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23|回复: 0

林彪卫士长李文普:林彪事件真相(二)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

回帖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154
发表于 2007-11-4 19: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绣枫姊妹
 抗战时,我在重庆认识一位社交名人胡绣枫女士,她是重庆社会局局长李剑华的夫人,夫妻俩都是国民党身分的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指示潘汉年争取大汉奸李士群的合作,李提出一条件,要求他的旧情人胡绣枫回到身边。周恩来认为胡绣枫是自己身边不可缺少的女人,很感为难,于是胡绣枫建议由她的姐姐胡楣代替她。胡楣又名关露,是三?年代初著名的诗人、作曲家和编剧家,也曾在上海为周恩来传递情报,胡绣枫给李士群一封信,请李给姐姐关露一份工作,李士群一见,觉得关露和妹妹一样漂亮,就留在身边,关露从此就以李士群的情人身分
做了汉奸,实际上为中共秘密工作。江青和周恩来的关系
 江青与周恩来的关系也是个谜,毛泽东、江青的结婚,现在中共的说法是周恩来介绍的,中共地下工作的负责人王世英、杨帆等当时向党中央提出资料说,江青私生活糜烂,同志们称她为“公共汽车”。中央大多数同志也反对毛江结婚,但是周恩来说,江青同志在上海地下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中央最后通过毛江结婚,江青可以做毛夫人,但20年内不可以担任政治职务。五?年代初毛泽东提出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为中央主席秘书时,周恩来提议加上江青,后来中共中央有过文件,这是江青从毛夫人到合法参政的开始,文革初期,周恩来与江青互相吹捧。这一切都令人感到,江青可能是周恩来安置在毛泽东身边的西施或貂蝉。至少说明了周恩来和江青的关系是不寻常的。
孙维世,黄慕兰
 周恩来和孙维世,超过养父和养女之间的关系,明知其事,严格保密而又用政治手法处理的是邓颖超,早在 1937年,周恩来把孙维世从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带回家中时,那种喜悦,邓颖超早已看出周恩来内心藏着一个秘密。
 1951 年,邓颖超主持孙维世和金山结婚,其后,孙维世向邓颖超诉苦说,金山婚后本性难移,乱搞男女关系,孙维世感到非常痛苦,邓颖超回信说,在上海十里洋场混久了的男人,总是免不了有这些事的。如果想到他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他的妻子,就可以自堪告慰了。这段话有相当的暗示性和针对性,周恩来的私生活和金山相比,没有多大的区别。
 和金山同居过的另一个电影明星王莹,也是和周恩来私人接触最多的。
 在上海地下工作中,还有一个和周恩来单线联系的女人,是黄慕兰,她当时以交际花的身份活跃社交场所,由于她艳压群芳,裙下有律师,法租界的包打听(暗探)、翻译官等,她在周恩来身边,往往能提供最重要的情报。周恩来守口如瓶
 周恩来身边到底有过多少女人,永远没有人知道,周恩来时时强调保密的重要,在一次会议中说:“保密的事非同小可,回家后,不要一时高兴就说出来”,“我老婆是老党员,中央委员,不该说的我对她就是不说”。
 邓颖超也在一篇回忆周恩来的文章中说,他们结婚后,聚少离多,他到那儿去,“去干啥、呆多久、什么从没有讲”。周恩来一向“守口如瓶,滴水不漏”,“我们之间相互保密的事是很多的。”(1982 年 6 月 30 日“人民日报”)
 周恩来去了哪儿,当时的白区活动,一种是中共的“住机关”,这种住机关有的男女同志,假扮成夫妇,一种是单身女性,专门接待高级领导人的,另一种是妓院,因为妓院可以闭门“密谈”,环境也容易控制。向忠发的小老婆,就是周恩来替他从妓院中选的。周恩来这些行为,当然可以解释他是为了党的需要,为了工作的需要,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尚且“守口如瓶”,我们做研究工作的,故事祗能讲到这里。
毛主席语录是怎样风行于世的
】《毛主席语录》仅8个月,就发行到117个国家和地区,几年之内,总印数达50多亿册,中国成了红色的海洋毛主席语录是怎样风行于世的如今,“红语录”成为收藏家搜寻的“文物”,一本语录竟能以高出原价百倍的价格出售。
  1.林彪提出背毛主席的话
  在芸芸众生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她对《毛主席语录》有极特殊的感情,是她最早提议并亲手编辑出版后来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毛主席语录》,这本小红书记载着她的辉煌,她的艰辛与苦涩。她就是解放军报社已经离休了的一位编辑--田晓光。
  她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的全过程。
