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3|回复: 0

《色、戒》狠踩国人鸡眼 汪精卫为民族背黑锅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245
发表于 2008-1-20 0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爱玲的“色”

  张爱玲的《色、戒》原著,对“色”的描述仅仅一笔带过。例如,女主角王佳芝听从“组织安排”、为国捐“躯”时,让同学梁润生“折磨了两个星期”。至于与汪精卫政府特务头子易先生的性关系,也不过是“非常紧张情况下的两次接触,一点感觉都没有”(大意)。尽管如此,小说却以“色”为题,用意应当是指,以“放白鸽”为抗敌手段不足为训,其结局不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张爱玲的“戒”

  张原著的精华在于首饰店里的4页内心描述。女主角王佳芝设计诱使易先生深入首饰店,以使预先埋伏其中的枪手将其一举毙之。然而为了缓和“火药桶”上忐忑不安的情绪,王女暗自推敲易先生该死的合理性。首先,王佳芝接触易先生,不是为了贪图他的钱财。即便易先生现下慷慨赠送钻戒,也要等到第二天才能付款、提货,因此钻戒不过是个毫无意义的“舞台上的小道具”。其次,她之与易先生接触,也不是为了巴结权势,而是奉命行事;再者,她认为“到女人心理的路通过阴道”的说法下作不堪。自己曾经与两个男人有过性关系,然而对前者梁同学极为厌恶,对后者则是提心吊胆,毫无快感,更谈不上任何感情牵连;此外,她认为权贵人士如易先生者,欢场女人必多,送个礼物不过是老男人博取妙龄女郎嫣然一笑、自我陶醉的俗套。

  然而,就在这“精神武装”完毕的一霎那,这个从来没有受过爱情滋润的女郎,侧目发现易先生面露“温柔怜惜的神气”,心扉竟为了“被爱”而轰然一动、出现决口。于是,蓦地决定给易先生留条生路。

  张爱玲显然不是借此情节传达“母马不能上战场”,刻意贬低妇女的能力与爱国情操。而是,揭示年轻人未经世事的善良本性,尤其是强调杀人行为非同小可、非常人所能胜任。易先生脱离险境后,之毫不犹豫地将这批热血青年悉数枪决,正是因为特工首脑的存在需要就是充当国家机器的杀手。

  热血青年尽管像钻石戒指一样光彩夺目,却难以避免成为时代悲剧中的小道具。这种非常时期的集体竭斯底里,就像绝望中的巴勒斯坦民族一样,肆意驱使孩童献身于殉道活动。张爱玲深沉的笔触,表露了对热血青年的深切同情,也提示这种无谓牺牲必须引以为戒。至于那些草菅人命的幕后主使人,更是应当予以惩戒。

李安的“色”

  李安的片子,把“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要求演员准确向观众传达“被爱而轰然一动”的心绪,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乎,李安将计就计,硬是把女主角“手下留情”的原因,由“被爱”生“怜悯”,改编为由“色欲”生“爱情”;另一可能性是,李先生原就有介绍自己的“性爱观”的冲动,而拍摄《色、戒》,是个展露身手的大好机会。

  李安编排了三场床戏。然而对白却吐露两位主角之间应当有过三次以上的亲密接触。李导演透过三次做爱场面,展示了一个概括“野兽”、“常人”与“神仙”的“三色光谱”。

  头一回,王女见易先生粗鲁猴急,示意他静坐着观赏她优雅的褪衣秀。一贯仗势欺人的易先生却一跃而起,硬是粗暴地奸辱了她。待易先生兽欲发泄完毕,又是一跃而起,把大衣往王女身上一扔,扬长而去。这时,尽管王女饱受惊骇、苦楚和羞辱,但她却为了引君入瓮、美人计凑效而露出一丝微笑。

  第二回,二主角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各自选择有利的“制高点”,从对方身上尽情榨取最大的性满足。李导演有意无意凸现了男方侧拥女方一条腿交媾的姿势。这种印度素女经(Kamasutra)高度赞扬的“下体接触面最大”的方位,容易在静态中取得身心交融的效果。但是,易先生却沉醉于机械运动,体现出凡夫俗子还夹着条没有完全退化的尾巴。

第三回王、易以抛弃一切技巧考究,以忘我的激情拥吻,来结束一场惊天动地的性爱。这当头,双方已由下体的接触,升华到神仙般的心灵交融。王佳芝似乎出于过度兴奋,也可能为了心防的彻底崩溃而懊恼,禁不住地哭了。

