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27|回复: 0

教育投入越多,海口越缺经费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4

回帖

87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76
发表于 2010-12-17 19: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亿元择校费是海口教育之耻

卫留成主政海南,主张优先发展教育。
从2003年以来,海南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幅23%,而在教育投入上的增幅却是26%。2010年1至2月,在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中,对教育的支出累计达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占同期全省一般地方预算支出的25.1%,超过四分之一,也是各项支出中最多的一项,名列榜首。
“十一五”期间,海口市5年各项教育投入超90亿元,用于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新建、改建和扩建了32所学校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3年投入近10亿改造海口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近两年投入近3亿元,解决府城地区和特殊教育学位紧缺问题。此外,从2009年起每年投入1亿多元提高在职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每年拨款500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免费培训;重点扶持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这么大的投资,规模是空前的。据统计,超过90亿元的投资,是“十五”期间的近2.5倍,年均增幅超过15%!初步测算,2008年海口市财政一般预算(含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约21亿元。其中用于教育领域的投入最多,达9亿元。
然而,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审计部门开展的城市基础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海口城市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城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择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违规收取择校费超亿元,海口的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种收费予以保障。
2010年9月27日南海网特约评论员“仗剑天涯”叩问海口教育:“5年90亿元,平均每年18亿,已经超过海口GDP400亿元的4%了,平均到每所学校,也有2500万元之多啊!这么多钱投到教育上,海口市为什么还有亿元择校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亿元择校费是海口教育之耻!
网上百度“海口择校费”几个字,可以看到铺天盖地都是《亿元择校费是海口教育之耻》这个帖子。

二、海口教育经费超亿元的巨大缺口是谁造成的?

审计部门发现,海口的资源过于集中在优质学校。2008至2009年,海口市城区2所中学的基建及其他资本类支出均占到了所有中学的80%以上,3所小学的基建及其他资本类支出分别占到了所有小学的77%和93%。城区2所中学的基建及其他资本类支出均占到了所有中学的80%以上,3所小学的基建及其他资本类支出分别占到了所有小学的77%和93%。
人们不禁要问:
——如此荒唐的投资比例是谁划定的?
——领导们搞基建的热情为什么比搞教育改革、科学研究的热情高?
审计部门还发现,海口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调整不及时,优质学校片区范围过小,薄弱学校片区范围过大,跨区招收学生较为普遍,择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审计部门提供的具体数据是:2008至2009年,调查的8所中学片外学生分别占到了45%和35%;5所小学片外学生分别占到了50%和47%。部分学校未能严格执行高中“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超人数招收择校生问题较为普遍。2008至2009年,7所高中招生16990人,其中择校生9002人,超计划招收择校生6107人,是择校生招生计划的2倍,违规收取择校费11495.3万元。部分学校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7所学校2009年秋季向片区外学生收取与学生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1350万元。
以上数据明白无误地告诉公众一个事实:为了实现更多地违规收取借读费、择校费的目的,主管教育的领导和校长们采取了两个步骤:第一步,大搞基建,把资金集中投向优质学校;第二步,缩小优质学校片区范围,扩大薄弱学校片区范围。
而且,在招生划片方面,还存在着照顾领导、歧视贫民等现象。南海网特约评论员马上平指出:“小学入学和小学升初中实行的是划片入学,但重点学校划片信息不透明、不合理、学位分配不公平等现象依然严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海口的二十五小、九小、一中等重点学校,一街之隔的市民百姓有的没被划进去,隔着几公里外的领导机关却被划到了学校招生范围里,说白了,重点学校成了照顾领导机关的学校。好学校好学位就那么点,领导机关占了去,老百姓的子女机会自然就少多了或没有了。”
审计部门指出,海口市2008至2009年财政安排教育部门预算时,经费拨款仅占总投入的52%和46%,缺口主要靠收费解决;海口城区73所中小学各类收费收入,占学校运转及发展支出的80%,其中收取择校费、借读费、变相捐资助学款占收费收入的76%,占学校运转及发展支出的60%;海口城区44所小学中实际发生的运行成本高于生均经费300元(财政定额标准)的学校有32所,占73%;29所中学中实际发生的运行成本高于生均经费500元(财政定额标准)的学校有21所,占72%。
财政资金既然集中到了优质学校,其他学校的财政投入当然不可能充足。于是,海口的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当然要依靠各种收费予以保障。
优质学校以外的学校穷成什么样子?有个例子可以说明——
海口市教育局局长吴建东作客海口广播电台的“椰城纠风热线”栏目为听众解答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时,接到农民黄基清的来电。黄基清说,2003年,为了垫付困难学生拖欠的学费,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城西小学校长黄克胜以学校的名义向附近村民黄基清借了9800元钱,还款期限为2004年3月。但该校换了两任校长,这笔欠账都没还上。得知此事,吴建东当天下午亲自将欠款交到了黄基清的手里。接到欠款(不知有没有利息),黄基清非常感动,连声道谢;归还欠款,吴建东志得意满,以为自己勤政爱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农村孩子交不起学费,农村学校连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由此可见,海口的城乡差别有多大,基础教育发展是多么不均衡!
可是,就在这种情形下,利益集团一刻也没有停止为自己大捞好处。
其实,早在2006年,海南经济报就给我们揭开了一个秘密:“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医药购销、旅游、教育、保险、餐饮、零售等领域和行业,而教育界竟然耻辱地名列前茅!
据2006年12月27日海南经济报报道:2006年,全省工商部门在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物价、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单位配合下,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55宗,案值525.93万元。涉及商业贿赂案件比较多的是教育行业和医药购销,前者为45宗,后者为38宗(该报记者原文标题:《海南今年查处155宗商业贿赂案件,案值525万元》,网上搜索可见)。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海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人为造成的,财政投入过于集中在优质学校是有用意的。
是的,是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韩美等蛀虫们贪得无厌的贪污腐败,造成了海口教育经费超亿元的巨大缺口!

