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20|回复: 0

“百年海归”的断想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2
发表于 2008-1-1 07: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人负笈出洋,采撷新知,复还归故土,施力于国家之建设,予国民以新知。前驱先贤,筚路蓝缕,踵其后者,赓续不辍。时历于今,逾百年矣。

  百年海归,起于求富、自强,坚船利炮之外,迄至研习文字、探究思想。容闳赴美,习西洋技艺,欲振兴中华,获誉中国留学之父。“五四”前后,留学之风日盛,后来归国如鲁迅诸人,固为一时之翘楚,其所以留音迹于百年中华留学史,非因其才高、历广、识博,而以其复归祖国,成就于中华之事业。

  其后,两弹元勋钱学森、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李四光、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亦为留学海外,后回国参加振兴国家建设的一代海归精英。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其成就已远超个人的学术与事业,彰显了海归群体的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后,求学海外者,与日俱增;且所学领域之广、出国方式之多、选择国家之众,亦超迈前贤。如今,许多对祖国科教文化事业贡献良多的海归,便是那时戴黑框镜、穿解放鞋走出国门的年轻学子。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等即为其代表。之后,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的邓中翰、开发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李彦宏……年轻的面孔,续写着海归的创业传奇。

  鉴于此,本报从8月10日至9月21日,推出《海归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系列报道,回溯历史、记录时代、展望未来,对海外学子发出了“归来,此其时也”的召唤。

  回溯百年海归潮,起落间,与之声息相与、共同进退的,是国家的实力。而“此其时也”的定位,恰是本报所刊文章彰显的主题和报道的主旨。当前,中外交流空前繁盛,国家建设需要更多能构建东西方文化、科技交流桥梁的人才,此为海外学子归国之良时,亦为其归国创业之佳境。祖国需要海归的见识与贡献,海外学子更需要祖国的支持与庇护。

  处其时境,海归所涉领域、所做贡献和引发的问题,量非本报已刊文章所能涵盖。已报道的现象和讨论的问题,旨在拈出百花一枝,提出引发作者和读者对此问题进行再思考的缘起,而满园春色,尚待留心者考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7-17 07: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