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本名叫韩湘,因为学道成仙,所以又称为韩湘子。韩愈和湘子的爸爸---韩老成感情很好,他那篇有名的《祭十二郎文》,就是祭悼韩老成的。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说:“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说的就是在唐贞元十九年,韩老成死时,韩湘子刚满十岁。韩愈独尊儒家,以佛道为异端,因湘子自幼就是由韩愈抚养长大的,所以他一直期望湘子能够专心作学问,走功名富贵之路;可是湘子却醉心于求道,这使得韩愈非常的苦恼、生气。
但后来湘子仍然走了自己的路,相传他成了吕洞宾的弟子,名列八仙之一,而且“修炼得道”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不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呢!为了苦劝湘子,韩愈曾写了一首诗“赠侄孙湘”给他说:才为世用古来多,
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名成就日,
却收身去卧烟罗。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有才华的人,本就是要用来治国利民的。尤其像你诗文写得这么好的,世上有谁能比得过呢?其实你可以先施展才华,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退隐山林去求仙道不是更好吗?
韩湘子接到诗后,也回了一首“答从叔愈”给韩愈:举世都为名利醉,
伊予独向道中醒。
他时定是飞升去,
冲破秋空一点青。
韩湘子回应的是--“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独向道中醒。”当全世界的人,都在为追求名利而沉醉时,只有我因为修道而独自清醒呀!“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一点青”,是说韩湘子前生本是一只得道的青鹤,这种青鹤名叫“一点青”。不久之后我一定会冲破晴朗的秋空,飞升成仙去的,这时整个天宇之中,只会看到“一点青”的影子,渐行渐远。好一句“他时定是飞升去”,真是气宇非凡,仙家本色啊!
韩湘子的故事流传久远,而在历代最有名的,就是他“九度韩文公”这件事了。话说由于韩湘子修道之心坚定,所以后来离家修行,十余年后方又回到家中,有奇术,能预知未来事。湘子一回家后就先见过叔父,韩愈问他在外学了些什么?湘子大略说了一些。韩愈大怒,正在训斥他之际,忽有圣旨下来,乃是天子因为长期赶旱,遍地饥荒,派韩愈前去社稷坛祈雨。韩愈不敢怠慢,马上穿戴好就走了。
韩愈来到坛上后,一派虔诚,求天叩地,希望早降甘霖。不料,从早晨求到午后,依旧是火伞高张,赤日炎炎。心中正焦躁时,忽见一个龌龊道人站在台下,笑个不停。韩愈正没好气,立命把这道人抓来问他:“甚事好笑?”道人说:“大人连求雨的本领都不曾学得。岂不可笑?”
韩愈怒道:“野道人竟敢当面讥诮老夫。你既口出狂言,莫非你能够求雨么?”那道人昂然说道:“自己不会,怎敢笑人?”韩愈便命他试法,并说:“要是试得不灵,立刻抓去斩首!”
那道人一笑,用宝剑向空中一指,连呼几声:“雷电之神安在?”只听得半空中有人问道:“法师见召,有何旨意?”这时百姓们向空中看去,果见雷公电母,带领着许多天兵天将,站在云端,正向这道人行礼咧。众人都吓得呆了,不约而同地一齐跪下磕头。又有人向道人叩拜,口称大仙。韩愈指着道人说:“命你求雨,怎敢弄术欺人,煽惑民心?”道人不慌不忙,对着空中说道:“这里苦旱,现有韩尚书奉当今圣旨,在此求雨。但因他俗念太重,不信大道,上天吝予甘霖,求了大半天,不曾得到一滴水珠。贫道不忍百姓遭殃,特去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一勺之水,分与众百姓们。望尊神赶紧布云下雨,贫道即刻发水也。”这时半空中忽地打下一个大雷来,接着闪电四起,乌云密布。一霎时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只看见万道金光闪烁,使人眼花缭乱。不但众人大呼:“真仙赐雨,小民有幸!”连那台上硬不服输的韩老尚书也是目瞪口呆,万分惊愕。
忽然猛地又是一阵轰天大雷,众人都看见道人腾空而起,飞入半空中。只瞧他在万目睽睽下手持着瓶子,向东南西北四面分洒。一霎时,大雨滂沱,势不可当。众人都躲在台下,万头攒动,把个台柱都几乎挤断了。约有顿饭功夫,道人在空中大声问道:“尔等百姓估计雨水已足,可对我说一声儿,免得霪雨成灾,过犹不及。”众人连忙大叫:“够了,够了,不必再下。请大仙下来,容小人们叩谢!”道人听了,
提剑一挥,雨势立止。
众人急忙爬出台外,只见道人坐在台口,向韩愈行礼笑说:“幸不辱命。”大家也不管泥泞沾衣,一齐跪在地上连连叩谢。只见韩愈道:“我还是不信这雨是你求的!”道人笑道:“这是万目共见的事情,贫道是世外之人,不求功名,并不想和大人争功啊!”韩愈道:“有甚凭据?”道人笑说:“众目共见,还不算是凭据么?大人再不相信,回去看府中,天井内有空缸一只,现已盛有三尺一寸七分的雨量了。”韩愈命人押着道人回去一量,果然不差丝毫。
这时道人突然下跪道:“叔父,如今可相信道法了吧!还请早随侄子修道去吧。”韩愈大惊,低头一看,这道人正是自己的侄儿韩湘子。韩愈因为湘子再三劝他修道,心中勃然大怒,便命人将他拖進去,交给他母亲徐老夫人管教。徐夫人只对他说:“你叔叔望你成家立业,也是他长辈分内之事。你既能修仙成道,也算各行其志吧!”湘子见点醒叔父无效,只得回嵩山去了。
自此又过了几年,每隔两三年,湘子必定回家一次,显露些非常灵验的事给他叔父看。无奈韩愈是天生硬性的人,毫不动心,也不把湘子看在眼内。湘子却也坚毅不回,必要度他成功。一直点化了他七八次。到了第八次时,韩愈过生日,湘子也回家为他祝寿。韩愈一看到湘子,就问他道:“究竟这几时,你在外边学了点什么功夫?”湘子听了,随口吟道:“解造逡(咅曲)巡酒,能开顷刻花。”就是说,我能在瞬时间造出酒来,能教鲜花立刻开放。韩愈就叫他一试。湘子笑道:“这些只不过是小道术,于真正的大道无关。侄儿就谨遵金谕,为酒以寿叔父,开花以娱佳宾吧!”
