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0|回复: 0

傅佩荣:大陆国学热仍处最初阶段 占卦值得提倡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8-1-9 1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位国学大家,在凤凰卫视开讲《国学天空》,见解不同一般

  傅佩荣是前年在大陆突然火起来的。

  这位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在2006年秋天,开始首次内地学术之旅,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做了多场学术演讲,所到之处反响热烈。9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邀请傅佩荣来试讲,主题是《易经》。

  “终于听懂了,终于听懂了。”试讲一结束,现场有老人激动地拥抱傅佩荣。那时候于丹的《论语》正在录,节目组跟傅佩荣商量说,于丹讲7集,你录后面30集,主讲孔子。“每一集的题目都确定好了。”

  不料,几天后《于丹论语心得》一播出,立马轰动全国。制片人对傅佩荣说:傅老师,你的不用录了。

  “后来才听说,上面认为《易经》跟迷信可能有点关系,所以才让我讲孔子。不过我这个台湾人的身份,还是让很多人不大放心,当时节目组也没人给我签字担保。”傅佩荣登陆《百家讲坛》就此不了了之。

  让傅佩荣哭笑不得的是,在此后内地的媒体报道中,很多人称他为“台湾版于丹”。

  被央视挡在门外的傅佩荣收到了凤凰卫视的邀请。2007年12月12日,凤凰卫视把他请到《世纪大讲堂》——这是一档常被业内人拿来与《百家讲坛》相提并论的节目。

  “他们还给我开了一个节目,叫《国学天空》,每天开讲10分钟,12月31号开播,我们已经签了半年的约。我在这里没有身份问题。”傅佩荣笑道。

  傅佩荣在台湾是个易中天式的“麻辣教授”,他还曾被《民生报》评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在岛内,傅佩荣有个20人左右的粉丝团——他走到哪儿开讲,粉丝们就跟到哪儿,“讲任何课都过来听”。

    西洋哲学我搞不定

  你似乎无论在哪里,往那一坐就可以张口就来,是因为每次讲座前都会做很详细的准备吗?

  对我来说,这不是太大问题。因为教书教了30年,无非就是材料怎样组合而已。一些语言点的资料,这次我这样组合,下次那样组合。

  你在耶鲁读的专业是哲学,后来却回到台湾做起国学研究,是不是因为觉得西方的哲学更难搞定?

  这是原因之一。我在美国念完书之后想,这辈子我往哪里走?如果研究西洋哲学,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你怎么可能超过西洋人?他们从小在那个环境里成长,希腊文、法文、拉丁文、德文、英文、五种语言必备,我们把英文念好就不错了,再念其他几样,实在是吃不消。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老师方东美先生。去美国之前,我听他的课听了三年多,他对我影响太大了。方先生也是留美的,他讲国学的时候可以把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合在一起讲,讲起来头头是道,所以我们听他课就会觉得,原来中国哲学也可以跟西方哲学一样讲得有逻辑,一样有思考的过程。研究中国哲学要走中西比较的路线,关起门来搞中国哲学,缺乏西方的逻辑训练,说出话来人家不想听。

  我不是“大师”

  你对于丹怎么看?

  从两方面来看。

  于丹有她的贡献,唤起了大家对国学的兴趣,也就是文化扫盲,这个她做的是无人能及。我看她的书卖1000万本,这么多人想通过她认识孔子,多好。这个事情别人做不到,她做到了,应该给她肯定。另一方面,有人说她不是货真价实,她反正说她是“心得”嘛,何必有太多要求呢。

  内地媒体在介绍你时都爱说,这位是台湾版于丹。

  我现在有两个封号了。一个是你说的,还有个是新的南怀瑾。南怀瑾先生教过我一年课,我不敢说是他的学生。有人这样讲,其实我都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观察。台湾没多少人知道于丹,上过我的课的人也知道,我们把各种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老老实实地全部解读成清楚的白话,全部做哲学的说明介绍,那是十几年的工夫啊。那跟你在电视上随便讲一讲是不一样的。她有她的贡献,我有我的工作。

  大家还喜欢称你为国学大师,在台湾大家也这样叫吗?

