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靳庄社员召开赛诗会 
 
1975年全国学习天津小靳庄,从而全国各地城乡兴起了“赛诗”运动。 
 
    那种赛诗类似打擂台,往往是众人就一个类似主题来比赛,直到对方“词穷”而罢休。 
 
    某日,山东某县某村举行赛诗会,为了保证赛诗水准,第一个登台的是暑期放假回家的工农兵大学生。只见他上得台来,展臂吟诵道: 
 
啊,崂山,溜尖溜尖, 
                         
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 
                         
啊,大海,喉咸喉咸, 
                         
哪瓦绿瓦绿的水, 
                         
就像一大锅澄澈的菠菜汤。 
 
    村民们无不惊叹其栩栩如生的比喻、形容能力,果然不负“工农兵大学生”声名,因此,齐声叫好,掌声如雷。 
 
    没想到第二位上台者改变了“抒情诗”风格,张口就是表态诗: 
 
我是革命螺丝钉, 
                         
谁爱来拧谁就拧。 
                         
放到那里那里是, 
                         
风吹雨打绝不动! 
 
    这一来,第三位也只得顺着表态诗风格走了,马步下蹲,效忠姿势一摆: 
 
我是革命的擦腚砖, 
                         
谁想来搬谁就搬。 
                         
地富反坏敢来用, 
                         
一砖拍得他直叫疼! 
 
    第四位一看人家擦腚砖都用上了,不好选择词儿,灵机一动,脱口吟诵道: 
 
我是革命的卫生纸, 
 
谁愿来使谁就使。 
 
哪怕把我全用光, 
 
毫无怨言心向党! 
 
    第五位觉得工具类不要选择了,忽然想起了畜生,憋了一口气想想道: 
 
我是革命的一只羊, 
 
守在革命的大门旁。 
 
阶级敌人敢破坏, 
 
我一角顶他到大门外! 
 
    等第六位上场时,土台子下的村民都替他有些紧张了,因为似乎是都想不来下面的诗歌用什么来表达。没想到人家不慌不忙,上台张口就道: 
 
我是革命的一条狗, 
 
守在祖国的大门口。 
 
帝修反胆敢来侵犯, 
 
我汪汪咬他几大口! 
 
    台下掌声雷动,无人不被其机智生动且又十分形象的比喻而钦服,自此后边再无人赶上来比试,第六位从而成为此次赛诗会冠军。妙诗第二天即传遍四乡十里八村,无人不知。 
 
    此人从而成为当地名人,多年美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