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28|回复: 0

翰林将军──谭延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5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791
发表于 2008-2-29 13: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翰林将军──谭延闓

何彤

谭延闓(1876年-19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二十八岁点翰林,后与时偕行,支持立宪;辛亥鼎革,又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又与公结盟,直至逝世。且广交游,有“药中甘草”之誉;能治军,曾多次领军征讨,有“翰林将军”之称;善书法,为民国颜体第一人,时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荣;喜吟咏,著有《祖□诗集》、《慈卫室诗草》、《祖□诗稿》等。故颇值得一书。

就家世而论,延闓乃翰林谭钟麟之子,家学渊源深厚。谭钟麟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谥文勤。延闓字组安,号畏三,一号有无畏,另有祖安、慈卫、非庵、□斋等别号,室名有瓶斋、慈卫室等。谭延闓考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相传,延闓科考,因其不仅文章好,且字亦极为漂亮,所以极有可能被点为状元。就在慈禧老佛爷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发现谭延闓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谭,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为痛恨的湖南籍“乱臣贼子”谭嗣同,就改点刘春霖为状元。一是春霖书法亦佳,二是天下大旱,春霖之名甚为吉利。延闓运蹇,被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但尽管如此,整个清代湖南籍士子中会元者,仅延闓一人而已,所以在桑梓之地颇具人望。

延闓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少年临池,颇有笔力,翁同和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后果如其言。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府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入翰林,旋授编修,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改革,即所谓“丁未新政”,延闓积极呼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咨议局”议长。宣统年间,“保路”运动爆发,延闓在湖南与四川遥相呼应,但不久即失败。谭对清廷失望至极,逐渐产生革命之念。辛亥革命爆发,任湖南军政府法制院长,兼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独立,并在《长沙日报》发表《讨袁檄文》,遂被袁世凯撤去都督之职。去职后,先后避居青岛、上海。1915年,袁称帝,延闓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8月,复职为湖南省长兼督军。次年离职。1918年7月,在桂系军阀支持下,再任湖南督军、省长、湘军总司令。1922年重新加入国民党,次年2月随孙中山到广州,先后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7月继任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此后,政治地位日渐提高,连任国民党第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4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四一二”后,蒋公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宁汉分裂,延闓代理武汉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月,延闓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掌握军权。后与蒋公结盟,一度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改任行政院长。1930年9月22日,以脑溢血病逝世于南京,享年五十有四。行国葬,陪葬中山陵侧。

民国初期,袁世凯专制面目日趋张显。谭延闓虽前清翰林出身,却推崇孙中山先生之人格,并信奉其学说,因而与袁氏渐行渐远。1913年春,孙中山、黄兴等在上海号召南方各省力量联合反袁,即为“二次革命”。延闓奋起回应,宣布独立,并遣军北伐。失败后,袁命延闓入京听候处置,陆军部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后经黎元洪疏通,袁宣布对其予以特赦,但被褫夺陆军上将军衔。遭此闷棍,延闓只得离京避居青岛。其间有暇研读孙中山之“三民主义”学说与《建国方略》,大为钦服,认为强国大业之所系,非孙中山莫属。11月15日,在沪环龙路4号孙中山住宅,由周震鳞介绍,延闓加入国民党,站到三民主义旗帜之下。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谭先是变卖家产,将穷途末路的孙中山迎往上海,随后他又聚湘军万余人,讨伐陈炯明。孙中山返粤,需巨额资金,谭卖掉在上海唐山路之住宅,并发电长沙,请亲友代筹,凑足大洋五万,悉数捐作军饷。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延闓被任命为内务部长,5月调建设部兼大本营秘书长。此后,他的政治地位日渐提高,连任国民党第一、二届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所部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兼任军长。1926年4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1927年3月在武汉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等职。

1927年“四·一二”后,蒋公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宁汉分裂,谭延闓代理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暗中派人与蒋公联络。7月15日后,国民党宁、汉、沪三派在上海成立特别委员会,由延闓担任会议主席。1928年1月,蒋公复起,谭延闓表示拥蒋,一度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改任行政院长。后新军阀混战,延闓支持蒋公,直至逝世。

延闓身后,极尽哀荣。蒋公挽之曰:“故国仗同心,□拄艰危,大难将夷公竟逝;匡时赉伟略,绸缪建设,群伦失望我逾悲。”章炳麟挽之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何曾食万钱,湖广理万事;乐与饵而止过客,负羁全其室,康成保其乡。”国民政府下令国葬,墓址建于中山陵东面数里处。墓园占地300余亩,1932年12月正式建成。墓碑立于灵谷寺东侧,碑额上镌刻国民党党徽,徽下刻“荣典之玺”红方印和“国葬之碑”四篆字;碑身正面刻蒋公题书的碑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闓之墓民国二十年九月四日蒋中正敬献”。延闓先生长眠于此,可谓得其所也。

从谭延闓的身世看,他出身总督之门,早年获取功名,断不属于穷困潦倒被逼上梁山参加革命之辈,所以在革命阵营中以温和著称;功成名就后,亦未被高官厚禄所束缚,不为保官保位而与袁世凯妥协。以其出身和参加革命时的地位,能够保持为国为民的进取精神,实属不易。且待人温文尔雅,处世豁达圆通,生活富有情趣,因而享有良好口碑。

延闓虽是前清翰林,朝廷新进,但痛恨专制,追求进步。前已述及,其父钟麟出身翰林且官至总督。然延闓之母李夫人原为婢女,钟麟纳之为妾后,虽生子,仍不得与家主同桌食饮,须站立服奉,延闓对此愤愤不平,视庶出为恨事,故有坚不纳妾之念。李夫人去世,其宅在谭家祠堂之后进,灵柩出门,须经过祠堂大门,族中人谓非正室灵柩不准自正门抬出。延闓乃仰卧于灵柩之上,声称自身已死,令人将灵柩由大门抬出,族人无法阻扰,只得就范。1916年,延闓妻方夫人病逝,虽正处中年,但延闓坚不续弦,直至病逝。1920年,他最崇拜的孙中山先生为之作伐,亦被婉拒,可见信念之坚。

民国时期,在朝的显贵写一手好字者尚为数不少,而最著名者莫过于延闓。延闓曾任行政院院长,并两度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字如其人,延闓书法大权在握之气象,结体宽博浑厚,气势顾盼自雄。延闓三十岁后,致力颜书,遂以名世。南京中山陵奉安纪念碑为其手笔。而至民国,延闓书坛成名,至今写颜字仍无出其右者。四十岁后,涉笔行、草、篆、隶,其中行书俊迈豪放,洞达自在,宽博温情,于雄浑博大中更有清气弥漫,卓然兀立于民国书坛。

延闓做官,从不仗势压人,有王者风范。民国初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因伙食不好,每天进餐时经常大吵大闹,弄得杯盘狼藉,秩序紊乱。学校当局无法制止,只得请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闓莅校训话。延闓并未批评学生,而是作一长联贴于食堂,其联云:君试观世界何如乎,横流沧海,频起大风潮,江山带砺属谁家,愿诸生尝胆卧薪,每饭不忘天下事;士多为境遇所累耳,咬得菜根,方是奇男子,王侯将相原无种,想古人断齑划粥,立身端在秀才时。”学生阅读后,深为感动,嗣后进餐则井然有序,寂寂无声。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综上所述,谭延闓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少年登第,仕途畅达,然不仅不僵化保守,更追求进步,与时偕行,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且处世豁达,为人宽厚,生前备受敬重,身后尽享哀荣,不愧为翰林前辈中之佼佼者也。

第二十三期首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9 14: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