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15|回复: 0

希特勒曾想打造世界之都 名为“日耳曼尼亚”史航

[复制链接]

1611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94745
发表于 2007-12-1 0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

  20世纪30年代,登上权力顶峰的希特勒幻想他的第三帝国应该像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首领统治时期和普鲁士国王时代那样被管理,只不过披上现代的外衣。

希特勒想通过建造超大城市体现自己的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挑选其御用建筑师施佩尔,负责将柏林打造为“世界之都”,并将其命名为“日耳曼尼亚”。

  御用建筑师亲自出马

  如果说希特勒能够有一位朋友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阿尔贝特•施佩尔,这位“日耳曼尼亚”的设计者1905年出生在曼海姆的一个建筑世家,其父亲和祖父都是建筑师。小时候,施佩尔跟随父母移居到安德赛尔。10岁时,他就开始在一个工厂上班赚钱。在其工作的工厂对面,有一个重装甲步兵营。施佩尔每天下班时,都能看到穿着闪亮铠甲的军人进出军营,在他的印象中,军人就是每天训练不用工作就能吃饭的职业,而且还可以穿着威风的铠甲在街道上炫耀。

  1931年的一天,施佩尔去听一个演讲,结果被演讲人吸引住了,这个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第二天,施佩尔就加入了纳粹党。此后,他回到曼海姆,在那里创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在大萧条的年代里,他没有多少业务可做。后来通过纳粹党内关系,得到了一个设计纳粹党区总部的机会。当时已任总理的希特勒对施佩尔的设计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选择施佩尔负责筹办1933年纽伦堡的纳粹党集会,之后还请施佩尔建造总理府和希特勒在柏林的私人别墅。

  在柏林工作期间,一天晚上,希特勒邀请施佩尔和纳粹党其他高官共进晚餐。一身尘土的施佩尔请求离去。但希特勒坚决挽留,他派随从为这位建筑师拿来衣服。当晚,赴宴的纳粹高官,包括后来成为第三帝国元帅的戈林都好奇地盯着这位坐在希特勒身边的年轻人,他身上穿着元首的带金色党徽的蓝色运动上衣。这位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能与这个最有权势的人物谈上几个小时;在剧院里,他坐在希特勒的旁边;在饭店里,他与希特勒同桌进餐。在希特勒看来,施佩尔反映出希特勒所能从他身上看到的东西:艺术家的精神。希特勒有一次告诉这位建筑师,他想在纽伦堡的齐柏林田径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看台。原先那里是个旧的电车站,当电车站拆毁时,施佩尔注意到现代建筑无助于保护壮美的遗址,他想出一个主意来游说希特勒。施佩尔说他将用“遗迹价值”来构筑大看台,并设计了草图,勾画出这个建筑在一千年里的样子,即使塌毁也不失其威严。这让希特勒大为欣赏。

  1942年2月8日,第三帝国战略物资部部长弗里兹•托德特博士因飞机失事遇难,施佩尔被希特勒提拔为战略物资部部长,从此成为希特勒最为信任的人,而施佩尔也卖力地为希特勒规划着整个帝国的建筑。

  “日耳曼尼亚”幻想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打算在征服世界后将柏林建设成“世界之都”,并将这个“世界之都”命名为“日耳曼尼亚”。施佩尔责无旁贷地担任了这项任务,并为此设计了庞大的沙盘模型。

  在这个设计计划中,希特勒打算让“世界之都”的人口增至1000多万,成为大德意志帝国的欧洲超级大都会,而大德意志帝国将成为欧洲3.5亿被奴役人民的主人;他还打算使这座城市成为全世界军事力量和工业最密集的地方。

  计划中的“日耳曼尼亚”的南北交通干线叫做光辉大街。这条大街长五英里,像箭一样笔直,宽度相当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两倍。在这条大街的两旁,将建有纳粹德国所有各部的办公大楼以及一座新的参谋总部大楼、一座陆军元帅纪念堂、一座新的国会大厦。在大街中央,将建造一座新的德国“凯旋门”,高度是法国凯旋门的四倍,达200米。也许是巴黎的协和广场激发了希特勒和施佩尔的灵感,他们打算在光辉大街的中部修建一个能容纳100多万观众的阿道夫•希特勒广场。施佩尔还为第三帝国总理府———元首宫制订了建筑计划。元首宫占地面积将是菲利普二世在马德里北面修建的埃斯科略修道院的七倍,其规模要比传说中的尼禄王金殿至少大一倍。

  希特勒和施佩尔还设计了一座庞大的铜质圆顶大厦作为大会堂。该建筑以罗马万神殿为模型,高达310多米,直径达260多米,规模相当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7倍,华盛顿国会大厦的32倍,容纳人数达16万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堂。为此,施佩尔打算将施勃利河改道,绕圆顶大厦的三面流过,最后流入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和一个倒影池。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施佩尔制订了一项为期10年、耗资4亿美元(按1940年德国马克的购买力计算)的建造方案。该项目的基础工程于1940年7月破土动工,圆顶大厦计划于1950年4月19日,即希特勒61岁生日的前一天全部竣工。

  “日耳曼尼亚”的夭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柏林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43年11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764架轰炸机,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柏林的“柏林战役”,炸毁了东起蒂尔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门子施佩尔塔特的整片区域。1943年11月至1944年2月期间,盟军对柏林发起了13次大规模空袭,其中9次出动飞机在500架以上,市区及郊区的150多座电气、军火、通讯设备和轴承工厂被摧毁,1万多人被炸死,150万人无家可归。柏林市区90%的建筑被摧毁。1945年4月,苏联红军调集2.2万门大炮以及白俄罗斯方面军的10个集团军,对柏林发起总攻,并最终将红旗插上了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5月23日,施佩尔被捕。一年之后,施佩尔在纽伦堡法庭接受了审判。希特勒打造“世界之都”的妄想也随着第三帝国的土崩瓦解而成为泡影。

  “日耳曼尼亚”是希特勒炫耀第三帝国的一个尝试,尽管“日耳曼尼亚狂想”在岁月的洗涤中已成为过眼云烟,但当我们再一次重温这段历史画卷时,仍然能看到希特勒的野心与狂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19: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