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6|回复: 0

刘晓庆回顾人生:和姜文的事儿让我想出国(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7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52
发表于 2007-12-29 18: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晓庆,在80后的年轻人看来早已过气快十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拜网络所赐,刘晓庆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又呈现出娱乐化的态势,信号越来越强势。年轻的网友们热衷于讽刺她走红毯老气俗气的扮相,挖苦她在影视剧中矫揉做作的表演,因此,不少网友都称她为“老妖精”或者是“刘姥姥”。哪怕现在是章子怡等人当道的娱乐圈,刘晓庆依然能够间或强悍地占据新闻的焦点,比如日前又再度传出她与阿峰离婚的消息,以及她自降身价,两万元就能陪人喝酒吃饭看烟花。

  刘晓庆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不仅坦然回应了日前围绕在她身上的新闻,也再度回顾了她之前丰富的人生经验,甚至谈到她与姜文感情纠葛期间的心态,谈到在秦城监狱里的生活、出狱后是否从零开始、财产有没有秘密转移等让人好奇的事儿。

  第一部分

  离婚传闻甚嚣尘上,两万陪酒大跌身价

  “我和阿峰好得很,我又不缺钱”

  离婚了吗?感情好得很

  走出秦城监狱后,刘晓庆选择了与一位不知名的演员阿峰结婚,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认为是这个男人的执着与真诚打动了她,并且两人约定将携手走完接下来的人生。阿峰原名孙祖光,是陕西话剧院的演员,后来“北漂”期间认识刘晓庆,发生感情,阿峰就与发妻离婚,进入刘的公司为其出谋划策,并改名“阿峰”。刘晓庆入狱后,阿峰在外面奔走周旋,并苦苦等候,这一番苦心终于赢得刘晓庆的芳心,结为夫妻。但是这一段婚姻并不被人看好,阿峰在不少人看来是靠女人吃饭的,因此传闻两人因地位不等,屡生矛盾,最终秘密离婚。但是当事人却一再否认,有人猜测是因为刘晓庆有一部分财产为了避免查税,转移到阿峰名下,因此受其制约,不敢声张两人真实的婚姻状况。某资深娱记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调查,东城区民政局有他们离婚的记录。




  去年10月,本报记者探班电视剧《日月凌空》(两人均有出演角色,制片人为刘晓庆的妹夫),就亲见通告表上,刘晓庆和阿峰被安排在同一宾馆房间,不过两人却没有同时出现在片场,后来被本报记者发现阿峰时,他还努力回避镜头,拒绝拍照。

  而今年11月底,网上再次传出两人早已离婚的消息,不过原因就更戏剧化了,刘晓庆是因为无法原谅阿峰嫖妓,一怒之下选择离婚,帖子上有模有样地写道“阿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刘晓庆当即在自己的博客上回应,两人感情非常好,而且春节期间相约到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过两人世界。记者也无意中获悉,该传闻被媒体关注期间,阿峰与刘晓庆曾一起吃饭,同行的还有网络红人极地阳光Acosta,后者也在自己的博客上证明,两人看起来非常恩爱。

  本报记者再度询问刘晓庆,刘晓庆说:“我们两个人的感情好得很,离婚也不是传了一次两次了,习惯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我们离婚啊。”不过因为这次离婚的导火索被渲染得太惊爆和戏剧化,刘晓庆也承认看到时,“有那么一阵子很难过,但是就那么一会儿,很快就过了。”刘晓庆说早在十几年前,她就被媒体乱写过,“当时,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事,就会被全国人民知道,然后老百姓都在谈论你,现在虽然传播得更快了,但是老百姓已经具备了对八卦新闻的免疫力,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相信了。”

  两万就能陪酒?都是厂商在炒作

  最近,成都某家具连锁店打出广告,只要顾客能够买上价值两万元的家具,就能参加该店举行的鸡尾酒会,刘晓庆不仅可以与顾客同桌吃饭喝酒,还能一起看烟花表演。消息一出,也引起人们争议,不少人都觉得刘晓庆也太掉价了,为了两万元就愿意陪饭陪酒,与其身份很不相符。刘晓庆对本报记者说:“这都是厂商在炒作,我怎么可能因为两万元就做这些呢。”

  记者追问,“那你现在的身价是多少,跟出狱前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刘晓庆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高还是低,以前我拍电影,根本不赚钱,都是拿工资。后来经商,就没有在演艺圈里了。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价是多少。而且是高是低,我都不在乎,我又不缺钱,对金钱也没有那么渴望。我需要的话,可以自己去挣。”这段回应似乎就在避重就轻了,因为据记者了解,刘晓庆除了演戏,就是在全国各地参加商演,在本报记者联系采访时,其经纪人李先生就说她这两天到处跑,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汽车上,下午才刚刚睡下,实在太累了。

  记者继续问,“既然不为钱,那参加各种商演,难道都是推不了的,帮朋友忙么?”“是啊,推不掉的,那都是帮朋友。”刘晓庆说,在她心中,情谊看得很重。圈中人都知道她很大方,“跟有一些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是我买单。”后来,记者翻看了成都当地记者采访刘晓庆的新闻,果然刘晓庆针对所谓两万元事件的答复就是,“不过是帮朋友忙而已。”看来,刘晓庆的朋友确实遍及全国啊。记者问她身体吃得消么,“我刚才不是说过了么,我的身体比以前还要好,因为我经常打羽毛球的。”

