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2|回复: 0

天生创业好手黎嘉俊,16岁创业现有六家互联网公司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2
发表于 2008-1-21 17: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岁的时候你在做什麽?读书,还是无所事事?十二年前,十六岁的Albert
Lai已经创立了他的第一间公司,十年後,他创立过的公司已经多达六间。其中两家顺利地IPO,各卖出数百万美元,在21岁以前,他已经筹到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百万美元,运气好得惊人。这就是BubbleShare的创办人,天生的创业好手。


作者:何珮琪 /Intelligent Times

  现任BubbleShare的CEO和创办人Albert
Lai有个中文名字,黎嘉俊。父母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从小在加拿大受教育的他,不谙中文,似乎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薰陶。无论是言谈或思想,都显现出完全的自信、冒险精神、正面思考,态度既放松又有弹性。

参加这次web 2.0研讨会後,我们会有一个疑问,为什麽加拿大出了这麽多创业家?

CBC电视报道:

华裔的Albert对自己的东西融合很引以为傲,但我跟他说他的气质不太像是华人,因为他似乎没有华人给西方人的刻版印象:保守、谨慎、安静、羞涩、低调,等等。身为华裔在西方社会竞争,是否会比较困难?但或许这才是我的刻板印象,Albert认真思考了一下说,加拿大是一个种族非常多元的地方,在多伦多的香港人比任何其他地方都多。因此举目皆华人的他从来不曾感受到任何种族上的压力,当然他不认为华人的个性是我形容的如此。「但是我的确继承了华人的一种特质,认真工作。我想那是华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分别,华人更有工作狂的倾向。」「其实年纪太年轻,比较会为我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当我十七岁的时候,为了要租办公室,还要多付一些钱才能让房东愿意租给我。」Albert又补充。

天生的娃娃脸,让Albert看起来就像一个来遊学的大学生,但二十八岁的他已经有六次创业(包括这次的BubbleShare)的经验。十五岁那年,他就藉著在音乐电视台打工的机会,和朋友合作写了一个遊戏程式,经过一个月不眠不休的工作,让他赚到第一笔薪水。虽然不是很大的数字,却从此让他有了成为创业的机会,并且快速的落实。「为的是證明自己。」之後当Motorola公司看到这个遊戏,就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客户。

俗话说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创业其实是有「传承性」的,Albert的父亲和祖父也同样是创业家,经营房地产事业。Albert却表示,「一路上他们没有给我什麽实质的帮助,顶多是鼓励鼓励我。告诉我一些要认真工作的大道理吧。」但是他也同意,自小耳濡目染创业家的工作态度和视野,让他於无形中养成了创业和管理的自信。「有句话说,如果你要知道某人是不是创业家的料,看看他父亲是不是企业家就知道了。大约有大於一半的机率会料中。这就是家庭的影响。」Albert
说。

什麽是让他想创业的最大动机呢?似乎也没什麽特别的,「我想从头到尾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一个创意,唯一能这样做的方式就是自己当老闆。」Albert轻松地说。对大多数人而言,「创业」是一件要从长计议、决定终身的大事,很多人毕生只创一次业,更多人连一次的经验都不曾有。而Albert居然把start-up看成有如「下次去哪旅行」一样的容易。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除了IdleAgent之外,其他四家全都成功地被併购,一次次累积越来越多的资金,也只有在网路时代才能发生这样的奇蹟。就如Michael
Arrington说的,创业家最不可或缺的是运气,这应该是他的强项。1999年出售MyDesktop之後,Albert又立刻在美国成立了延续前者的BuyBuddy线上比价网站,由卖家主动提供货品和售价,并且建立了购物的搜寻/推荐机制。

在BuyBuddy之後,Albert在矽谷花了两年时间,研发一个複杂的商业机制,那就是硬体储存的P2P技术。主要就是藉由P2P的方式,来分享其他人的硬碟储存空间,但是储存在它人硬碟中的资料受到加密保护,并不会被读取。这个想法似乎太迂迴了些,资金上需要两亿美金,刚巧发生2000年的网路泡沫衝击,创投闻网路色变,自然也就让这个idea无疾而终。这是唯一一次失败的经验。

经过一两年的沉潜,Albert很快找到下一个创业目标,就是现在的BubbleShare。和Flickr有什麽不同?「Flickr是属於重度网路使用者」,Albert说。就像记者会中Flickr的创办人Stewart
Butterfield曾说,连他的妈妈也不会用Flickr。因此,为了创造一个让一般人都懂得使用的网路相簿分享网站,Albert以「最简单、最好用的图片分享网站」为商业机制,设计了BubbleShare。

