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98|回复: 0

中共造出了太多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文化怪胎/耿硎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1-1-5 14: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中国古典名剧《赵氏孤儿》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巨大影响力,令无数国人对陈凯歌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充满期待。可惜,笔者在观看此影片后,不但先前的满怀期望彻底落空,对陈凯歌于剧情和人物的改编理念完全不能苟同,心中也郁满了愤懑,不吐不快。
     
     诚如陈凯歌自述,《赵氏孤儿》主要是依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的故事线索改编而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创作于元代,以《史记》记载为基础,围绕 “搜孤救孤”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故事,刻画出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忠臣义士之大胆识之大壮举之大悲情,明确表达出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大复仇” 观念,而此也是该剧鲜明的思想主旨。可惜,在电影《赵氏孤儿》中,“大复仇”观念不但被彻底抽空,有胆有识的节士竟然成了无明确担当意识的庸碌之徒,其 “忠义”思想更是荡然无存。
     
     我们知道,《赵氏孤儿》创作于元代,元蒙替代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异族全面入侵导致山河变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诞生出“为赵氏报仇”的杂剧,意义非同寻常。宋代自神宗朝始,便为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修祠立庙,加封爵号,就因为其自认为乃春秋赵氏后裔。于是,在代表中华正统的赵宋王朝被异族元蒙取代后,编演出一幕赵孤复仇的故事,其暗喻不言自明。如果说,以“大复仇”观念激励全民族追求复国之精神斗志,那么,对忠贞节义的推崇,则是当时中国士人对人格理想的刻意高扬。正因于此,《赵氏孤儿》也才会被中国历代各个地方剧种加以改编,在民间广泛流传,深为中国民众喜爱,并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又起到了鼓舞民众、激励精神的作用,内涵不谓不深,影响不谓不大。
     
     可惜,自近代以来,因国势衰微,西方文化也随之全面侵袭中国,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西化思潮中,一切源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都受到怀疑、误解、批判和摒弃,这其中就包括 “大复仇”观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复仇”的“大”字不是形容词“大小”之“大”,而是动词“尊大”之“大”,是“推崇”之意。“大复仇”就是“推崇复仇”,是对不义的愤怒与热血报复。中国人之所以赞同复仇,是为了以这种方式来恢复社会的正义,使人类历史不致因政治失序而陷入完全的不义与邪恶。故此,蒋庆先生指出,“大复仇”首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尚耻精神。当遭受耻辱之时,君王为其国雪耻,子孙为其父母雪耻,臣子为其君王雪耻,都是可以和必须的。其次,“大复仇”体现了在历史中追求自然公正的精神,当法律与政治不能给人以公正的时候,就强调自然公正,凭个人的血性来复仇雪耻,以追求公正的实现。与此同时,“大复仇”还体现了批判无道君主的精神。中国古圣先哲将大复仇与忠恕之道、以直报怨等观念相结合上升为思想学说,塑造出了中国人推崇大复仇的壮烈传统、大雪耻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历史豪情,可谓中国思想之瑰宝,亦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
     
     在明了“大复仇”的内涵后,我们方才能真切理解元杂剧《赵氏孤儿》所深蕴的文化意义。其所珍视的忠贞节义、义胆忠魂,其所推重的大义士、大英雄、大豪杰,岂能以小而视之。长期受欧风美雨浸染的今人,如果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也属正常,但最起码应该对这个具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传统保持应有的敬意。可惜,包括电影《赵氏孤儿》在内的很多当代中国电影大片,仍然在今天不断上演着将中国历史文化虚无化,将圣人贤士英雄豪杰小人物化的悲剧和闹剧。究其深层原因,是因为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体认,在有意无意的西化观念支配下进行文化嫁接,结果则是南橘北枳,造出了太多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文化怪胎,貌似深刻“普世”,实则浅薄无根,是典型的文化不自信使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6 10: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