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83|回复: 0

当孩子让你丢面子时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7-9-23 07: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8-9 12:58 发表
  在公共场合,孩子总是会做一些让人忍无可忍的事——做鬼脸儿,出怪声……旁人哄堂大笑,你却觉得颜面扫地。这究竟是为什么?

  星期天,去朋友家聚会,妈妈和大家约好都带上了自己的宝宝。可谁知,4岁的小艾在聚会上出尽了洋相,一会儿到处乱跑,一会儿又扮成大灰狼,把阿姨家的小妹妹吓得哇哇大哭……虽然朋友们只是一笑而过,还安慰妈妈说:“小孩子嘛,顽皮一点儿没关系。”可妈妈却气得不得了。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像这一类的恶作剧,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 在幼儿园的中班里,老师刚刚转过头,小淘气就又吐舌头又挤眼,惹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

  * 明知道屁股会挨巴掌,却还是要在人前说些“傻瓜”、“笨蛋”之类不怎么文雅的字眼 ……

  为什么我们四五岁的孩子要说这些不怎么文明的词,或要做这么多可恶的事情呢? 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样做,也许仅仅是为了想成为我们注意的焦点?我曾在《父母必读》里看到过一幅有趣的漫画,画面上,女孩儿问:“你非要这副打扮吗?”男孩儿回答:“这样大人们就理我了。 ”这幅画很准确地表达了小孩子恶作剧的心理。 虽说孩子小小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这毕竟有点不那么合乎礼仪。 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创作恶作剧的小“艺术家”们呢?……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恶作剧

  * 别一留神充当了热心观众 虽说四五岁的孩子对在公共场合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为了成为注意的焦点,他还是会想尽“花招”。无论事后会受到什么惩罚,大人间叽叽喳喳的评价声,小伙伴咯咯的笑声,都会使他得意非凡。如果你在这时候高声大气地批评他,甚至动起气来,他的小心眼会得到更大的满足。不管怎么说,他的目的达到了,是不是? 因此,当孩子出现恶作剧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这一点,童童妈就做得很漂亮。当童童把饭菜搅得乱七八糟,又在饭桌上故意大声地打嗝时,妈妈先告诉大家不用理他,然后用平静的语调对童童说:“在饭桌上打嗝是不礼貌的!” 过了一会儿,看大家都没什么反映,童童只好乖乖地接着吃起饭来。

 * 找些孩子感兴趣的事儿 有时候,孩子出现恶作剧行为,往往是觉得无聊,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因此,如果带宝宝外出,或者参加聚会,不妨带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或他爱看的童书,让他打发时光。 洋洋原本也是一个坐不住的小男孩。但前些日子,爸爸妈妈带他出去旅游,叔叔、阿姨们都发现他安静多了。原来,妈妈外出前给他带了几本他最喜欢的卡通书,乘飞机时,或大人们聊天时,洋洋就在旁边看书。有了感兴趣的事,洋洋再也想不起恶作剧了。

  * 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行为具有破坏性或伤害了他人,家长一定要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切不要发表长篇大论,只需要简单而直接地告诉他,为什么他的行为不被允许。然后给他一个机会弥补过错,或向对方道歉。如前面所说的小艾,妈妈就可以对他说:“你向小妹妹说对不起,要不然阿姨家的电动玩具你就不要玩了。”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等于及时地教会他什么是受欢迎的行为。

  * 来一段一对一的亲子时光 爱恶作剧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较顽皮以外,往往得到家长关心较少。工作忙,常常成为许多家长不陪孩子的理由。其实,无论多忙,爸爸妈妈最好每天都留一定的时间给孩子。这个时间不需要过长,半个小时就可以,但贵在坚持。 在这个一对一的时间段里,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和你一起做,如玩一个游戏,或一起出去散步、踢球。如果你让孩子明白,你随时随地都在关心他,他就不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寻求你的注意了。

个人榜样和公众习惯。礼貌既是品质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过对有礼貌的父母同化、模仿来学会礼貌举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但是,父母经常很粗鲁地教育孩子要懂礼貌。当孩子忘了说“谢谢”时,父母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指出来,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说是很不礼貌的。父母急急忙忙地提醒孩子说再见,甚至他们自己都还没道别。

  六岁的罗伯特刚收到一件包装好的礼物,他满心好奇,用力地挤压盒子,想弄清楚里面包的是什么,妈妈在一旁看着,开始变得焦躁、紧张起来。   

  妈妈:罗伯特,住手!你弄坏礼物了!当你收到礼物时该说什么?

  罗伯特(生气地):谢谢!

  妈妈:这才是乖孩子。

  罗伯特的妈妈大可以不必这么粗鲁地教孩子学习礼貌,而效果也会更好。她可以说:“谢谢您送他这么可爱的礼物,帕特丽夏姑妈。”相信罗伯特会跟着表达他自己的感谢。如果他没有那么做,他的妈妈可以在事后就他们两个人时,处理社交礼仪这件事。她可以这么说:“帕特丽夏姑妈很体贴,很周到,想到你,并且还送你礼物,我们给她写一封感谢信吧,她知道我们惦记着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这种方法比直接的训斥要复杂,同时也更有效。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可能靠大锤来灌输。

  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打断插话的人同样也是不礼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时,不能用粗鲁的方式。可能这么说会好一点:“我希望能把话讲完。”

  说孩子不礼貌不会有好的效果,和父母的愿望相反,这不会让他们变得懂礼貌起来。而且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会接受我们的评价,然后把它视为对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是无礼的,那么他们就会一直以这种形象生活下去。对于无礼的孩子来说,行为粗鲁是很自然的事情。

  尖刻的指责和悲观的预言对孩子也没有任何帮助。要想有更好一点的效果,大人必须使用简单的、有礼貌的语句。去朋友或亲戚家拜访提供了向孩子示范礼貌的机会。拜访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应该是愉快的,而要想玩得开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对孩子行为负责的重担交给孩子自己以及主人。

 孩子认识到我们不愿意在别人的家里严厉训斥他们,他们相信这种地域差异,于是就选择这些地方来做出一些不当行为。对付孩子这种策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主人制定他们家的规矩,并且由主人来执行。当孩子在玛丽阿姨家里的沙发上跳来跳去时,让玛丽阿姨来决定这沙发是不是可以跳,让她来作出限制。当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时,孩子们比较容易遵守。而妈妈在教孩子守规矩的责任下解脱出来之后,这时,她可以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愿望和感受,表达出对他的理解:“你多希望玛丽阿姨能让你在沙发上跳啊,你真的很喜欢这样玩,但是这里是玛丽阿姨的家,我们不得不遵从她的意见。”如果孩子反驳说:“但是你让我在我们家的沙发上跳。”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这些是玛丽阿姨的规矩,跟我们家里的规矩不一样。”

    这个方法只有当主人和客人就他们各自的责任范围有默契时才能实施。当到了玛丽阿姨家时,露西的父母可能想说:“这是你的家,只有你知道在这里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欢的事情,尽管说他们。”对主人来说,要求遵守他们家的规矩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责任。而对于拜访的父母来说,他们的责任是暂时放弃纪律维持者的角色。通过这种适当的不干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处境的实际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8 05: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