三、民众对借读费、择校费切齿痛恨

2008年12月3日,人民网海南视窗一位网友就借读费、择校费问题发表如下感言:
国家教育部早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各种名义的收费,但“高价择校”现象在海南已大行其道多年,而且公开化,而且貌似“合法化”。
公然藐视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违法收取“赞助费”,其根源在于背后有政府教育部门的撑腰。如,海南华侨中学、海师附中、海口市第一中学、国兴中学等4所学校的初中部择校费、赞助费均为 2.7万/3年;除了初中,连小学也竞相收取“择校费”,如海口九小、十一小的择校费分别为1.8万和1.2万/6年。
为了敛财,上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扩大招收“择校生”名额,若有家长问收取高昂学费有何凭据,他们可以拿出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红头文件说“这是政府规定的”。
海南基础教育悲哀的一面,在于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受利益驱动,有意无意地偏离了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目的与意义,而把教育当作一种敛财的手段和工具!
例如,海南中学初中部,多年前就在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私立的“海南实验中学”,每生收取学费3万元/3年,而该校教师还是原来的公办教师,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背后与之合作的老板也确实精明,因为海中是一块“金字招牌”,且有一支让家长“放心”的“国家教师”队伍,就足够让钱财滚滚而来——教育厅、海南中学、私人老板共同“分赃”(私人老板拿大头),当然皆大欢喜——打着“办学体制改革”名义欺骗国家和老百姓的“海南实验中学”,实际上是一所违法办学的“黑校”,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可悲的是,权力与金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国家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的公平竞争,让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权力部门和少数人敛财的工具。这,不能不让海南人民感到悲哀和愤怒!
昂贵的“择校费”背后,是老百姓为了孩子读书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但究竟肥了谁?
网友这样的质问已经多得不计其数,教育部门置若罔闻,借读费、择校费依然照收不误,人民群众也只好耐心等待。

四、借读费取消了,择校费会不会取消?不会!

等啊等啊等啊等,等到2009年,人民群众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海南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海南似乎可以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2009年,海南还取消了高中假期补课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费、小学教育专业学历提高自考班培训收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住宿费、居民身份证快证工本费、文化市场管理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收的作业本费1项代收费项目。被取消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住宿费和学校代收的作业本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起执行,其余项目从200931起执行。
201011月召开的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也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或与入学挂钩的其他费用。
2009年是取消借读费后新生报名入学的第一年,813出版的海南特区报特意提醒广大家长:海口今年起不收借读费,学校乱收费家长可举报。如果有家长捐资助学,那也属于自愿行为,不得与招生、入学和考试成绩挂钩,坚决杜绝以钱买分,以钱买学籍,以钱选择公办学校的违规行为。海口市纠风办将会同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对海口市中小学招生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对明知故犯,顶风违纪的招生乱收费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海口市教育局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各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筛选,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本辖区内新生入学,加强对捐资助学资金用途的监管,不得截留、挪用、侵占捐资助学财物。海口市纠风办将联合各有关部门集中开展调查,对捐资助学和招生收费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加强对信访举报件的调查,加大明察暗访力度。
2009,南国都市报报道,虽然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学校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补课,但海口一些学校仍在悄悄补课。海口市教育局局长吴建东对记者说:“发现还有补课的,立即向我们举报,义务教育阶段发现一宗处理一宗。”
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取消了,入学时一下交完几年“借读费”的学生,多交的费用也将会退回。那么,高中阶段的择校费有没有可能取消?
据2009年1月14日南国都市报报道,海口市教育局局长吴建东对记者说:高中的择校费是阶段性的,由于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估计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所动作。
海南的高中择校费,含三年学费在内,最高3万元,最低5000元。