「我们连Tags都拿掉,因为妈妈们可能只想把照片放上网,她们不会去想什麽tags。多加一种功能就多一点困难。甚至连註册都不用。」目前BubbleShare的营收不能公开,因为不是上市公司,但是已经有几家公司主动接触他们谈论併购机制。

公司成员仅有十位,但每一位都有显赫的来历,其中有人是Motorola最潮流的手机Razor的设计者,一位成员曾经是Napster的创立者,其他人也不乏创业经验,可说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藉由一次次的成功,Albert在21岁前就顺利并且快速地累积了他的第一桶金(百万美金)。从与他人共同创立,到现在成为唯一创办人,历经多次创业经验的Albert可说已经是一位创业达人了,尤其是他对於商业机制有类似创投的精準眼光和实际的获利目标。今日的网路创业家在创立的同时已经想到退场机制,或是卖给跨国企业,或是和大公司合夥,或是直接IPO赌一赌运气。这和过去企业家build
to
last,想追求绩业长青的创业目标似乎不太相同。但无论如何,至少在2.0时代,网路创业家已经更为实际,他们要创立的是有实际商业模式可以获利的公司,而不是凭著本梦比就换钱的1.0达康公司。

「敞开心胸,努力工作,你就会成功。」Albert下了一个结语。

Albert Lai的私房祕诀

Start-up ABC


Intelligent
Times:有人说,创业必须趁早,年轻人才有创业的本钱,你认为呢?Albert:年轻人的确有其优势,因为他们成长在网路的时代。如果你现在是五十岁,你可能不会听过FaceBook,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这是由一位22岁的CEO主持,我现在28岁,已经觉得自己很老。但我也开始的很早,这是让人们最惊讶的。

你如何筹措你的第一笔创业资金?

事实上,我从小就会卖棒球卡来赚零用钱,在高中的时候,大约1993年开始我就开始卖CD
ROM(yearbook),在那时并不是很多人能製造CD
ROM,製造的技术很难,这是个在当时看来很疯狂的主意,因为在哪个年代也只有大约五分之二人拥有CD
ROM。你可以看得出来,我喜欢创新。

所以你从来没有当过员工?为什麽要当创业家?

没有,我从来没找过工作,除了打工之外。当创业家有几个理由,一是在我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没有人会给我机会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一直认为我比人们以为的还要更有才华。例如在我十五岁的时候,我获得一个实习工作,那工作让我发现,因为我很年轻,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没有人会给我重要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简单的任务。其实我能理解公司这样做的原因,如果我是经理,我也会做同样的管理。但是我有很多的想法要实现,因此我知道如果我要拥有这样的经验,我就得自己去开发机会。

你如何去管理比你年长的同事?

公司内有许多比我年长的同仁,事实上,我从来没有遇到相处或管理上的问题,一直都非常顺利。也许是因为公司规模不大,不超过十人。但是问题不在於公司的大小,而是在文化;那也不在於年龄和经验,甚至不在於位置,而是在谁的创意比较好。谁有好主意,谁就赢了。

你在创业过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麽?

我在研讨会上曾经分享过,我想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你必需快点失败,才能快点成功。」这有点像是一种俗谚,换句话说,你必须冒险,学习勇於做决定,不论是好的坏的决定,你都能得到宝贵经验。(你曾经破产过吗?)不,我从来不曾破产过。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麽我不曾破产?因为我从来不曾去银行借贷。我基本上从前次的创业中得到资金,而一开始的软体事业也不需要太大笔的资金,不像建築,你可能先要準备几百万美元去买原料。这就是我喜欢网路的原因,只要你有一个好主意,就可以改变世界。就像是Napster(P2P音乐网站),仅靠两个人就翻转了世界。Netscape、Yahoo!刚成立的时候需要去借贷吗?不需要的,这就是网路刺激的地方。

如果不是网路、宽频出现,你想你可以这麽快速地开创你的事业吗?比如说如果你早十年出生的话?

如果我早十年出生,创业真的比较困难,周期会长一点。一个网路公司上市可能只需要叁年,而纯粹的软硬体公司的生命週期都比较长,一个公司从创立到出售,传统上是七年,在全盛时期缩短为两叁年,现在又回复到七年的週期。

你的创业心态是否和传统不同,不再期待建立一个基业长青(build to last)的企业?

