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5|回复: 0

历史记载的法海是位大德高僧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7-10-4 05: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里,法海和尚是个恶僧,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阻碍了穷书生许仙和白蟒化身的白娘子的爱情婚姻,拆散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让不少人为之愤恨。真实的法海与《白蛇传》中的法海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又是怎样一个人?

现今的江苏镇江的金山慈寿塔西面的有一处悬崖,形状奇特,被称之为头陀崖或祖师崖。崖上有个洞叫裴公洞,相传金山的开山祖师裴头陀师初到金山时住过此洞,现称法海洞。要弄清楚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一个人,首先还要搞清楚裴头陀与《白蛇传》中的法海是不是同一个人。

《白蛇传》的故事是根据清代冯梦龙编篡的《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后经过民间艺人的再加工而成,金山寺的裴头陀出生在唐朝,比最早的白蛇故事还要早几百年;镇江金山寺初建于东晋,时间也早于雷峰塔。所以《白蛇传》中的法海与裴头陀不是同一个人。但当时人们却是把法海和裴头陀看成同一人的。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明吴郡陈谦的《讷庵随笔》说:“余考法海,金陵人,见颜鲁公《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又清末民初骗篡的《丹徒县志摭余》也说;“法海洞在京口金山,原臆其为裴头陀栖隐之地。然法海之名见于稗说,女孺皆知。丹徒县志及金山诸寺“方外”一门独佚其人。……又杨秉把《杂录》云’缪雪庄(谟)有《题法海禅师像传》’。”但他们指的法海是中盛唐之交的金陵和尚,不是宰相裴休的儿子。

唐朝李华的《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中也说,法海是径山大师(俗姓马,名元素,延陵人)的同门师弟,他们都是南京牛头山(今南京市郊牛首山)威法师的传法弟子,这一辈的僧名都带个“法”字。

抗战前出版的《人名大词典》中“法海”条目写道:“法海,丹阳张氏子,字文允。少出家于鹤林寺,该通外学,圆入一性,擅独悟之名,剖不决之义。……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师讲肄,与昙一,灵一等同推为颜冉。复与杼山画公为忘年交。”

因此,真正的法海其人,俗名张文允,丹阳人,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僧,精通佛理,年少时出家于润州鹤林寺,擅长修建佛寺,与裴头陀非同一人。

而《金山寺》,《丹徒县志》,《京口三山志》,《京口山水志》等书,均认定是金山寺的祖师的裴头陀,则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年轻时在庐山出家,后到金山寺。裴休当时写了一首诗,“含悲送子入空门,朝久应当种善根。”这些记载又引自南唐僧应之的《头陀岩记》说:“金山昔名浮玉,因裴头陀江际获金,(唐)贞元二十一年,节帅李奇奏闻,赐名金山。”

《金山志》上曾记载:“蟒洞,右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获金,重建精蓝。”宋朝诗人张商英有诗道:“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这首诗被制成楹联,如今还挂在法海洞中。说的是裴头陀初来金山寺时,寺宇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裴头陀曾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就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剎。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修寺盖屋,重继香火。

后来裴头陀和法海经民间艺人一捏合,合而为一了。就这样,裴头陀降服白蟒的传说转到了法海名下,白蛇传故事中选用法海代替了裴头陀。

可是西湖边发生的爱情和镇江金山寺的和尚法海,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本该井水犯不着河水,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

镇江和杭州相距不远,都是江南的古城和风景区,两地的人们经常有来往,有人认为是民间艺人把金山的神话和西湖的白蛇故事联系起来,采用民间文学常用的捏合手段,组成了白蛇传的雏型。经过衍变加工而成。也有人说:“不可能出自民间,而是有文人力量的参入,譬如信奉儒家伦理的文学知识分子或者持自然主义信念的文学知识分子的参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21: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