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姜文的《让子弹飞》
(接上文)
六,将为人正直的陈师爷改成了狡诈世故的汤师爷。
原著中的陈师爷是张麻子从县城里请来的,因为张麻子要当县长,需要人为他去买官和打理官场上的事情。陈师爷看张麻子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实则坏事干尽的真县太爷们要好得多,于是答应做他的师爷。而电影中的汤师爷则实际上是原来要上任的马县长。他过去四处收刮民财,在电影里被夸张地介绍成当过八年十六任县长。临死的时候还有五张委任状在被炸飞的屁股口袋里。
为什么电影要将师爷从正面形象改成负面形象呢?我分析是因为姜文想在电影里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企图两边讨好,善于溜须拍马和见风使舵,只顾眼前利益,毫无原则。通过对这一角色的充分描绘,暗示观众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皆是。而这些人虽然有时候会得逞一时,但最后的下场都会非常悲惨。电影里汤师爷被炸后,他的屁股被炸飞到树上,上半身被埋在钱堆里,其惨象非常难看。姜文虽然使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但却不使人感到过份和做作,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他善于使用夸张式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某种信息。这是他的另一个优点。
有关汤师爷这个角色的更详尽的说明,见后面“汤师爷与合作派”一节,此处略下不表。
七,将张麻子杀黄四郎的情节从私人之间的争斗,改成动员民众起来反抗恶势力。
这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整个故事情节完全是姜文脱离原著而编写的。原著主要讲张麻子与黄四郎之间的私人恩怨和较量,而电影宣扬的是反抗强权暴政的革命壮举。电影里张麻子的义子小六子被黄四郎设计陷害之后,张麻子和他的兄弟们就在小六子的墓地上一个个发誓,要为小六子报仇。此后张麻子就与黄四郎展开了斗智斗勇,其中不乏精彩叫好的情节,如张麻子、汤师爷与黄四郎在黄四郎摆设的鸿门宴上的一场对台戏,就非常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当张麻子在汤师爷被炸死后(注:汤师爷其实是替张麻子去死了,因为那个地雷本来是要用来炸张麻子的),他决心唤醒长期遭受欺压的民众,带领他们攻打黄四郎的碉楼,铲除黄四郎。这个碉楼就是暗指貌似强大的中共政权,黄四郎就是暗指作威作福的中共统治者。从这时候起,这场惊心动魄的反抗强权暴政的重头戏才正式上演。
姜文用类似话剧艺术的方式,将这场反抗恶势力的大决战的几个阶段清晰地勾画了出来。让观众一目了然。第一个阶段是发银子。当张麻子发银子给大家的时候,民众起初是不敢去拿,后来偷偷拿了。他们连拿别人给他们的银子都害怕,说明他们非常怯弱,不敢对抗恶势力,银子白发了。这个阶段只有三成胜算。第二个阶段是收银子。但当黄四郎来收时,他们又乖乖地交出去。在这个阶段,民众还非常害怕黄四郎,但是内心已感到愤怒了,因为银子被收走了。因此张麻子他们的反对力量有了六成胜算。第三阶段是发枪。张麻子将枪发给大家,并告诉大家那些被收走的银子本来是属于他们的。要将民众心里的怒火勾出来。大家起初不敢去拿,后来在夜里偷偷都拿回家了,因此此时反对力量有了七成胜算。第四个阶段是收枪。黄四郎以为民众会因为害怕而象交银子一样将枪交出来,可是他派出去的马车却遭到了民众的冷枪袭击,民众发怒了。第五个阶段是动员。张麻子以为民众发怒了,于是发出总动员,大喊“枪在手,跟我走”,他的兄弟跟着喊“杀四郎,抢碉楼”。喊了几遍之后,民众冲了出来。他以为民众已经被唤醒,结果当他们到达黄四郎的碉楼时,只有五十只鹅跟着他们。他终于明白了:“谁赢他们支持谁”。这时他毅然决然地跟兄弟们说“打,打就能赢”。于是对着铁门猛烈开火。就在这时,三哥和花姑娘将黄四郎的替身抓回来了。张麻子就让大家将子弹全部打出去,将碉楼的铁门打成了筛子。老百姓一听子弹震天响,就猜想肯定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有一方输了,“至少得死一个”,这样他们就要选边站了。张麻子已经将民众的心思看透了,他命令兄弟们大摇大摆地假装凯旋回城,并当着大众的面一刀将“黄四郎”(注:黄四郎的替身,但民众以为是黄四郎)砍了。果不其然,没有了恐惧的愤怒的民众在投诚的武智冲和其他兄弟们的带领下冲向了碉楼,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固若金汤的碉楼攻破了。真正的黄四郎及其走狗受到了正法,他的财产归还给了民众。
这一段戏可以说是专门演给投身反抗中共暴政的革命志士们看的。姜文将他思考多年的如何推翻暴政的想法,堂而皇之地通过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看到,都讨论,而中共当局还拿他没办法。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和谋略。