  其实我一向对别人怎样称呼无所谓。我自己不敢当,只能当作没听到。“大师”这个词现在被滥用了,在台湾稍微好一些,他们都习惯叫傅老师,很亲切嘛。大师一般被封给宗教界人士。学术界里面大家都不愿说,一般讲大师的人,都已经退休了。65岁以上,德高望重,学生很多,这样才能被称为大师。

  你要说国学大师,道家我看陈鼓应不错了,儒家的庞朴,当然还有李泽厚,还有刚过世那位,写《易学哲学史》的朱伯。他们都是做一辈子研究,不能够分心的。你得有著作拿出来,别人写这种论文时一定要参考他,像这种才算是大师。

    大陆的国学热仍处最初阶段

  你对国学热的现象很支持,但又说这其中有很多变量,这指的是什么?是不是说明这股热是股虚火?

  不是虚火。我认为国学热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让大家普遍觉得这个东西有价值,应该学一学。第二个是深入,一下深入到原点。你愿意念于丹的书,最后还是要回到《论语》。去了解论语每一句话是怎么说的,让小孩也跟着去学。第三步是经典与生活相结合,这一步最难,是台湾现在正在做的。让经典在生活上起到影响,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大陆现在还在做第一步。

  很多人说中国人里伪君子多。外表看起来都在追求道德的高尚,内心却追求谋略,人格分裂,这跟传统文化有关系吗?

  孔子习惯把一个人分成两类:你要么是君子,要么是小人。其实每一个人都要从小人慢慢走向君子。有时候是走一步退两步,自己也不知道。你没有良师,没有益友,很容易就退步了。所以我们说一种文化的力量,一定要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上进的动力。

  儒家最重视的是慎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谨慎,这是修养的开始。通常我到国外去,没有人认识我,觉得很放松,我就不一定那么守规矩了。但是如果我在到处都是我的学生、朋友的地方,我如果不排队上车,学生看我,那不好意思。外在约束一定要把它调整为自我要求,内在的动力需要非常充分的理由。在美国我做过一个调查:如果你可以隐形你会做什么?结果80%的人都说会抢银行。这是最难的地方,儒家就是把这些说清楚。它说你在最隐微的地方做的会在光明的地方显示出来,因为鬼神知道,鬼神就是我们的祖先。如果你说,哪里有鬼神!那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鬼神也不怕,就无所不为了。人的生命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约束他了。

  是不是我们太缺少敬畏?

  中国人只知道祖先崇拜,而不知道祖先之外还有天。

  因为古代的帝王称天子,他垄断了对天的祭拜权。所以一般人不能够祭天,只能祭祖先。这就比较麻烦,因为祖先总会偏袒你嘛,偷东西之前,你祭拜祖先说:保佑我不要被抓到,这怎么行。

  新加坡曾经拿儒家的经典作为学生教材,内地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建私塾让孩子们读经,你对这样的做法怎么看?

  儿童读经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帮助家庭教育的不足,现在哪里有家庭教育,只有升学考试嘛!儿童读经是读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问题出在方法上,他们现在很多方法只强调背。过去至少看不懂,有朱熹的注解,现在小孩五岁就让背。说背到一定程度就自然懂了——天下没有东西会自然懂的。

  新加坡是失败的做法,因为他们把经典当教条了。他告诉你要孝顺,但为什么要这样,他不告诉你,没有为什么。实际上你研究儒家真正的心得,人性向善,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你把小baby的照片拿出来给他看,父母是怎么照顾你的。小孩就会说:哎呀,父母真的对我很好。人有时候是需要提醒的,养儿方知父母恩。教育的意义就在这里。现在的问题就是类似的这种诠释太少。

    儒家不是宗教

  你曾说人在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以后读《易经》,为什么?

