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5|回复: 0

清明节的由来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8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08
发表于 2008-3-26 09: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的民俗节日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同的节日只有清明节。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而"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却是唐宋以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清明节的时候民间有踏青、扫墓的习俗。可是据笔者查阅正史及《全唐诗》发现,在唐朝扫墓不是在清明节,而是在寒食节--这个已经被现在的人遗忘了的节日。

清明节前的三天期间称为寒食节,因为这个节日在唐宋两朝代是很重要的节日,也可以说是法定的假日。所以讲清明节的由来必须先说一说寒食节。

"
寒食"顾名思义就是吃冷的食物。在寒食节这三日中不准用火,食物都是前几天准备好的熟食,故名寒食节。据《汉典》"寒食"释义,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亏负其功臣介之推(一说介子推)。介之推与其母亲隐居于绵山(山西省)。文公悔悟,烧山逼令介之推出仕,介之推抱树焚死。老百姓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而据《周礼•秋官•司烜氏》记载:"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的事情无关;晋•陆翙《邺中记》、范晔《后汉书•周举传》等始记载为介之推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在唐宋两朝代,寒食节禁火禁烟三日,从朝廷到民间都一样。到清明节的早晨,再钻木取火,这火就是新火。比如唐·和凝《宫词百首》:"司膳厨中也禁烟,春宫相对画秋千。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韦庄《长安清明》诗云:"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唐·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王建《寒食》诗云:"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杜甫《清明二首》诗云:"朝来新火起新烟"、"家人钻火用青枫"由此可知杜甫家是在清明日早晨用枫树木钻取新火的。

宋·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临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国朝之制,待制、中书舍人以上皆坐狨。杂学士以上,遇禁烟节至清明日,则赐新火。"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寒食禁火,以出新火。"

寒食节期间皇帝经常赐宴大臣,吃的也是熟食。这在《唐书》及《宋史》中均有记载。

中国古代民间扫墓的习俗很早就有了,《孟子•离娄章句》中记载了一个"齐人"每天到墓地去向人乞讨祭奠用的食物的故事。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种习俗,只是没有固定的日期。在唐玄宗时期这个习俗才被固定下来:"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旧唐书•玄宗纪》)。"又据《旧唐书•宪宗纪》记载:"(元和元年)三月乙丑朔。戊辰,诏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员)寒食拜墓,在畿内(京城管辖的地区)听假日往还,他州府奏取进止。"这里规定的很明白,朝中的官员寒食节扫墓,如果祖先的墓地是在长安附近的,寒食节三天休假日内要回来。而在其它地方的,超过三天时间,需要事先向皇上奏请。

《新唐书•柳宗元传》也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记载:"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士女遍满,皁隶(皂隶)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马医(专医马病的兽医)、夏畦(农民)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寄许京兆孟容书》)"由此可见,在唐朝,扫墓的习俗是在寒食节而非清明节。

我们都知道上坟祭扫,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挂纸烧钱;一是培修坟墓。唐代以前已有烧纸钱祭亡灵的习俗,但因寒食期间禁火,墓祭亦不能烧纸钱,人们将纸钱插、挂在墓地或墓地旁边的树上,有的是用小石头压在坟地上,表示后辈给先人送来了费用。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古人认为,给另外空间生命使用的物品如果不焚烧,是无法过到另外空间去的(食品除外)。在中国,从古至今,不管是宗教还是民间都有烧香或烧纸钱的习俗。这个纸钱如果不焚烧,阴间的生命就不好用。因此,唐朝的大诗人王建就对寒食节不能烧纸钱的事情提出过质疑:

王建【寒食行】(《全唐诗·卷298_002》)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因此,从宋朝开始,寒食节禁火的规矩就不那么严了,一些地方的民众有在寒食节烧纸钱的,也有改在清明节取新火以后再去扫墓。如宋·汪莘《寒食节有感》:寒食原头杜宇声,谁家不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人归后,一树梨花冻月明。

宋·孙永《清明》:"每年每遇清明节,把酒寻花物地忙。今日江头衰病起,神前新火一炉香。"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到了清朝,随着火柴(过去称"洋火")从国外的引进,人们不需要象过去那样把烧红了的木炭放在火灰中保留火种了,取火的方法及过程越来越简单容易,新火和旧火没有多少区别;所以过寒食节的习俗只在少数地方还保留着,由于寒食及禁火禁烟毕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些不方便,所以一些地方过寒食节也只是清明节前的一天时间;有的地方甚至寒食节清明节都不分了。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清明》记载:"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发展到近代,寒食节已经完全被清明节取代。清明节假日期间扫墓、踏青及吃烧烤已经成了人们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9 15: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