于是湘子就命人取来一个空缸,弹指三下,念念有词,果见缸中瞬间就装满了一缸美酒。韩愈朝湘子一笑道:“这倒是难为你了。可再把开花之法做出来,与列位大人佐酒。”湘子遵命,便问众宾客爱看什么花?众人故意说了几种已过时令的花。湘子为难道:“只得向王母娘娘的花园借来一用了!”说罢,向空一招手,只听得呀呀几声,突然飞来了无数白鹤,带来了万种的名花。这些白鹤都飞集在庭院之中,就地一滚,一个个都变成了眉清目秀的童子,帮着将带来的名花,一起搬入大厅去。
众人一看,其中还有许多人间所未见的花,颜色缤纷,清香满室。中间有一大盆碧绿色花朵,状如牡丹,其大无比,花间闪闪有光,还现出两句诗来: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湘子说:“这是说叔父将来之事。天机不可泄露,侄儿现在还不能说。横竖叔父记在心里,将来自会应验的。”当下湘子见叔父已有修道之意了,便于席散之后,又苦苦地劝了一会儿。无奈韩愈俗情未了,仍是不能听从。湘子只得说了一声:“珍重后会。”便回嵩山去了。
自此又过了约有一年的光景,韩愈因为谏迎佛骨,得罪当今圣上,被贬到岭南的潮州地方,而且限日起行,韩愈只好随身带着两名家丁立即动身。有一天赶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大雪封山,又错过了住宿的地方,浑身冰冷,腹中饥饿,两名家丁也在这时落荒而逃,眼看己经快要支持不住了。
正在進退维谷之时,再看看自己的马儿,也已经倒卧在地了。自己也知道,万万挨不过这个寒冷的夜晚。正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忽然发觉自己竟坐在一间非常精致、干净的房中,这还罢了,更奇怪的,是对面的榻上,还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个青年道人。这道人叹息了一声,到了韩愈身边,猛地一躬到地,含笑说道:“叔父还记得湘子侄儿么?”韩愈定睛一看,可不是自己的侄儿韩湘子,正在面前笑着呢!方知这次是湘子施展神通,前来相救的。韩愈当下抱住湘子,老泪纵横,哽咽道:“我的儿!怎能料得到和你在此相见!莫非是梦里相逢么?”湘子将他扶到榻上,向他连吹了三口气。韩愈顿时觉得浑身温暖,而且精神倍长起来,不但忘了冰雪的灾苦,简直不觉数日来风尘的折磨。
韩愈此时才觉仙道的伟大,回想从前屡次撵逐湘子,心中有万分的愧疚。湘子已知其意,少不得宽慰他一番。韩愈便问:“这是什么地方呀?”湘子笑道:“叔叔不记得,以前花上“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吗?这里就是蓝关呀!”一语未完,韩愈方才恍然大悟,长叹道:“罢了!既然世上一切皆有定数,那我就续完花上的诗句吧!”当即吟成了这首,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音障)江边。”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早上刚将奏章呈给圣上,傍晚就被降调到,离长安八千里远的潮州了。一心要想为大唐朝除去弊政,怎能为了顾惜自己所剩无多的晚年,而不忠言直谏呢?
可是走到了这里,回头一望,只见白云笼罩着秦岭,已经看不见自己的家在何处,而蓝关这里,又被漫天大雪盖住,连马儿也无法向前走了。艰险的路途中,实在是進退两难哪!
知道侄孙韩湘大老远赶来这里送我,一定是别有用意的。大概是怕我死在瘴气笼罩的江边,特地来替我收拾尸骨的吧?
这首诗成后,湘子又引韩愈去见锺离权、吕洞宾二师。二师告知,他乃是玉皇殿上卷廉大将冲和子被贬下凡的,必定要修炼得道,才能回归本职的。明了了前世因缘后,从此韩愈便一心向道,这便是在世间传诵一时的“韩湘子九度文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