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1|回复: 0

关于《忠告》一文的补充说明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

回帖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入门会员

积分
107
发表于 2007-8-22 1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忠告》一文的补充说明
亚翁     07.08.
一个朋友读了拙作《给一些“科技研究”者提一些忠告》后,给我指出,我的忠告只是针对已达到建立理论阶段的科研活动而言的,但有大量的科研活动不具备这些性质。
首先我得承认,写这篇短文的动机的确起因于,一种是那些企图提出理论者,如提出XX论;另一种是挑战现有理论者,如挑战相对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再一种是研究永动机。
这样无形中我就提高了可称为科研活动的门槛。这不是我的本意,正如我在文中带了一笔“不是说凡人不能搞科研………”的一段所表白的。
的确在建立理论与实验科学阶段之前,有大量的活动(或称研究)是属于科技研究范畴。在此我对无意中提高了门槛的失误致歉。
科技研究最基本的活动是观察(最简单的实证活动)。如果观察获得意识到的结果便称科研获得了成果。有成果的观察能增长知识。观察有两类方向。
一类是观察客体。其成果是增进对客体的认识、发现新客体及分类学进步。据说有热爱天文的少年常年用望远镜观察星星。由于对所观察天域的已知星星很熟悉,因此他的观察作出了发现新星体的贡献。
另一类是观察现象。其成果是发现现象性规律,即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人类大量公共的和个体的知识都源于这类观察。其中有一些公认的、有显著持久性的现象性规律被归纳逻辑上升为公理性规律成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以为观察是“无偏见”的纯实践活动,这是一种误会。观察的背后必然有意识(“理论”)的支持。即观察者事实上总是带着已经给予解释的意识进行观察的(用带引号的“理论”是为了区别《忠告》一文中的公理性理论概念)。观察不同的花是因为已经意识到花的性状是区分不同花种的要素。正如有人说道,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去观察耳垂长度与患癌症的关系。在众多因素相互关连的现象中,选择与现象有本质联系的因素,这就是业已建立并指导着的“理论”。
科研活动的更高层次是实验(实现意识设定环境下的实证)。实验当然与“理论”更密不可分。实验不仅有观察增长知识的功能,并且还多了验证理论的功能。当一个人在有意识观察中发现了某种现象性规律后,他与他人便可设计在比较纯粹的条件下企图重现规律。如果规律再现,则“理论”得到了“实证”,甚至可上升为理论。否则“理论”便被“否证”。
田上述可见,科技研究活动的门槛并不是那么高。人们可以在自已的工作领域或业余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并获得有益成果。不过我还想提醒以下几点,以便参考:
1,科技尖端领域的实验成本非常高,甚至只有囯力水平上才能支撑。可想而知在这种领域的理论创新需要显示多大的活力和美好前景才能吸引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2,所谓获得“实证”的现象规律可以被容纳在不同的理论解释之中,即不能说现象证实了某种理论。最浅显的例子是“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个规律便有“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解释。这个事实固然为理论创新者提供了可能的依据,但也限制了一个条件,新理论必需证明自己比旧理论要优越,正像“日心说”解释功能要比“地心说”好一样。
3,不要以为可以用逻辑的或实证的手段证明旧理论是错的,即否证不等于证错。.科学家总可以提出补充的假设来维护旧理论。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发现一只白乌鸦并不能证错“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理论,因为那只乌鸦是因为得了白化病。所以要别人接受新理论,还是要让人真正觉得新理论好:活力与前景。
科学发展、进步是否真正是可靠的或理性的?回答的困难来自于哲学方面;来自于任何科学最初始的假设都是“不可追究”的信念;来自于人的认识中“意识与感受”或“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的胶着。科学界釆取的态度只能是规定自身活动的理性规范,以争取理性最大化。
(http://blog.sina.com.cn/u/12143578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14: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