五、教育部将海南列入了解决择校问题的全国试点地区

2010年12月9日,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在全国划分了五类试点地区,企图解决择校问题。这五类地区,有的地区将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的地区将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的地区将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有的地区将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有的地区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海南属于第二类地区,重要举措有两个: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二是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南国都市报》2010年12月10日报道,尽管今年刚列入试点,但事实上海南去年开始就已在全省这么做了:去年全省各市县重点中学已经拿出20%的招生指标,专门用来录取区域内初中学校毕业生,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0%,据说这一比例以后还会提高。
南海网特约评论员马上平指出:如果试点仅仅拿高中做文章,这样的试点,恐怕又会离百姓的期待相差甚远。众所周知,海南的择校问题不仅存在于初中升高,小学升初中和小学入学也存在严重的择校问题。他又说,将30%的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基层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无论从在校就读学生规模还是人均占有资源的角度来看,基层学生不会比城里少,让那么多的基层学生分享不到三分之一的优质资源,明显存在“城乡歧视”和分配不公问题。所以,想办法解决好现阶段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问题,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配置中的“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决策”和“城乡歧视”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20%也好,30%也好,按照南海网特约评论员的说法,尽管每年分配到基层的指标杯水车薪,但农村基层学校的穷孩子们好歹有了分享城市优质高中的可能和机会,怎么说,这也是件好事。但实际上,即使这30%的优质高中分配指标,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并不情愿给的。他们心里明白,农村孩子来得多,会对城里优质高中的生源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种只能在私下里向记者吐露的想法,南海网特约评论员认为,没有哪个乡下孩子生下来就是笨的。如果他们从小也能接受城里孩子那般的教育,何至于如此?要说原因,我想乡下的们孩子更多的是输在了起点上,输在了公平和机会上。而国家之所以推出这样的试点,用意不就是要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与不公吗?
对于这30%的招生比例,南海网特约评论员的议论可谓四平八稳,而普通网友就不那么客气了。
2009年7月28日,网友“鬼见都怕”直截了当地、毫不留情质问:“择校费”——你还要强奸海南教育多少年?
他说:“改善民生的口号喊得确实够响亮了,可允许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等校以招高中“择校生”的手段敛财,“择校费”3万,比读大学的费用还要高许多——对老百姓家庭读书致贫的事实视而不见……基础教育乃国之发展根基。海中、侨中等一批国立中学,是广大纳税人的血汗钱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可如今,它们却拿出约30%招生比例来“刮血”……几年来,网友们多次炮轰“教育改革”的怪胎——由海南中学初中部变身的贵族学校“海南实验中学”,然而,她至今仍然好端端地坐在那里阴笑。“择校费”现象已出现好些年了。校园铜臭弥漫,社会怨声载道……且不说从学子(家庭)身上宰榨的钱财是否合理,仅就合法性来说,有什么法律依据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就是法律?海南中学等校高额收取“择校费”无疑就是对海南基础教育事业的强奸——你还要强奸海南教育多少年?”