  “1960年3月,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提出:毛主席有许多警句你们要把它背下来……我主张就是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
  “1961年4月,林彪在部队视察时,更明确地指示: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
  “我当时在军报资料室负责马、恩、列、斯、毛语录卡片资料工作,为报纸选编毛主席语录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头上。
  一次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同志,带领人马到几家报社参观取经。在《天津日报》社,唐平铸发现他们资料室的同志将《毛主席语录》中可以独立使用的文字,即后来说的‘语录’,作成卡片,分门别类地排成专题目录,为编辑部门查找、引用、校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对我们军报刊登毛主席语录来说,太用得着了!唐平铸指示我们派人去用最快的速度全部抄回来。由我负责重新整理,按我们设的专题重新排列,并把我们以前积累的充实进去。最后又作了校订。后来的《毛主席语录》,就是在这套目录基础上选编的。
  “毛主席语录天天见报后,部队里反应热烈。当时军队文化程度不高,战士多数是从农村招来的,有初中文化的就算是知识分子了,让他们直接学习毛主席的原着有困难。而我们当时摘编的毛主席语录均是毛主席著作中,最简洁、最通俗、最精辟地讲出道理的语言,战士们一看就懂,一讲就明白。这样,学习毛主席语录,战士们既学习了政治,又学习了文化。这不失为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好方法。
  “林彪对他提出的语录登报的事也是很得意的。1961 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说:'解放军报上天天有毛主席的语录,编必要的基本教材,免得指导员难解决问题,不过不要多,而要好。'到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林彪又讲:'解放军报经常按照当时的需要,把毛主席的语言摘出一部分登出来,底下也表示欢迎。'
  “军报资料室在为报纸选登毛主席语录的基础上,又时常结合当时全党全军中心任务,汇编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大篇幅地在报纸上集中发表。如1961年的《毛泽东论调查研究》、《毛泽东论政策》和《毛泽东同志论理论联系实际》等的专题语录汇编。后来又发表了《毛泽东同志论领导作用和工作方法》等等。
  “1962年2月3日,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同志在《解放军报》毛主席语录宣传小结上曾批示:'大型辑录形式好,以后还可以用。'鼓励了这种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方式。
  “鉴于当时这种情况,我向报社领导提出了要为部队编一本《毛主席语录》的想法。领导上十分赞成,但说要请示一下。”
  2.初版问世
  “1963年12月20日,唐平铸去参加总政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把我们建议编一本《毛主席语录》的意见带了上去。”一天,唐平铸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总政领导要我们编一本《毛主席语录》,作为会议文件下发。并要求在会议结束前,征求各位代表对《毛主席语录》的意见。
  “我接受了这项任务。时间如此紧迫,必须争分夺秒。我一放下电话,立即拟定了编选计划。送报社领导批准后,马上投入了工作。
  “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任务,领导上又调了一位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同志帮助我一块儿干。我们采取编一个专题,发排一个专题;排一个专题,校一个专题的办法搞突击,但仍觉得速度慢,最后我们索兴搬到了印刷厂里办公,一边编,一边排,一边校,一边印。
  “1963的除夕之夜,正赶上《毛主席语录》总校、付印。那天,我们在印刷厂整整干了一个通宵。当新的一年第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我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第一本《毛主席语录》的印张,心里感到无限的快慰,至今回想起来,都令人振奋。”
  3.正式定稿