  因为30岁以前你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40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人间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善无善报恶无恶报。道家的观念是,人生是一个整体。庄子劝人看开。50岁以后可以读《易经》,便于把握全局。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国学能发挥什么作用?

  社会转型的时候价值观混淆,这是最大的问题。全世界都有这样的困扰,在后现代社会所有的价值观都可以被怀疑,怎么办?西方人还好,有宗教。我们没有这个。

  有人说儒家是宗教,我看不算。宗教起码具备五个条件:第一有教义,宗教的教义不谈一般人生,它只谈生前死后的事,理性不能掌握到答案的事情。第二是仪式,每周或每两周有个仪式。我们每年就一次祭孔。第三是戒律,儒家的规范只是一般的伦理道德,不像一般的宗教戒律讲到动机的层面。第四个是宗教团体,比如僧侣团体,宗教一定要训练一批人专门传教,儒家也没有。最后一部分是学理,理论部分,这块儒家是有的。五个条件里只有规范和学理跟宗教比较接近,还差三个条件呢。所以不能算宗教。

   “以和为贵”是有条件的

  儒家提倡以和为贵,但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战争不断。

  儒家确实讲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应该可以帮大家化解一下。但现实中很多人不了解儒家,有的就算了解,也难以抵挡现实世界的诱惑,战争往往来自于人的欲望。你没办法保证别人也像你一样以和为贵的话,那只好变成以战止战了。

  大多数战争的问题牵涉到人与人的仇恨,很难用儒家的说法来制止。个人与个人小范围的情况可以掌握,而在民族和国家的问题上,往往诉诸情感的冲动超过理性的力量。

  是不是可以说儒家的“以和为贵”的“和”并没有进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深处?

  一方面来说是这样的。另外大家也只是看到字面上的意义,以和为贵也是有条件的。以孟子来说,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大国对小国能非常的宽容,小国对大国就要敬畏。人的行为,必须要看对象的回应来决定。如果对象完全不理你这一套,人类的任何事情都不能靠一厢情愿,都有互相的理解和信赖。打仗也是合理的、正义的防卫嘛。

  全球化和保持民族文化是个什么关系?

  分两方面来看。用谭嗣同的话来说,中国两千年的政治是秦始皇的政治,两千年的学问是荀子的学问,儒家并没有真正得到理解和实现,我们说阳儒阴法。其二,全球化的问题有时会更强调个别差异,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到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如果没有这个认同,全球化只能是个理想,再怎么全球化,你总不会跟人说“喂,我是地球人”。至少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它只是理想,基本上还是让你保持你的民族的文化,跟别人互相尊重,这是唯一的路嘛。

    拿回孔子的解释权

  这两年韩国人跟咱们争很多东西,比如拿一些从中国传过去的东西去申遗。你对韩国人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这个正好反映韩国人缺乏民族认同能力。他认为自己的民族没什么了不起,所以他才要跟中国争啊。这是值得同情的,在文化上是一个笑话。其实也说明他们没有文化自信,他古代本来就不是一个在文化上很独立的民族,学我们学太多了。现在他是一个有自由意识的现代化国家,不能够容忍自己的祖先都在学中国的东西,这个可以谅解嘛。拿着我们的东西去申遗,说实话,我们也很同情他们,不愿去苛责他们。

  你说过要拿回孔子的解释权,怎么拿?

  学者多做研究,让你讲出来的东西更合理。我们强调经典和经验的配合,如果你讲的这一套根本行不通,那只能说在空谈理论。实践的时候也不是说全部是温良恭俭让,把原则把握好、说清楚就没有问题了。

  我为什么要到处演讲,上电视这些,愿意接受他们的邀请呢?也是这个用意嘛。希望大家了解儒家背后的道理。

  占卦值得去提倡

  近几年内地兴起的风水、面相等等,算不算国学的范畴?你信这些吗?

