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75|回复: 0

总理温家宝的批示在海南省政府遇到了阻力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4

回帖

87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76
发表于 2010-12-29 2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黎族史诗《吞德剖》申遗风波
20101110,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李利君发表了题为《海南:用雕塑来凝聚国际旅游岛的历史和文化》的报道,该报道称,119-10日,海南省召开城市雕塑规划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计划在全省市、县逐步推进城市雕塑建设,并将三亚作为首个试点城市。来自全国城市雕塑行业的专家纷纷为国际旅游岛的雕塑文化建言献策,共同描绘美丽的文化名片。专家们指出,如何凝聚国际旅游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用文化改革发展引领国际旅游岛建设?其突破点之一就是城市雕塑。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建飞告诉记者,住建厅将会同省文体厅、省文联等单位成立省级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城市雕塑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全省重要城市雕塑的评审和决策过程。
城市雕塑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在塑造城市形象、建立城市标识、提升城市品位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什么样的雕塑能够代表海南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
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顾问王景慧说:“海南历史上有很多流放的官员,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得到后人的称颂,这就是很好的历史题材。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有相当多的民族艺术和传说,也是很好的地域民俗题材。正在建设中的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是我们国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很好的反映时代面貌。海南是奥运会火炬在国内最早传递的站点,世界小姐比赛连续在海南举办,这些文化都是可以挖掘的。”
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当代文化、热带海洋文化、时尚文化构成了海南多元的文化魅力,运用好雕塑元素,用雕塑来丰富和增强文化品味,能够让雕塑成为旅游的目的地。海南省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徐经国认为。
专家们一致认为,琼海红色娘子军雕像充分表现了一代巾帼英雄的精神气概;以海南黎族民间爱情传说为表现主题的鹿回头成为三亚的标志;在宗教雕塑方面,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无疑是一个世界级、世纪级的宗教雕塑经典。
鹿回头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林毓豪留给海南的15件作品之一。
他还有一件引起很大政治风波的作品,据说是在黎族民众的抗议声中被毁掉了。
这件作品,名为《布谷报春》。
选材于黎族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的《布谷报春》是一件曾令海南日报高声叫好但紧接着又为之发出道歉启事的有争议的作品。而《吞德剖》本身更是经历了一场相当罕见的风波。
《吞得剖》曾经差一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5928,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将“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等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这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
1、民间手工技艺9个: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黎族织贝精品-龙被、黎族树皮布、黎族骨器制作、缬染工艺、昌江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黎族钻木取火、黎族麻纺织工艺、东坡笠等;
2、戏曲2个:临高人偶戏、定安琼剧;
3、人生礼俗1个:黎族文身;
4、文化空间1个: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
5、民间信仰1个:军坡节;
6、岁时节令1个:黎族“三月三”节;
7、民间音乐4个:儋州调声、黎族著名民歌手王不大民歌、崖州民歌、舂米舞;
8、民间文学1个:黎族哈应语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
9、民间舞蹈4个:黎族民间打柴舞、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文昌盅盘舞、苗族招龙舞;
10、民间美术1个:七彩雕画。
海南省人民政府发文要求各市县、省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制定保护计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宏扬(见2005929《南国都市报》报道,题为《省政府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5个文化遗产项目“上榜”》,记者侯中才)。
随后,海南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要求将《吞得剖》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5年年底,国家文化部公示了拟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南省上报的10个项目都在名单之内。它们是:吞德剖、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打柴舞、木偶戏、昌江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技艺、黎族染织刺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三月三节。
看到黎族史诗《吞德剖》将有机会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彝族的《阿诗玛》这些举世闻名的民间文学作品相提并论,本人非常高兴。本人认为,《吞德剖》一旦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不仅是黎族的骄傲,更是海南的骄傲!