  “1964年7月,毛泽东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反对本本主义》、《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四篇文章公开发表。为使《语录》中有这部分内容,并改进过去编排和所选内容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再版意见。正值这时,康生和毛主席秘书田家英也分别打来电话,提出《语录》中有三条语录虽是毛的指示,但摘选的文章不是以毛泽东名义发表的,希望再版时删去。
  “我们的意见得到批准。再版《语录》编选,主要是内容的增减,原有的30个专题,没作大的改动,只是新增了三个专题。
  “当时《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发表,我们认为《毛选》第四卷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我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革命气势,《语录》没有反映出来。而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斗争中需要,在和平环境里以及一切工作中也都适用。所以决定增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专题。
  “当时我们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学不好的,因此,又增设了一个'学习'专题。
  “我们又采纳邓颖超同志提出设'妇女'专题的意见,增设了'妇女'专题。
  “这样,再版的《语录》由30个专题增加到33个专题,所收语录也由355条增到433条。
  “1965年5月,决定《语录》再版本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那天,总政领导和各部部长们在三座门开会,会议结束后,临时决定在军委办公厅小会议室集体讨论审定再版本《语录》。
  “报社领导通知我马上到会。当我赶到会场时,总政各部领导都已落座等待了。没等我喘过气来,已在会场的唐平铸就说:'你快点介绍一下选编《语录》的原则、指导思想,以及'前言'的修改,内容的调整、增减和存在的问题。'听了他的话,开始我真有点蒙头了,我原是准备来听会的,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但又意识到,这次会将决定再版本《语录》的命运,我想:这么多领导意见不会少。再说,《语录》内容多少本来意见不一致,真担心通不过。已经到这份上了,我顾不了那么多,只想把理由说得充分一些。我迅速地调整了自己,把这些天来脑子里装的问题一股脑儿地抖了出来,把拿不准的问题提交会上讨论。
  “最后会议对《前言》和全书的33个专题的设立一致通过,内容仅删去了六条语录,定为427条,共8800字。”
  4.林彪的题词
  “早在1964年5月,总政领导决定,将这本修改后的《毛主席语录》在部队内部发行,干部每人一本,战士每班一本,军报为此还发了消息。
  “为了部队指战员携带方便,还决定将《语录》改52开本,这也是最早的小开本《语录》。”
  “在这本语录出版前,因为林彪当时主持军委工作,我们建议请他为《语录》题词。并且提出最好写雷锋自勉用的几句话:'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军报领导接受了建议,让我们将这四句话抄转给林彪。林很快写好,转了下来,当我拿到题词后,发现林彪只写了前三句,最后一句'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没写。我当即找到军报办公室秘书,请他给林办打电话询问。电话是叶群接的,叶回答说:'林总写的时候,有人提醒他少了一句,他没吭气,想必他有他的考虑,不必再问他了,就用三句话好了。'
  “我拿着题词感到为难,总觉得不够完满,请示唐平铸,唐沉默了一会儿说:'就这样制版算了!'我这才发送工厂制版。
“林彪题词除了少写了一句话外,'听'字还多了一点儿,写成了'口斥'.《语录》发到部队以后,群众多次来信提意见,在1965年《语录》再版时才作了技术处理。
  “1964年下半年,《语录》决定再版后,为了进一步改进《语录》选编内容,切合部队的需要,报社领导指示我们下部队征求意见。
  “我到了北京卫戍区某师八连。当时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副指导员孔祥秀说,《语录》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前言'应该有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如感到不好把握,可以把军委扩大会议上的一段论述加进去。
  “回来后,我综合了部队干部、战士的意见,并专门将孔祥秀同志对前言的意见写了一条。报社领导同意,把军委扩大会议决议中的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加在了'前言'的开头。
  “这个'前言'经过总政和罗瑞卿的修改定稿,便成了1965年8月1日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的'前言'.署名仍是'总政治部'.
