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曾去美国纽约探望女儿。在此期间笔者采访了纽约华人社会的经济、文化、侨团、人民生活等各方面情况,接触了各阶层人士。现谨将笔者的见闻写下来,呈献给各位读者。
初进唐人街
唐人街是海外华侨华人的聚居地,是华侨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走进唐人街,映入眼帘的是五光十色的中文字招牌;听到的是广州话、江门五邑话;商店出售的全是中国货;副食品店则几乎是江门产品的天下,排粉、酱油、蚝油、醋等调味品,甚至荷塘出的咸菜,全是江门货,凡是江门出产,不管多么稀奇,只要江门有售,这里全有。商店里的电视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珠江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刚来的人都有一个错觉;此身仍在江门五邑中。
纽约最早的唐人街是1890年形成的。1848年,两男一女共3位台山人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到达美国,这是最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到1851年,移入美国西海岸的五邑人已达2.5万人,以后逐年增加。这些先侨们在矿场、农场、雪茄厂、木材厂做美国白人不肯做的工作。1880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白人大批失业,而中国人却有工开。于是,白人嫉恨中国人,无端地指责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由此,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排华法案》,被排挤和受迫害的中国人向美国东海岸迁移。首先进入纽约的华人在曼哈顿下城东南区的勿街(Mott
street,意译丛林街)、柏克街(Park
street,意译公园街)落脚,随着人口的逐步增加,1890年唐人街形成。唐人街的英文名称是Chinatown,意译中国城。
今天的曼哈顿唐人街,已扩展为45条街道,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它已完全吞并了周边的犹太区和波多黎各区,蚕食意大利区。到2007年,纽约的华人已达80万之众,已形成4座中国城和10个华人社区。
另外10个华人社区散布在纽约地铁沿线。1903年梁启超访问纽约时,唐人街只有1.5万名中国人,行业只有洗衣店、饭店和杂货店,而今,80万中国人已有教授、工程师、医生等脑力劳动者。华人杨爱伦被选为纽约州众议员,刘醇逸被选为市议员,凌德丽任州高等法院法官,华人已开始参政议政了。
台山宁阳会馆是美第一个侨团
纽约从唐人街形成前后,已成立各种华侨社团,人们称这些历史悠久的社团为传统侨团;1980年后大批新移民涌入,他们成立了一些新社团,人们称之为新兴侨团。目前纽约有传统侨团60个,新兴侨团200多个。
纽约的侨团按组织性质,分为血缘性、地缘性和利益性三类。
血缘性侨团以姓氏为单位,如朱姓的沛国堂,伍姓的胥山公所,周姓的爱莲堂等,一姓有一个组织甚至两三个组织。地缘性侨团以籍贯为单位组成,如:台山宁阳会馆,是美国第一个侨团;冈州会馆(新会、鹤山);恩开会馆(恩平、开平)。利益性侨团不分姓氏和藉贯,为商业利益和社会互助而设,例如:洪门致公堂、协胜公所、宁阳余庆堂等。
1902年,各侨团联合组成团体会员制的中华公所,美国华侨历史学者称其为“唐人街自治政府”,现任主席伍锐贤(台山人)。
1980年后移民美国的中国大陆人因与中华公所政治信仰不同,因而成立了新的侨团,如台山联谊会、开平同乡会、新会同乡会、恩平同乡会、华人协会等等。
《星岛日报》设有“五邑”栏目
大多数侨居纽约的中国人获取新闻信息的来源是中文媒体。纽约的中文传媒有广播、电视和报刊。纽约华语电台每天全天候用1380千赫播出普通话节目,用1390千赫播出广州话节目。它们播放的国内外新闻来源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大陆各省市人民广播电台。另有用广州话播出的侨声广播电台要付费才能在互联网上收听。
美国中文电视台是纽约唯一的华语电视台。该台每天晚上6:30至11:30播放5小时普通话节目。
目前纽约有4家中文日报:《侨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侨报》用简化汉字出版,其余3家是繁体字版。4家日报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各个中国人较多的城市都设有分社,各分社负责采编本市新闻和组织广告,大多数版面由总社编发。在四家中文报纸中,《星岛日报》设有“五邑”栏目,周一至周五每天半版,转载《江门日报》文章,周六和周日在“广东新闻”专版报道江门消息。江门五邑籍乡亲多数人购买《星岛日报》,以了解家乡消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江门日报》读者遍天下。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是纽约中文报纸的重点报道。“申遗”是2007年6月28日成功的,28日夜间正是纽约的早晨,因而在28日上午,纽约各日报都以头版头条彩色版面报道“申遗”成功的喜讯。以后一连几天,各报都以整版篇幅介绍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介绍参与申遗的专家学者,论述申遗成功对促进江门发展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