高兴之余,本人立即提笔撰写了一篇题为《<吞德剖>与黎母文化》的文章,介绍《吞德剖》,在中共琼中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刊物《黎母山》(2006年创刊号,我担任执行主编)上发表。文章介绍:黎族人民的智慧成果、口头历史长诗《吞得剖》记载的是黎族的起源和黎族民俗的来源。黎族祖先是天狗和婺女星结合降生于凡间的一对兄妹。后来哥哥杀父娶母,又与妹妹结婚,才繁衍了子孙后代。父亲被误杀,变成了五指山和万泉河;哥哥误娶母亲妹妹为妻,衍生出了黎族文身绣面的习俗。
我在文章中提出,琼中县应该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抓住机遇,借机做好已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吞德剖》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顺势打造“黎母”与“黎母山”文化旅游品牌,恢复琼中作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重振琼中雄风,把琼中打造成海南中部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没想到,这篇小文章竟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从未看过《吞德剖》、对《吞德剖》一无所知的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负责人读罢《黎母山》上的这篇文章,立即打电话给中共琼中县委宣传部兴师问罪。
令人惊讶的是:中共琼中县委宣传部居然在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施加的压力下莫名其妙地做了检讨,而且决定收缴销毁《黎母山》创刊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居然在国务院已经同意并且即将公布《吞德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前夜主动撤回了申请,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一大批领导专家耗尽心血申报《吞德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竟然半途而费!
于是,海南公众悲哀地看到:2006520日,经温家宝总理批示同意、国务院即将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吞德剖》竟被踢出了榜单!
最终,海南省只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紧接着,悄没声的,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也没有了《吞德剖》的踪影。
国务院和文化部的工作人员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人家其他各省都是争先恐后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且是报了又报,深怕漏报,海南省本来就只报了10个项目,还强烈要求撤销一个!而这一个,还是国务院和文化部已经研究通过了的项目,是全国知名民俗专家、文化学者公认的、一致叫好的项目!
《吞德剖》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请大家看看故事梗概(原书见孙有康、李和弟整理、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904月第一版《五指山传》):
天狗爱上了婺女,在南蛇和蜂王的帮助下,千方百计与婺女结为夫妻。他与婺女下凡之后,住在黎母山上。在人间,天狗叫做琶玛天,婺女叫做姆顿,他们生了一男一女,儿子叫扎哈,女儿叫姆拉。有一天,扎哈因年老的天狗没有变回人形而将其误杀。被儿子的毒箭射中之后,在天崩地裂的巨响声中,天狗的一只手变成了大五指山,另一只手变成了小五指山,眼泪变成了五条河,眼睛和鼻子变成了大小洞天,嘴巴变成了山上的水潭。这一情景让扎哈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误杀父亲琶玛天之后,婺女姆顿向一双子女讲述了隐瞒多年的实情,并拿出一支箭,让两个孩子赶紧从五指山爬上天庭找天帝,请天帝指明出路。
天帝想让兄妹俩回到人间结为夫妻,就命令天人为妹妹姆拉绣面文身。天帝告诉扎哈,人间有一绣面文身的姑娘在等着他要嫁他为妻。扎哈听到这话,赶紧回到人间。然而不幸的是,因天人粗心大意造成的失误,扎哈误娶了刚刚绣面文身的母亲为妻,随后生下一女一男(姐姐名叫阿寒,弟弟名叫阿弹)。
姆拉因为贪玩,在天上呆了三天,没想到天上三天,人间三年。等她回到人间并且绣面文身之后,才发现哥哥已经娶了母亲做妻子。
没过多久,天帝派天人带着箭签来到人间,命令婺女姆顿上天复归星位,婺女含泪而去,上天与丈夫团聚去了。
在天帝安排下,哥哥扎哈和妹妹姆拉结婚了。
姆拉仇视阿寒阿弹姐弟俩,想方设法折磨他们姐弟。欲害人反害己,姆拉被蛇咬死了。
扎哈箭射日月,日月破碎。天低云乱,扎哈双手举天,把天举得高高的。沉浸在歌舞娱乐之中的天帝看到乌云翻滚、日月破碎,非常震怒,下令放天河之水淹没人间以示惩罚。
婺女化做一只天鸟告诉受尽苦难的阿寒阿弹:洪水将要到来,只有躲进密封的葫芦里才能得救。
阿寒阿弹和鸡、鸭、鹅、鸟、山牛、水牛、穿山甲、土狸、黑熊、马、猪、狗、猫、苍蝇、蚊子、蜜蜂、蜈蚣、山猫、老鼠……躲进密封的葫芦里,躲过了洪水的劫难。
大洪水之后,雷公劝说阿寒阿弹姐弟俩结为夫妻,遭到拒绝,姐弟俩为此分开居住。雷公分别告诉他俩,在海边种田比在山里打猎要好过一些。雷公还特别叮嘱阿弹,海边有穿裙子的绣面女在等着他。
姐弟俩离开黎母山南下到了海边,三月三那天,他们见面了,对歌之后,他们结为了夫妻,生儿育女,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五指山传》出版多年,不曾引起任何风波。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把《五指山传》改名为《吞德剖》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怎么就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为何坚决反对《吞德剖》申遗?该厅为何要给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和中共琼中县委宣传部施加强大的压力?