六、消灭私心杂念,就能铲除择校费

优质资源有限是人为造成的,分配不公也是人为造成的。
了解了事实真相,我们知道,治理择校费并不困难。
其实只需16个字就能解决择校难题:惩治贪腐、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公正公开。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首先是教育投入的预算要公开,钱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人民群众要知情。
其次是严惩贪腐行为,不给贪污腐败分子制造将公家的钱揣进私人腰包的机会。
第三,取消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当然,如果能废止公立普通高中招收三限生政策,那就更有利于解决择校问题。
甘肃省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可能对海南治理高中择校费有所启发——
关于废止公立普通高中招收三限生政策的建议
编号:E政案第2081
案由(提案主题):关于废止公立普通高中招收三限生政策的建议
提案类别:时政类
主办(上报部门):甘肃省
协办:
提案人:蒋和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内容:经过多年的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公立普通高中利用“三限生”政策收取高额学费已经成为有合法外衣的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教育政策缺陷,应当对此项政策予以废止。
公立普通高中收取“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生政策,是在教育乱收费严重危害人民利益的期间,由教育部办公厅2003年《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而留下的将乱收费合法化政策,在当时有区别对待、利于整治乱收费的作用,但缺乏法律依据,有碍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推广是很明显的。
分数就是钱,是三限生政策的一个最明显的错误导向,因为前两“限”的核心在于限钱数,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助了初中阶段的学生负担加重,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显性障碍。
所谓“在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是一个完全站不住脚的限定条件。公立普通高中的校舍、教师数量是有规模和数量标准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当在符合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合格师资数量的前提下,以充分利用国有资源为依据,列出能发挥最大教育投资效益的招生计划,才符合政府利用纳税人资金办教育的投入原则和要求,“完成招生计划”后,再招20%到30%的三限生,说明招生计划的编制就存在浪费教育资源的严重问题,应当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查处故意少列计划,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问题,但“三限生”政策却支持学校在招生计划中少列多招,这是人为地先造成国有资源闲置,再利用闲置资源牟取利益的违规做法。
分数线是人为确定的,招生计划大,分数线就低,招生计划小,分数线就高,作为政府应当监督所有普通高中制定符合教育投入效益的、同时也保证学生健康的招生计划,有5%以内的余量储备就足可以应对学生转学等计划外因素的需求,没有理由留出那么多的应列入计划容量让学校高收费,危害人民群众利益。据近年来高考应届生数量推算,留出20%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就约有500万的普通高中学生在缴纳高于正常学费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学费读普通高中,如果达到30%,就约有750万学生在缴纳不合理的高额学费,人民群众怎能不怨声载道呢?
事实上,很多公立普通高中所谓挖掘潜力招收三限生,是以损害全体高中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的。国家对高中班级的编制现行定额是50人以内,很多公立普通高中是使用突破国家班级定额标准的方式招三限生的,60人以上的班级在公立普通高中普遍存在,但老百姓不了解的是,这样的大班会对学生利益导致隐性损害,一是教师附加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劳动量相应减少,学生享受的教育质量相应降低;二是学生占有的教室面积相应减少,教学环境超过了环境卫生的底限标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有隐性危害。但政府部门应当是知道这些问题的。
综上所述,我建议教育部应尽快废止这一缺陷甚重的政策,在公立普他高中不再实行“双轨制”缴费体制,还公正于民,让利于民,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建议:
一、三限生政策出台还有一个因素是国家对普通高中投入不足,因此用市场方式让愿意多交付的学生家长来花钱买教育。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普通高中的经费投入,解决教育经费的合理缺口,彻地解决这种用金钱换分数的政策导向缺失。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普通高中管理者的学校经营培训,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理财水平,更科学合理的使用教育经法,同时应更严格地限制一些学校管理者大手大脚乱用教育经费的行为。因为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的教职工工资、校舍基建投入都是政府负担,学校依靠学费维持正常运转,如果管理得当,实际经费的缺口需要不是很大。
三、在废止三限生政策的同时,在公立普通高中实行政府埋单的绩效工资政策,保证教师工资外福利待遇不低于此前水平,稳定普通高中教师队伍。

七、今后海口在教育方面如何投入

据海口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从2009年至2012年,海口市每年将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2年将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到2012年,海口市政府将投入不低于208亿元,着力解决教育、卫生、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其中,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投入不低于6亿元,培训各类人员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个;实施教育公平工程投入不低于58亿元,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投入不低于35亿元,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物价水平上涨动态增长机制,确保低保补助增幅不低于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2年,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在海南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全民医保。此外,海口还将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文体普及工程,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将用于发展城乡社区卫生事业,启动实施健康面对面行动,加快建立居民数字健康档案等。
2009年03月18日《海口晚报》(作者:陈新卫)报道,海口将整合撤并百人以下小学和教学点。原文如下:
17日上午,海口市2009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市政府报告厅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根据《海口市2009年教育工作要点》,今年,海口教育将奉献多重重礼,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满足广大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重礼一:投入1000万元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促进城乡中小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在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使每一所学校既要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标准,也要各有特色。2009年,全市114所学校要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以上标准,有25所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重礼二:投入1.464亿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扩大“两免一补”的补助范围,实施教育扶助工程;提高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做到小学年生均300元,初中年生均500元;投入620万元扶持基础教育,资助贫困学生。
重礼三:2009年,海口市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率先在全省实现“三年打职教翻身仗”的目标,计划投入1亿多元,确保海口旅游职业学校白水塘新校区一期工程在8月份投入使用;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争取实现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重礼四:投入500万元继续深化有效教学实验改革,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对“有效教学”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大力表彰,鼓励学校创品牌、有特色、出效益,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重礼五:投入2.1亿元用于解决府城地区学位紧缺矛盾,加快琼山华侨中学、琼山中学、琼山一小分校等学校的建设;优化整合省特殊教育学校与培智学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满足全市乃至全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重礼六:安排5200万元鼓励各区加快整合撤并100人以下的小学和教学点,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城市发展新区流动;结合旧城区改造,重点解决好城区麻雀学校问题。
此外,海口市还将开展城乡教育对口帮扶工作,鼓励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式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校舍进行维修改造。
市委常委、秘书长林北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毓芬,副市长韩美,市政协副主席叶霞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全市中小学校长、书记参加了会议。