  这些都属于应用的范畴。

  你把中国人的看相算命,当成中国人的心理治疗就好了。很多人之所以能活着,能接受困难的环境,都是因为去算命,认命。我们讲的易经占卦,是每个人都可以学的,非常理性的东西。从孔子开始,他们都懂得易经占卦,这跟风水算命是不一样的。一般的算命只告诉你结果,不讲为什么,制造你心里的惶恐和紧张,他们的根不在易经上。易经的占卦能帮助你理解,对自己更有信心。

  易经的占卦可以告诉你原因,而结果却可能有个变化的空间,所以占卦值得去提倡,它帮助你思考。占什么卦,前前后后所有的情感连贯起来,不要太执著,不要有盲点,这是易经的占卦,非常正面的。易经的目的是让你修德,因为德性修到一定的程度,对于世间的吉凶祸福就已经看得淡了。

  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也会给自己算一卦,2007年两次来大陆,我都要占卦。算一下这趟要发生什么事,顺利不顺利。回去一看结果,非常准。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算出不一样的卦,是不是说算卦不准?

  不是说他不准。简单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偶然。你为什么这个时候算,在这个地方要算这个问题。算出来之后就要用横侧面的理解,同样的事情不能重算。它是有规则的。三个不占: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

  古人又说会易者不占啊。

  这是荀子的话,他说善为易者不占,懂得易,从理性方面就可以找到一个结果,所以不用占也知道。但是事实上,人们还是愿意来印证一下。读书人大多把它当作一种很好的益智游戏。

  听说你给两岸关系算过一卦?

  是一个离卦。不是说两个要分离,要打仗,离就是丽的意思,丽就是依附的意思,台湾永远不能离开两岸关系。离就是火,火一定需要木头才能烧,你什么时候看到火飘着,那是鬼火。但是有没有支卦呢?支卦是一个适合卦,两岸关系一定要做公正的判断,合就是相合,两岸终究会合,但是什么时候不知道。将来会有仲裁机构做一种适当的判断,然后使两岸合。这个不是跟我有关,是跟大的人群有关,这样它的变数就很多。只不过你没有任何别的杂念,算出来一卦很妙。

  台湾去中国化,会不会让年轻人失去对中国的文化认同?

  在我看来还没有太大的关系,所谓去中国化只是台面上的一些工作,没有伤筋动骨。政府做的事,老百姓都是等闲视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台湾也一样嘛。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明年的选举,如果国民党的马英九上台,那文化上面正面发展肯定毫无问题啊。这一次大选对台湾很重要。

  你来大陆,感觉两岸的文化差异大吗?

  其实我到大陆只是到一些大城市,文化差异还真是没大看出来。我只是觉得,大陆现在习惯用简体字,有时候可能太简化了一点,有点过头了,好像离原来象形文字的构型有一点距离了。繁体字有它的美,它的含义。有些字,你多写几笔,它的味道就出来了嘛。

    知识爆炸智慧

    贫乏

  现代人智慧贫乏的原因何在?因为许多知识已经沦为使人眼花缭乱的资讯或新闻,连客观性与正确性都成了问题,更不必谈知行合一的可能性了。久而久之,真知与假知的界限模糊了,人们也无法分辨自己是知还是不知了。于是,落实在行动上时,往往只是一窝蜂与赶时髦。

  《傅佩荣心得》

    了解常理才会

    包容一切

  了解常理才会包容一切,和法国一句名言“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是一样的意思。譬如看到一个人做坏事,也许了解他一生的遭遇就会原谅他了,因为他一定有特殊的情况,不然谁愿意做坏人?了解常理就会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会大公无私,就是不会有私心,把所有的一切视为平等。大公无私才会普遍周全,然后合乎自然。

  《傅佩荣细说老子》

    过犹不及

  宁可稍有不及,也不要太过。不及者,可以多方鼓励,指引一条人生正途。太过者,却不易悬崖勒马。以今日社会风气来看,似乎值得提倡“过犹不及”的观念,甚至可以考虑“过不如不及”了。

  《傅佩荣心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9 00: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