易先生自首饰店侥幸脱离险境后,出于“工作需要”,狠着心将王女处以枪决,但心里明白不过,失去了这神仙的爱,往后日子只会比禽兽不如。

李安似乎有意在三级片泛滥、世风日下当头,借此“三色光谱”来端正社会道德。只是,人、兽之间可以互相揣摩,而跨越神仙门槛,却少有慧根。同时从许多观众把该片定性为“色情片”、甚至把“兽行”当作“香艳刺激”的反应看来,李安的理想主义大概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李安的改编,反映出一个有趣问题,即艺术各有其特殊表现形式,相互间难有通融性。贸然互相转换,结果必定有得有失。为了弥补缺失,李安把张女士凸出“善良人性”的主旨,转化为凸出两性间可能发生的“超越阶级、血统、意识形态、甚至敌我关系的爱情”。尽管,这符合当前学术界对激素作用的研究成果,但却破坏了张女士原著的含蓄与严谨。不论如何,他给电影艺术分析,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研究范本。

李安的“戒”

  张爱玲对“钻戒不过是道具”的描述,也很难用电影艺术表现出来。于是,李安独具匠心地安插了王女试戴戒指之后,又想即刻还给易先生的动作。无论是张爱玲或李安,都不想给读者、观众留下“王女被收买”的印象。然而,粗心、刻薄的论者却仍旧一口咬定王女“见戒眼开”。

  就书生救国方面,李安的编剧作了大量艺术渲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镜头,便是六位青年在香港联手对付易先生的副官老曹的打斗场面。这批青年尽管有牺牲小我、深入虎穴之心,但实际面对一个敌人时,却是有枪不敢使,挥刀反伤己,乱刀杀不死,而显得狼狈不堪(此段大陆版有删节)。这说明,李先生也极力赞同,盲动行为必须引以为戒。

张爱玲的“政治”

  张爱玲不止是对“拿阴道作为拒敌手段”、拿“青年热血充当炮灰”不敢苟同。同时,也对中国淞沪一战军事败北后,以“血肉筑长城”的悲情来取得“精神胜利”提出质疑。这篇构思了30年之久,于1980年左右在台湾发表的小说,曾引来诸多“汉奸”辱骂。此后又过了将近30年,按此脚本拍制的电影依旧引发一片谴责之声。

  历史上,汉奸不外是指不求抵抗的投降主义者。此类人士,前有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后有认贼作父,主张将钓鱼岛拱手相送的李登辉。

  至于汪精卫,却是个一直积极主战的党国领袖。然而,1937、38年之交,眼看军事手段失效,精锐部队弃甲曳兵,南京首都惨遭屠城,全国精华所在相继沦陷。于是乎,出于体恤沦陷区人民深处绝境,为了保存国家的元气,才依循文明国家惯例,以谈判手段替代军事手段,以汪精卫政府来替代日本军事统治。

  中国的主战派尽管大义凛然,但从来不敢面对的问题是:汪精卫若不出面,沦陷区人民的死活谁管?如果南京大屠杀重复百次,二战结束后争取世界五强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又是何来的底气?1940年以降,陕甘宁苏维埃政府与重庆政府总共收复了多少失地?“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如何保障无法跟着战略退却、四下流窜的广大人民?

不言而喻,所谓“抗战胜利”不过是把原子弹记在自己功劳簿上的狐假虎威。就客观意义,汪精卫演出的是场背黑锅、跳火坑的悲剧,而延安、重庆政府不过是苏联、美国的反法西斯道具。

言及此,张女士笔下刻画的“王”活像是“汪”的化身;6个学生则象征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幕后操纵热血青年赴汤蹈火,自己却保全实力、全身而退的,不外是退守边区的两当局;而王、易之间的关系,更是反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届政府对待列强的如履薄冰暧昧关系,其中,有暗渡陈仓,有灿烂蜜月,有当众屈辱,也有背后插刀;有的利己,有的利人,有的自肥,有的自残。李导演在改编剧本时,可能认为综合实力强大的今天,无有必要纠缠历史老问题,由是撇开了张爱玲的部分寓意,在影片中灌注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内容
— 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部法国电影演出了一批“爱国志士”把德军占领期间与德国士兵交往的法国妇女剃光头发、以示羞辱的一幕。当时,一位受辱的妇女以轻蔑的口吻问道:“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

张爱玲的抗议,代表着失去话语权70年之久的沦陷区沉默大众,抗议对象则是空有鼓噪之勇,对沦陷区广大群众毫无助益的“爱国志士”。她的短短28页小说,掀开的不止是中国的历史疮疤,而是刺激到掩遮国人耳目的疥疮。

  如果说,《阿Q正传》批判的是中华民族的痼疾,《色、戒》则是替抗日的“精神胜利”添加注脚。因此,它引起震撼。

李安的“政治”

  李安与张爱玲都不热衷于政治,但凭着艺术家的敏锐,却能以风花雪夜,只言片语揭发皇帝的新衣。他们知道爱国原教旨主义的不好惹,因此举手投足间,小心翼翼地指出,“真、伪政府都有着中国式贪腐和手下不留情的通病”。许多原教旨主义者谴责他们缺少政治敏感。张爱玲熬了30年终于等到台湾开放的时机,李安又何尝不是出于政治敏感而拖到21世纪?!
2008/1/15

(作者:俞力工 原标题:狠踩国人鸡眼的《色、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9 00: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