八,将张麻子死了改成没死。
原著张麻子虽然杀了黄四郎替他妹妹报了仇,但他的土匪身份也暴露了。结果他被问斩,以悲剧收场。而电影里张麻子铲除了黄四郎这股恶势力后,他没有想要得到什么。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他一个人骑着马独自继续赶路,他的背影沿着马拉火车的铁路渐渐远去,消失在镜头的尽头。也许在姜文心中,这样的英雄是永远不会死的,也不应该死,他将他饰演的这位英雄从原著里的刑场中救出了出来。
在张麻子发动的反抗暴政的革命成功后。他并不想成为被他革命的当权者的继承人。在张麻子攻下黄四郎的碉楼后,他们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黄四郎问张麻子,“下一步有什么打算,留在鹅城代替我?”------意思是会不会成为他之后的当权者。张麻子回答说,“我又不是家禽”,黄四郎说,“你是野兽”。言 下之意他张麻子不是供人喂养听人摆布的东西,他是永远放达不羁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斗士。最后他一个人骑着马,寻找新的黄四郎式的猎物去也(注:应该是为续集做铺垫)。
表明看,张麻子一场革命下来,什么也没有得到,似乎不值,其实不然。曾经追随蔡锷将军出生入死的他对于名利钱财早已看透,因此他并不在乎得到和失去什么。实际上,姜文就是要通过这一结局告诉大家,革命不是为了夺权,而是为了一种理想,实现公平、造福社会的理想。张麻子过去追随松坡将军时是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将来还会是这样。
九,将原著中张麻子的弟兄投奔中共红军的情节枪毙,改成去了上海。
原著中张麻子被处死后,他的追求者独眼龙等一干弟兄上山继续当土匪,最后投奔了中共红军。电影将这部分改成张麻子的追求者们去上海追求幸福生活去了,而不是追随中共!很显然,姜文有意避开为中共唱赞歌。而且,如果结尾不改,整个电影就没有丝毫现实意义了。因为现在的恶势力就是中共及其走卒,电影就是要暗喻民众对中共暴政的不满和鼓励人们反抗暴政。因此,这一处改动表明看无关紧要,实际上非常关键。
十,将原著中陈师爷没有死,改成电影中的汤师爷被炸死。
前面已经提到,原著中的陈师爷是一个忠厚老实为人正直之人,很受人们尊重,最后当张麻子被处死时,他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偷偷地到刑场去送张麻子最后一程。后来带着一家老小,流落到边远的县份去,隐姓埋名谋了一个小官差养家糊口,据说他就是讲这个故事的老人。而电影中的汤师爷确是一个世故圆滑、没有原则的人。最后被黄四郎的地雷活活炸死。这个地雷本来是用来炸革命分子张麻子的,却阴错阳差地炸死了改良分子汤师爷(注:后面“汤师爷与改良派”一节将专门论述革命派张麻子和改良派汤师爷的关系)。根据黄四郎介绍,他的另一颗地雷是在辛亥革命炸的,应该跟他有关。他懂一些英文,也懂一些日本的文化,说明他也曾是一名革命者,很可能参加过辛亥革命,还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成员。但是,他后来却用革命结束后所留下来的另一颗地雷来炸要对他进行革命的张麻子。这一前一后两个地雷,暗喻中共依靠武装革命起家,却在当权后坏事干尽,腐化成了被革命的对象,他们又反过来用武力镇压反对他们的民主人士。最后他们没有将革命者炸死,自己却被革了命。
以上十大改动只是主要情节的改动。其他还有很多地方也做了少许改动,如人名,场景等。而这些细微的改动中最暗藏玄机的是一系列数字。如前面提到的民国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张麻子所戴的九筒,他的手下出去放钱所戴的四筒,小六子的名字中的六,黄四郎名字中的四,旧三步新三步,黄四郎的打手武智冲所说的弄死黄四郎的九种方法等。最巧妙的当属张麻子与汤师爷在电影一开场的那次对话中的最后一句:“八八六四,六百四十万”。“六四”这个数字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吧。这可是天朝最敏感的屏蔽词哟。姜文为了尽量让操剪刀的审查部门不注意到这个数字,故意将这段对话说得非常快,而且故意把它弄得象是两个人在扯皮,让人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具体某句话或某个数字。如果说这还不是姜文的意思,那我就只能说是天意了,上天让姜文鬼使神差地随便用了这组数字。因为原著根本就没有这段对话,更没有这组数字。原著中的陈师爷是一个为人正直的人,根本没有搜刮那么多民脂民膏。因此,姜文显然是有意穿插进这段含有“六四”的对话。写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对他说一声:高!实在是高!
关于这一系列数字的奥秘,我会在后面的“八九六四”一节中进一步解读。下面我具体就电影中最有亮点的几个地方分别加以解说。
(未完,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