  刘晓庆语录:

  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成名的女人难乎其难。

  我扮年轻总有人说装嫩,其实我不是装嫩,我本来就嫩。

  这些外号,“刘姥姥”说明我辈分高,资历深;“老不死”说明长寿;“老妖精”说明漂亮、时尚。

  第二部分

  《南都周刊》“百家讲坛”加强版

  “我的人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

  记者曾经问过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哪个女演员最红。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刘晓庆,在他们看来,刘晓庆年轻的时候真的很漂亮。记者无意中也了解到,像黄秋生这样的港星,印象中最有名最美的同辈大陆女演员也是刘晓庆。

  身份:演员

  “现在的导演在选角时,不愿意挑选(我们)这种的而已。”

  1970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刘晓庆对自己说:“我要成为全国有名的人。”年仅20岁的她就有如此大的志向,在当时那个忽视个性的年代算得上惊世骇俗了。

  南都周刊:在同龄的女孩子中,你是不是有特别渴望成功的念头,甚至对名利有渴求,这一点是不是促成了走向成功?

  刘晓庆:那个时候的我不懂什么叫做名利,或者准确地说,我知道做演员可以带给我名,但是利却是看不到的,因为做演员在那个时候没什么钱。在我那个年代,大家对成功都不是那么有概念,不知道什么叫做成功。可能我潜意识中,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希望自己成功,但是当时的我还是很模糊的。1979年,我一连拍了三部电影《小花》、《婚礼》还有《瞧这一家子》,三部电影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也因为这三部电影在当年的百花奖(还没有金鸡奖)拿了不少奖。在拍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演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只能重新回去,做一个农民。好在观众特别喜欢我,给我的投票都是好几万张。后来,我的每部电影就没有失败的。我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女演员,也是第一个在国外办个人影展的女演员(注:1983年,在美国)。

  南都周刊:坦白地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觉得你很好看,可能会更喜欢一些年轻的女演员,觉得你的长相,不客气地说,有点土。但是我问过我的母亲,他们那一辈人就觉得你特别好看,不知道你是怎么自己评价的?

  刘晓庆:其实刚演电影的时候,我不觉得自己好看,刚从农村里出来,经常吃不好,面黄肌瘦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能是因为在《小花》电影里,我演的角色很有魅力,她很坚强,是那种传统的东西打动了观众。后来电影出来后,很多男观众给我写信,也许在那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梦中情人。其实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我这种长相的,比较圆润丰满,你看宋祖英,不也是这样的吗,她不也很受欢迎?!只不过是现在的导演在挑选角色的时候,不愿意挑选(我们)这种的而已,所以大家只能看到其他类型的,就觉得它们是好的。如果选我这样的,我相信一样会很受欢迎。

  南都周刊:你曾经说过,自己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刘晓庆插话,现在也是啊)。有没有遇到一些后辈女演员对此不以为然的。

  刘晓庆:我当时说的时候,很多人批评,恨不得用口水淹死我。反倒是现在,大家都认同了,一些后辈演员跟我说,她们也觉得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我的人生经历如此丰富,工农兵学商,我都经历过,这些都让我的演技不断提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刘晓庆是电影杂志上的常客。

  刘晓庆语录:

  其实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我这种长相的,比较圆润丰满,你看宋祖英,不也是这样的吗,她不也很受欢迎?!只不过是现在的导演在挑选角色的时候,不愿意挑选(我们)这种的而已。



  刘晓庆和她的男人们

  初恋情人:周雨

  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的学生,与刘晓庆一同下放到宣汉农场。后因为刘晓庆做了演员,这段初恋无疾而终。

  第一任丈夫:王立

  刘晓庆的第一段婚姻是在1978年。丈夫王立,小提琴演奏员。刘晓庆和王立是在拍摄《南海长城》时相识的。1982年正式离婚。

  第二任丈夫:陈国军

  刘晓庆的第二任丈夫是电影导演陈国军。1984年,刘晓庆和当时是有妇之夫的陈国军同居;1986年两人补办了结婚手续。1989年离婚。陈国军认为,两人感情的破裂完全是由于演员姜某勾引刘晓庆造成的。1997年,陈国军写成了《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把他和刘晓庆之间的隐私统统曝了光。

  全国议论的情人:姜文

  虽然当事人至今不愿多谈,但是陈国军在书里写到:1988年4月21日,我用小刀逼着姜某说:“你把你和刘晓庆的事写出来。”后来,我看到姜某写着:1987年我与刘晓庆开始建立恋爱关系(包括两性关系)。我看完了这份东西,姜某又把它要了回去,说:“我想加上‘因为我爱她’。”刘晓庆和姜文是在1986年拍摄《芙蓉镇》时认识的。

  除此之外还有

  亚丁:法籍华人作家,1994年相识,两年后分手。

  伍卫国:香港电视演员。

  我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

  曾经达到过第42位甚至更前

  身份:商人

  “金钱有什么不好的,只要取之有道”