时任副省长的黎族女干部符桂花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的黎族干部王学萍为何坚决支持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反对国务院即将作出的决定?
他们为何强硬反对宣传推广《吞德剖》,不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吞德剖》?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了搞清一个个谜团,我决定前往官府拜访事件当事人了解详情,全国人大常委王学萍、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副厅长朱寒松和中共琼中县委书记董宪曾接受了我的访问,符桂花和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负责人则避而不见。


2006531,我在王学萍常委的办公室了呆了一个多小时,专门探讨和他《吞德剖》的申遗问题。王学萍明确表示,他本人极不希望《吞德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为有关《吞德剖》的雕塑曾经在通什黎族苗族自治州惹出很大的麻烦。
时年68岁即将离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学萍曾担任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黎族干部。他这个人十分坦率,待人亲切随和。对于我的贸然打搅,他一点也不反感。他像接待老朋友一样开门见山地对我说,《吞德剖》主要有三个问题让人产生反感:一是天狗祖先,二是兄妹结婚,三是杀父娶母。王学萍指出,黎族是特别反对近亲结婚的,有时地方同姓都不能结婚。1994年,通什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市民和学生之所以上街游行聚会时往著名雕塑家林毓豪根据《吞德剖》创作的雕塑作品《布谷报春》上面扔垃圾,呼吁砸烂这尊雕像,就是出于反感心理。
林毓豪的雕塑《布谷报春》在一片抗议声中被拉走了,下落不明。因为在《海南日报》撰文介绍《布谷报春》,广州作者林纾和《海南日报》一并作了检讨。
1994923,《海南日报》以“来函照登”形式刊登林纾的《我的检讨》后发布道歉声明:“本报发表这个作品,严重地伤害了黎族同胞的感情,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其错误是严重的,效果极为不好,在此特向黎族同胞和广大读者检讨、道歉。”
《布谷报春》是一个黎族模样的少女,右手托着稻粒,左手托着布谷鸟。林毓豪得意门生陈学博模仿《布谷报春》创作的雕像现在树立在海口万绿园。形象一个黎族模样的少女,右手托着启明星,左手托着布谷鸟。2010年11月10日,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李利君在刊发《海南:用雕塑来凝聚国际旅游岛的历史和文化》报道时引用了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拍摄的该尊雕像的图片。
通什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市民和学生为什么要砸烂林毓豪的这尊雕像?难道黎族人民认为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很丢人,是不值得为外人知道的精神垃圾?
我好奇地问王学萍:《吞德剖》难道这不是黎族自己的神话传说吗?
王学萍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说,《吞德剖》是黎族自己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他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述过。
王学萍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人,从小听着《吞德剖》长大。他说,在他的记忆中,每天抬头可见的五指山是一座令人压抑、令人恐怖的山峰。他说,当地黎族人把五指山叫做“寡妇山”,把天狗叫做“雷公的狗”。王学萍说,封建社会,中国人头上有“三座大山”,而黎族人民长期以来受到“四座大山”的压迫。要不是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黎族哪有扬眉吐气的今天啊!