我想更多的企业还是期望build to last 而不是build to flip,至少维持叁四年以上。过去很多dot
com公司只是有个创意,出去公开集资,尽快创立然後cash
out。我认为这样并不好,因为那样对环境不太健康。但是人们仍然可以建立一个高获利,却不一定要基业长青的公司。就像BubbleShare,我们有具体的模式去获利。但是仍然有很多网路新创公司是为了长久经营,就像HeyMath!。

如果公司没有获利或是不成功,你会毅然决然地关掉它吗?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机会成功,是的,我会关掉它。我一直认为,如果你开一家不认为会成功的公司,那麽就根本不值得去创立。你应该待在一个你喜欢的行业,一个你相信会成功的行业,成功机率比一般公司更大的地方。如果它没有任何机会大翻身,就应该关闭。

你是怎麽吸引一些精彩的人进来的?付他们很高的薪水吗?

不多,我付他们一堆大话,事实上是好的人才吸引好的人,一个拉来一个,就像磁石互相吸引。他们大可以在其他地方拿到更好的薪水,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守在这里,基本上我们喜欢彼此,我们的工作很有趣。

获利的机制在哪里?

可能是Pro使用者,也可能是结合线上图片冲印、或製作成其他纪念品如马克杯、T-shirt的周边机制。

这种向使用者收费的机制可以成功吗?

其实获利并不是唯一重点,只要是好的工具,一定可以获利。当我看到人们跟我说有多喜欢我的产品,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光是看到我解决了多少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已经让我很满足。现在太多解决方案都太困难了,只要你能够让某种服务大幅简化,就可以满足许多人的需求,就可以获利。

那麽你在创立公司之前,都会仔细地研究你的BP(创业计画)吗?

不,事实上据我的经验,BP是没什麽用的。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有力的计画,有研究数据在後面支撑的计画。不要花时间去写那几张文件,你的时间应该花在研究商业模式上面,实际执行下去就能学到很多事情。怎麽说是有力的BP呢?首先不要超过25页,你需要準备几种不同长度的presentation,从五分钟到两小时,用Power
Point製作,有2页的业务简介,有市场和财务的报告,这样就够了。因为BP反正是会改变的,市场改变太快,时间就是金钱。例如行销计画,别人根本不在乎你写的内容,人家要看的就是你有没有一个有力的创意,是否有研究数据支撑。在创一个新公司前,我会做很多市场研究,谘询专家意见等。成立BubbleShare之前我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研究市场机制和需求。一份15页、有数据支撑的说明会比一份厚重的说明还好。

网路分享正当红,你的下一步会是什麽?我随时都有十几个创意等著去实现。如果你要进入热门市场,竞争者很多,当你采取一个相当不同的路径进入市场,其他人很快会修正部分然後跟进。例如Flickr可以很成功,就是著眼在北美使用者。我们的模式也很成功,因为我们专注在创造一个让一般人也非常简易上手的分享机制。人们喜欢有不同地选择,所以不会是赢者全拿的情况。线上图片分享机制已经出现十年了,现在还没有赢者,可能是因为诉求的分众不同。我们不是个酷的网站,只是有趣的网站。

虽然网路无国界,但是你是否认为一个地区的市场、人才条件还是会影响新创公司的发展?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新创公司,当然你在矽谷可以找到最好的人才,在其他地区可能会面临人才外流或不足的问题,但这是在管理层面而言,如果你要找技术人才,很多地区都找得到,至於所谓创造性的技术人才,可以洞悉未来趋势的人才,可能在矽谷就比在新兴市场要多。在矽谷是比较容易,但是你不必一定要在矽谷。例如KaZaA和Skype就是在瑞典成立的。

但是在北美的新创公司曝光率会比较高吧?

或许,这其实跟语言有关,还有媒体关係也较好,有时关係来自面对面的采访。你在矽谷,去一个酒吧,可能CNET的记者就坐在你旁边,隔天你就被报导了。但是现在资讯这麽发达,如果你的创意和产品够好的话,Michael
Arrington会帮你写评论。在网路上,只要你够努力,迟早一定会被媒体发现,得到曝光率。

在加拿大的教育对你有帮助吗?

我想是的,因为亚洲的教育体系比较制度化,而我不是一个很合体制的人,我是一个很跳脱的人。在北美的教育体系,比较拥抱创意,比亚洲好一些。我想我如果在亚洲受教育的话,可能成就不会这麽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8 22: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