  “《毛主席语录》再版本在全国发行后,特别是'文革'开始以后,又陆续收到许多不同意见,认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应该根据1966年8月1日--12日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提法重新改写。
  “我们据此给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写了报告,并建议语录内容不动,'前言'修改好后,先登报,然后印成活页发给读者。
  “总政领导很快就批准了我们的报告,并认为我们的建议可行。我们根据总政和军报领导的指示,将当时文件和报刊上反复宣扬的林彪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等言论及提法,写进前言。交稿审定时,由罗瑞卿召集报社领导集体修改定稿以后,却在署名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有人主张仍署'总政治部',有人主张为了便于《语录》出口,署'人臞霭嫔?#039为好。这两种意见都报到了上面。后来又由军委及总政领导决定以' 林彪'名义发表'再版前言',于1966年12月16日刊登在全国各个报纸上。
  “后来有人说,林彪的题词是从雷锋那儿'偷'去的。实事求是地说,是我们请他'偷'的,可惜他'偷'得不全。又有人说,林彪的'再版前言'是张春桥写的。这也是不实之词,那时张春桥对这事还插不上手。”
  5.林彪指示发给每个战士
  “1964年5月1日出版的《语录》印成52开本下发部队,发放范围是干部每人一本,战士每班一本,但部队强烈要求发到每一个战士。
  “1964年12月29日,林彪明确指示:'毛主席语录本在部队很受欢迎,现在每班一本太少,大家抢着看不够用,要多印一些,一定要发给每人一本。毛主席著作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毛主席著作选读本和语录本,要像发武器一样发给每个战士。'这才达到了全军人手一册。
  “《语录》下发部队以后,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各地、各部门纷纷通过电话、电报、书信来要,后来又来人联系购买,最后干脆要求代印。面对这种情况,军报请示总政刘志坚副主任,刘指示:'因为这小册子是总政根据军队情况的需要摘编的,只限于军队范围内阅读,如广泛向地方发行,变成我们代替中央去做工作了,这样不好。如果地方要印发这类小册子,应由他们请示中宣部解决为好。'同时还规定了三条:'一、不是军队系统的中央委员也不要发;二、不为地方代印;三、地方索要时婉言谢绝。'
  “这三条实际一条也执行不了。军报实在顶不住这个潮流,就又书面请示罗瑞卿总长。1964年5月28日,罗批示:'可以为地方代印;在军队学习的地方干部可以发给。'当时团中央正召开九大,代表们也要求发《语录》,罗瑞卿也同意给了。
  “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等地方各大单位纷纷来军报联系代印,刘志坚为了减轻军报印刷的压力,7月10日打电话让军报考虑:《解放军报》是否出专页,将《语录》全文刊出,内部发行。可第二天,7月11日,中宣部马上来电话,不同意这样做。
  “后来,人民出版社给毛主席著作编委会打报告,要求公开发行总政编的这本《毛主席语录》(当时还有几个别的版本),据当事人说,当时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在全国发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1966年8月初,中央文化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毛主席著作印制发行工作会议,决定大量出版毛主席著作,其中包括我们编的这本《语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动二、三百家印刷厂印制《语录》,特别是在党的'九大'召开前,形成高潮,绝大多数省市都按人口数量印刷,以至几乎达到了全国人手一册。”
  “最初的《毛主席语录》是纸皮封面,由于不经看,后来改为塑料皮本,并且全是大红颜色的。后来传遍全球的”小红书“也就由此得名。
  “那是1966年,《语录》在大陆已十分流行,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希望能看到这本灼手的书。他们通过香港客商在广州进出口交易会上买回一批,但供不应求,一些工人和学生对此纷纷提出要求。为此,香港方面派人到广州新华书店联系《语录》出口事。
  “10月,中央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的同志来报社联系《语录》出口事宜。他们通知我们说,中宣部已经批准出口我们这本《语录》了,我告诉他们,我们正在修改'前言'.
  “11月8日,他们再次来电话,说香港读者迫切要求出口《语录》,等不及修改前言了。并说外办廖承志同志报告了陈毅副总理,陈毅已批准给香港发一付纸型。他们已经将'内部发行'字样去掉了。先出口三万册。希望我们尽快修改好前言,交他们出版,以满足海外读者的需求。
  “11月18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又向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打报告,希望尽快赶印《语录》出口本,报告中说:到目前为止,《语录》已有国际书店向我所订货10万册,香港订货8万册,我所已于一个月前向人民出版社提出印制出口本20万册的计划……语录出口问题长此拖延下去,势必造成重大的政治损失……
  “当时不能落实出口的主要问题是前言和'内部读物'问题,当时,'内部读物'已不是问题,再印时去掉字样就行了。1966年底林彪署名的'再版前言'发表后,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10月中宣部批准出口到1967年5月,仅八个月时间,中国国际书店已向全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英、法、西班牙、日、俄、德、意、尼泊尔、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拉伯、缅甸、斯尼希里、波斯等十四种文字的《语录》共80多万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18: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