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19|回复: 0

洗涤尘心之地的大涤山(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8-2-15 1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涤山-大涤洞



大涤山



大涤山-洞霄宫遗址

  澄澈清明、葱郁清幽的大涤山,位于浙江临安、余杭两县交界处,是天目山的余脉。广义上讲,它包括大涤、天柱、九锁三山和洞霄宫。九锁山有九峰,分别为:天关、藏云、飞鸾、凌虚、通真、龙吟、洞微、云嗷、朝元。因峰峰连锁,故名九锁山。

  大涤山,又名大壁山或大辟山。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四《大涤山洞天》条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道教将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即大涤玄盖洞天,由姜真人掌管。

  根据史料记载,约在晋代起,有修道之人开始在大涤山修炼。元邓牧《洞霄图志》卷五载,一个叫郭文的人,河内轵人。十三岁时,在华阴山石室中得到石函,内有神
虎内真紫元丹章。晋室内乱之际,他来到大涤山建造茅舍,独居十余年修炼。《仙传拾遗》记载了他的神迹。曾有一只老虎张着嘴来到他的石室前,似乎有事相求。
郭文把手伸到老虎的喉中,取出一块骨头来,原来老虎的喉咙里卡了块骨头。第二天,那只虎口中衔着一只死鹿来到石室外献给郭文。从此这只虎就常常跟随在郭文左右,郭文可以抚摸它或牵着它走。郭文如果出山,虎必定跟着他。虽然在城市里的人群中行走,老虎却象犬羊一样低头随行,不敢有半点放肆行为。有时郭文把刻
写有文字的竹简放在虎背上,虎就驮着走。郭文有时把到街上去换米、盐的山果竹叶装在筐里,让老虎驮着,虎就跟着他走。晋帝听说后,召他進宫,问他用什么法
术驯服了老虎。郭文回答说:“我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人无害兽之心,兽则无伤人之意,何必要用法术呢?你抚爱老虎,老虎就追随你,老虎就如同百姓
;你虐待
我,我就和你为仇,这时百姓就象老虎。治理百性和驯服猛虎,又有什么不同呢?”晋帝非常欣赏郭文所言,就让他做官,但郭文推辞了,继续隐居起来修炼。后来
得道成仙。还有一个叫许迈的人,在永和二年(346年)来此修炼,后不知所踪。

  唐代,大涤山道教开始兴盛。知名道士张整、叶法善、司马承祯等都来此游历,在此修炼的道士也逐渐增多,比如潘先生、朱君绪、暨齐物、吴筠、白元鉴、夏侯子云、闾丘方远、钱玄同、郑元章等。潘先生,不详名字,遍游山川后,在天柱山停留下来修炼。因为其名声很大,唐高宗敕建天柱观让其居住。朱君绪,入天柱山修炼,后得道成仙。其弟子暨齐物,在大涤山精思院修炼,后不知所踪。夏侯子云,师从仙道司马承祯十数年,承祯成仙后,他在大涤山中开药圃种灵芝之药,后不知所在。

  宋元时期,大涤山道教走向繁荣。《洞霄图志》卷五列有宋代列仙、高道二十余人,比较有名的是冯德之、唐子霞、喻天时、陆维之、石自方、叶彦球、李明素、陈希声、俞延禧、王思明、龚大明等。陆维
之,余杭人,隐居在大涤山的石室修炼。高宗召见,他称病拒绝前往,后不知所踪。元代著名道士有郎如山、沈多福、邓牧等。明末清初,有龙门派道士相继居于此山,比较有名的是金筑老人、潘太牧等。此后,大涤山道教逐渐走向衰落,在此修行的道士也越来越少。

  大涤山上的宫观,天柱观为最早建造。
《洞霄图志》卷六《天柱观记》云,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天柱峰麓大涤洞前建坛,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命道士潘先生在这个地方建天柱
观。五代末,改名天柱宫。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称洞霄宫。宋朝著名文人苏东坡来此游历时,曾写下《咏洞霄宫》一诗:“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
忆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据说苏东坡的前生就是在此修炼的僧人。唐代时,在大涤山上还修建了玉清观、上皇观、精思院等。宋时,除了不断扩建修葺洞霄宫外,又修建了洞晨观、冲天观等。元代除对大涤山原有之洞霄宫、冲天观等進行修葺外,还建造了元清宫、白鹿山房、清真道院等。主宫洞霄宫,元末被毁,明洪武(1368~1398年)初重建,清中期被废弃。

  大涤山有大涤、白茆、栖真、石室、归云、鸣凤、蜕龙等山洞,传说是修炼之人修真之处。大涤山下就是著名的大涤洞。大涤洞被称为“日月分精”,洞口缭绕着氤氲的冷气。走近可闻流水潺潺,却深不见底。两千年前,汉武帝刘彻曾派人往大涤洞中投递龙简以祈福祉。

  唐白元鉴有诗曰《大涤山》,赞美了此山的清幽:

天坮绝顶山,

仿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

云深古木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1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