我感到奇怪,说道:《吞德剖》并不主张近亲结婚,第六章《成家立业》有告诫后人不要近亲结婚的话语:“不知年与日,两人没儿女。前人劝后世,勿娶亲妹姊。”说不定,正是由于《吞德剖》的告诫,黎族后来才普遍认为近亲通婚不好呢。
对于我的说法,王学萍默然不做回应。
我还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就是一条狗啊!汉族古籍《搜神记》、《后汉书南蛮传》、《三才图会》记载,由于天地不分,就出现了开天辟地的“龙狗”盘古。这条狗遍身锦绣、五色斑斓、毫光闪闪,身子有9万里那么长。他的坟墓在南海,绵亘3百里。上述历史资料上说,龙狗娶高辛王(帝喾)公主为妻,生下蓝、雷、盘、钟四姓子孙。龙狗盘古是瑶族、苗族、黎族人民共同的祖先。盘古,瑶族和苗族称之为“盘王”。三国时候徐整作《三五历记》,吸收了瑶族和苗族有关盘古的传说,描绘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估计王学萍没读过这些书。我不能再掉书袋了,便转移话题,向他请教《吞德剖》的译名问题。王学萍解释说,“吞德剖”翻译成汉语是“祖先歌”的意思。“吞”是“歌”,“德剖”是“祖先”。黎族人说话采用倒装句,和英语类似,与汉语不同。他再次强调,黎族人民不喜欢五指山这座“寡妇山”。从他沉郁的语气当中,我感觉到,古老传说中黎族祖先扎哈“杀父娶母”的民族的伤痕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漠,远古时代半人半神的祖先故事与其说成为了后世永远难以破解的谜语,倒不如说已成为一个民族欲说还休的隐痛。

由于副省长符桂花始终不愿意和本人交谈,本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托秘书转交给她。信中建议本着尊重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团结的宗旨与原则,在小范围内组织专家学者对《吞德剖》开展纯学术性研究。信的全文如下:
关于对《吞德剖》进行纯学术性深入研究的建议
尊敬的符桂花副省长:
5月31日,本人拜访了省人大王学萍副主任。王副主任称赞琼中县委宣传部印发的内部资料《黎母山》做了一件好事。说,由于《黎母山》介绍了《吞德剖》,使得省政府及时撤消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民族纠纷。
本人作为《黎母山》杂志执行主编,作为《吞德剖》的爱好者与研究者,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对《吞德剖》的了解还很肤浅,对这部流传久远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研究还仅限于皮毛。
据我所知,人们对《吞德剖》还有很多误解。对《吞德剖》是否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等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吞德剖》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千百年来为什么在黎族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本着尊重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团结的宗旨与原则,对在小范围内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纯学术性研究。
本人建议省政府拨出20万元专款,支持《吞德剖》的学术研究工作。具体可由琼中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民宗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形成研究成果,以供领导参考。
2006年6月5日
我相信,符桂花肯定看到这封信了,已经做错事情并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的她不好意思给我回信。

我喜欢民歌,喜欢《吞德剖》。每次翻阅《吞德剖》,我都仿佛听到黎族老人们在唱讲《吞德剖》时抑扬顿挫的歌声,看到听故事的孩子们疑惑不解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恐惧与不安……黎族祖先筚路蓝缕、艰难生存的故事像石头一样压得男女老少喘不过气来,一双双饱含热泪的眼睛迷茫地投向森林茂密的山野,弥漫在心灵深处的,是永远解不开的绳结……
《吞德剖》隐藏着一个民族数千年的秘密,一个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痛……
《吞德剖》充满神秘色彩的歌谣带我们走进黎族人民心灵深处的花园!揭密《吞德剖》,为的是唤醒沉睡的灵魂,守护心灵的家园……
关于《吞德剖》,我有我的解读。
我的解读之一:黎族的祖先是外星人;
我的解读之二:扎哈是希腊悲剧人物俄狄浦斯王式的英雄;
我的解读之三:那个著名的黎族爱情故事《鹿回头》延续了《吞德剖》的爱恨情仇;
我的解读之四:《吞德剖》忠实地记录了黎族部分风俗的起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0 19: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