼法,用淫威胁迫平民,我是不愿干的。’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以前还没有像张公这样的。”

大家听了,一齐再从新行礼,并说:“是这样。”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德,记在你们心中,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的史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是吧?”

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张公不图名留青史,可是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询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地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著名的《张益州画像记》

在张方平离任返京之前,益州人民为他画像,供于净众寺,表达对他的敬仰与爱戴。张方平善待蜀民的事迹传遍天下,人们都说:“国家有重大的事情,张公是可以托付的。”

张方平对于益州地区发生的骚乱,对蜀民采用了安抚的政策,他并没有把蜀人“弃之于盗贼”,而是用“待齐鲁之民”的方法来对待他们,信任他们,结果次年正月就恢复了秩序。

由此我们想到:对于那些一时犯了错误而迷失自己的人,我们是不是由于自己的观念不正而不能善待他们,是拉一把还是推一把?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因为难度大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是否真正做到了爱之深、待之厚?用善心和拿出最好的方法,相信再棘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6: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