附录

亿元择校费是海口教育之耻
特约评论员:仗剑天涯
来源:2010年09月27日南海网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孩子读书可谓多灾多难。学杂费免了,服务费来了;赞助费没了,择校费来了。新学期开始,海南省物价局组织开展全省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专项检查各级各类学校、地方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涉及教育的收费现象。检查的结果没人知道,可海南省审计部门开展的城市基础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海口违规收取择校费超亿元。
“择校费”大概属于货真价实的中国特色,“百度”的解释是,就是一个学生毕业学校后,向上一个学习阶段的学校进行学习,从而选择好坏学校学习,而教育局规定的你所属地区的路段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想不去路段学校学习,就必须去别的学校,就要交一定择校费。同时转学也需要择校费。
最初是没有“择校费”的,叫着“赞助费”。顾名思义,赞助费至少要自愿,可上学的赞助费就有点像当年样板戏《沙家浜》中的胡司令结婚,敲锣打鼓让各家各户“自愿送礼”一样,属于强抢恶要性质。后来,臭名昭着的“赞助费”被强令禁止了,很快,换成“择校费”有死灰复燃了。
细读这篇报道,觉得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粗略列出,叩问海口教育:
叩问一:海口财政为什么要穷教育?审计发现:“海口市2008至2009年财政安排教育部门预算时,经费拨款仅占总投入的52%和46%,缺口主要靠收费解决。”难怪政府部门对治理学校乱收费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原来从财政欠着学校的钱呢?去年年底,海口市财政局领导对媒体表示,截止11月底,海口市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上划收入提前完成年初预算,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预计今年海口市财政总收入可完成120亿元。120亿元居然把教育留着一半缺口,这不是逼良为娼又是什么?
叩问二:海口优质学校为什么范围过小?审计透露:“2008至2009年,调查的8所中学片外学生分别占到了45%和35%;5所小学片外学生分别占到了50%和47%。”海口市总共有73所学校,可8所中学,5所小学片外学生就占了一半。审计没有列出这些学校的地址,眼明之人不难看出,这些好学校都是在各级政府机关小区不远。执政为民,我们有些官员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仅从学校投入的厚此薄彼来看,到底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有关部门能拿出具体数字来吗?
叩问三:海口的教育投资投到哪里去了?今年教师节,海口领导讲话时说:“过去的5年,海口教育经历了历史性变化,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各项投入超过9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新建、改建和扩建了32所学校,海口教育创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质量取得了大幅提升,教师待遇也取得了显着改善。”5年90亿元,平均每年18亿,已经超过海口GDP400亿元的4%了,平均到每所学校,也有2500万元之多啊!这么多钱投到教育上,海口市为什么还有亿元择校费?是这些投入也算上了择校费?还是这些投入就原本停留在纸上呢?
叩问四:海口学校是谁的钱建的?市领导说过去的5年,新建、改建和扩建了32所学校,但审计报告却说“2008至2009年,海口市城区2所中学的基建及其他资本类支出均占到了所有中学的80%以上,3所小学的基建及其他资本类支出分别占到了所有小学的77%和93%。”如此大的比重,学校的基建基本上算是学生家长投资建的了。是政府的投入不到位?还是学校不听招呼,没钱也要搞基建?谁能给出一笔明白账?
叩问五:优质学校为什么超计划招择校生?审计报告披露,海口“2008至2009年,7所高中招生16990人,其中择校生9002人,超计划招收择校生6107人,是择校生招生计划的2倍,违规收取择校费11495.3万元。7所学校2009年秋季向片区外学生收取与学生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1350万元。”既然这些学校有能力接收这么多学生,那为什么不扩大片区招生范围?是故意留空档给学校敛财?还是这些学校只顾招生,不顾教学质量呢?
海口教育的投入与支出,既不属于国防,又不属于人事,保密是没有理由的。我们期待海口教育能给出一本明白账。无论账单结算如何,这亿元择校费,都应该算作海口教育之耻。这点没人否认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9-29 10: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