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年来关于中国产品质量方面的报道很多。一位在纽约的中国朋友对我说:“我觉得很没面子。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企业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美国人会怎么看我们?”
朋友的想法其实很有代表性。我们常常很在意外国人怎么看我们,外国媒体怎么写我们。他们说我们好时,我们觉得面子十足;他们说我们不好时,我们不是觉得丢了面子,心里有些自卑,就是觉得他们有偏见,变得怒气冲天。
很多到中国的外国人常被国人问到他们怎样看中国、中国人和奥运会等。如果答案只是单纯的“好”,就很好办。如果在“好”后面还有“但是”,就有些棘手。聪明人很快能看出提问者眼睛里的期待,于是拣好听的说;不聪明的人胆敢说出不中听的话,常会被冠以“敌视中国”或“不了解中国”的帽子。
在山东青岛办英文学校的美国人凯尔·考德威尔,说他已学会了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我问他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他不肯回答,并说:“我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我要在中国做生意。”
对西方媒体的报道,我们就更敏感了。例如,同样是关于上海华联受污染药品的报道,天涯网上对转载《南方周末》文章的回帖,都是批评华联的贪婪和中国药品安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对同一问题的报道,就招来了一些愤怒的读者留言。署名为Phoenix的读者写到:“我相信我的祖国自己能处理好。你们外国人就少插手了。”一位署名为Eric的读者说:“《华尔街日报》新闻采编的标准依据是什么?每次看它的新闻,总是充斥了诋毁和污蔑及猜疑,希望新闻主管部门能重视该媒体在中国的发行。”
我不明白的是,如果这些报道起码能起到告知读者(也同时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作用,为什么有些人愿意像驼鸟一样把头扎进沙子里,宁愿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把面子看得比自己同胞(也可能是自己)的温饱和性命更重要?
一位朋友2006年底在北京地铁上,看到一位老年女乞丐在车厢里挨个儿向乘客要钱,开始没有人在意,直到她走到一位外国人的面前。一位北京大妈破口大骂:“你怎么能跟外国人要饭,你这不是丢中国人的脸吗?”我坐纽约地铁经常有人走来走去要钱,从没有人觉得这些乞丐就丢了美国人的脸。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