  刘晓庆写过一本自传体小说,《我的路》,里面就很坦然地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而且毫不掩饰对金钱的追求。这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初期,一样让世人惊叹。刘晓庆说,自己连开至少二十多家公司,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曾经达到过第42位甚至更前,一度是中国最有钱的女人,大家称之为“富婆”。

  南都周刊:当时做生意,想必很多人其实是因为你的名气,才给你点面子,跟你谈合作的吧。

  刘晓庆:有那么一点,我的身份会给我带来好处,但是同样也有不好的地方。他们会不相信我,觉得一个女演员怎么可能做得好生意。我也被骗了好多次,赔的钱就当交学费好了。

  南都周刊:现在会觉得当时的经商经历是个彻底的失败么,有没有后悔过。

  刘晓庆:我怎么失败了呢,我开了那么多公司,涉足了化妆品、服装、房地产等领域。衡量商人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赚钱了,我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曾经达到过第42位甚至更前。我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身份:犯人

  “洗冷水澡、用大宝,让自己更美更健康”

  2002年,刘晓庆因为偷税等经济问题入狱,顿时引起全社会的轩然大波,当时就有媒体夸张而不乏矫情地用“一幢大厦的坍塌”来形容刘晓庆地位的剧变。刘晓庆对本报记者说,自己没有做错,只不过是因为是法人身份,所以必须去承担这些责任。具体的过程已经被当时的媒体曝光到事无巨细的程度,记者反而更好奇她在里面是如何过的。

  南都周刊:在秦城监狱里,有没有绝望过?

  刘晓庆:绝望?我从来不知道绝望是什么东西,我进去的时候就知道我不但可以出来,而且还能够重新起来,反正我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没有。

  南都周刊:做惯了大明星,在里面没有好的生活条件,比如高档的化妆品,没有私人空间,等等吧,会不会不习惯?

  刘晓庆:没什么不习惯的,我很适应,我以前做过农民,条件比这个更艰苦,在里面有饭吃有水喝,我还可以用大宝,已经够高级了。大家都说出来后的我显得皮肤很好,更年轻漂亮了。你知道吗,我还坚持洗冷水澡,北京那么冷的天,我都坚持下来了,这些都让我的身体更健康了,我觉得我在里面是一种身心的休息。

  南都周刊:心态真好,值得我学习。出来后,一切从零开始,很快又有钱了……这真的很让人惊讶,有人说你转移了部分财产,是真的吗?

  刘晓庆:没有的事儿,我不是从零开始,是从很大很大的负数开始,我的玫瑰园房子要被银行收走,讨债的人天天上门,我当时还跟妹妹说过,我们去申请低保吧。我相信我能够把这些失去的钱都赚回来。

  身份:女人

  “说我(和姜文)的那会儿,我一度想过离开中国再也不要回来”

  其实演员、商人还是犯人,这些都是外在的身份,撇开这些,刘晓庆只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既然是女人,尤其是她这样的名女人,其感情生活自然会备受关注和议论。其中,刘晓庆的感情历程中,与姜文的情感传闻真的是全国轰动啊。刘晓庆的前夫陈国军在《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中详细地讲述了他是如何发现刘晓庆的婚外情。而某资深娱记也跟记者讲了一个段子,说姜文和刘晓庆在拍《芙蓉镇》的时候好上了,全剧组的人都知道了,正好陈国军来探班,大家都佯装不知地与其打招呼,只有姜文在一旁感觉很尴尬,终于搭讪出一句不着四六的话,“陈哥,你这条国外的牛仔裤真不错”……段子真假无从得知,按照刘晓庆自己说的,那个时候媒体把这些事儿叫“花边新闻”,今天叫“绯闻”或者“八卦”。

  南都周刊:全国人民都在议论你和姜文的关系时,你觉得压力大吗,有没有想过一些解脱的办法,比如离开中国,再也不要回来了。

  刘晓庆:有啊,当时我觉得我都快撑不住了,报纸上、大家口里都在谈论这个事情,我想过干脆就离开中国好了。但是后来冷静一想,不行,我是中国影星,离开了中国,我的艺术就没有土壤了。好在后来我也都习惯了(会不会很熟悉媒体的游戏规则),当然是,其实现在和过去十几年前,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南都周刊:你是不是曾经对《庐山恋》的张瑜说过,坏新闻换个角度看其实是好事,我觉得如果是真的,那你也太有先见性了,要知道那可是相对保守的80年代啊。

  刘晓庆:不是当时说的,当时没有这个觉悟,是几年后说的。我觉得只要不是杀人放火、谋财害命这些坏事,那些花边新闻写写,也没什么不好的,说明大家还在关注你。

  在采访的最后,刘晓庆告诉记者有几家出版社想请她写自传,帮她出书,“他们都说我的经历正好符合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一个缩影,我后来想了想,还真是,我的人生实在太丰富了。此生哪怕结束了,也没什么遗憾的,”是的,真的太丰富了。

  现在的刘晓庆依旧忙碌在各种代言和商演活动中,她相信能够把那些失去的钱都赚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9 02: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