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网络监控机制的内幕
作者:陶西喆
(“记者无国界组织”、“维权网”协助编辑、翻译、发行)
“中国政府没有兑现其申办奥运的人权承偌,尚未解除、甚至加强了对中国网民言
论表达、出版和信息自由的严厉的、系统性的压制和监控。”
-
陶西喆
目录
引言
一、国家网络管理机构控制网络的方式
1、管理机构
2、培训网络从业人员实行自律、协助监控
3、网络管理机构与网站的沟通方式
4、网站触禁后遭受到的处罚
5、权力膨胀的北京市网管办
二、通过行政指令进行日常控制
1、禁止类指令信息
2、网络炒热后禁止类指令信息
3、宣传类指令信息
三、网络商采用“关键词”禁制、协助监控
1、凤凰论坛、百度、新浪博客对网民发帖的“关键词”禁制对比
2、网民如何突破“关键词”禁制
四、中国网络控制的几大特点
五、突破网络控制
附件: 北京市网络管理办公室,在
2006年5、6 两月向北京各大网站发布的“指
令”信息
引言
中国政府为了维护其集权统治,牢牢地控制着传统三大媒体(报刊、电视、广
播),导致普通民众没有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而网络的出现,使普通大众终于有
了结束这种禁制的工具和机会。
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0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
亿,半年来平均每分钟新增近100个网民,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12.3%;我国网站
数量达到131万个网民。
起初,网络只是以传统媒体的电子版形式出现,但网民可以在文章后面发表简
短的评论性言论。1999年BBS的出现,网民开始“以事件为中心”进行讨论,发表自
己或长或短的言论。如1999年北约军队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就吸引了许
多网民的参与。2002年BLOG(博客)在中国的出现,网络开始从“以事件为中心”
变成了“以人为中心”,网民在网络上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博客受
到热烈追捧,2005年出现“博客热”,以至于任何一家“像样”的网站都有自己的
博客,标志中国进入第二代互联网时代。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
年6月份开始的的第十六次网上调查问卷中,首次将博客(BLOG,网络日志)列入用
户“常使用的网络服务”项目之一,在7月21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7/2005)显示,将博客列为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的用户比例为10.5%。2005
年7月7日,社科院副研究员郭良发布《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
告》,其中有一项相关数据表明,“有29%的网民开始使用博客”。 到2007年4月,
仅新浪网一家的博客注册用户就已突破400万。估计全国的博客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
万。
在中国,由于媒体牢牢地控制在官方手里,只允许“党的宣传机器”存在,不
允许独立的民营媒体存在。而且,媒体也不允许外资进入。而网络的出现,对这一
状况产生了一定改变,大多数网络是民营媒体,大的网络媒体甚至是海外上市公司,
如中国著名的三大门户网站腾讯、新浪、网易,分别在香港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虽然大多数网络是民营媒体,但仍然不是独立媒体,不
能独立于中国官方而存在,中国政府通过其所掌控的政治权力与国家机器对媒体包
括网络实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拨出巨款建造所谓的“金盾工程”来进行网络封锁,
而网络只能在中国政府的控制下,以“自阉”与“被阉”的方式存在。
中国是世界上为网络封锁投入资金最多, 监控最严厉的国家。中国政府动用大
量人力物力封锁,监控网上关于人权、自由、民主的言论以及信仰自由的信息,对
互联网实施严密监控。
中国的网络监控制度目前是世界上最严厉的网络控制制度。 但是网民们已
经开始使用宪法和法律中关于保障人权与公民基本自由的条款为武器,奋起维权,
一点一点地扩展网民的言论表达和信息自由空间。比如像贺卫方、浦志强、萧翰、
许志永致书新浪博客,要求新浪博客公开解释删贴的理由。 也有网民尝试通过法律
手段突破禁制。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先后出台了等行政法规,对网
络媒体尤其是民办网络媒体严加限制,动辄给予处罚、查禁甚至取缔。但民办网络
陶西喆著,“记者无国界组织”、“维权网”协助 3
媒体和广大网民决不会听之任之、任其宰割,他们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审查这些法规
的违宪性。许多网民投入揭露网络控制的真实面目,呼吁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对中
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收敛明目张胆的封网行径。如“世纪中国”、“爱琴海网”
被关闭或查封后,中国知识界与广大网民曾共同发出强大的抗议声浪,使得其在国
际上的形象受到很大挫伤。
这份报告就中国网络控制的内在监控机制做了详尽的研究。撰写本报告的作者
陶西喆先生(化名)是一位中国网络技术专家。本报告的焦点是中国政府行政部门
--新闻办系统--如何控制网络的操作机制以及网民的对策, 同时也 涉及到一些关于
中国"网络警察 "的操作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数万" 网络检察员"与" 网络警察"的国家。 几年前, 中
国各地省、市公安系统都建立了网络监控特殊部队,但是, 由于这个系统的工作仍
然被视为国家机密, 无人知道系统内部具体的操作方式。"网络警察 " 在过去十年
中逮捕了几百名网络作家和互联网异议人士。 这篇报告揭示了网监和网警行使相当
大的权力, 通过行政命令迫使网络公司快速清除网络上不利当局的信息。
在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年的时候,这份报告让人们看到中国的一个严峻现实:
中国政府没有兑现其申办奥运的人权承偌,尚未解除、甚至加强了对中国网民言论
表达、出版和信息自由的严厉的、系统性的压制和监控。
一、国家网络管理机构控制网络的方式
1、管理机构
在中国大陆,对网络进行管理的机构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管理局、国
务院新闻办网研中心舆情处、中共中央宣传部网络局、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
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
心等。但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只是管理色情、暴力、诈骗等信息,而信息产业部,不直接参与对互联网的控制。
因此本节只研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宣传管理局、国务院新闻办网研中心舆情处、
中共中央宣传部网络局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等四个对网络进行控制的机
构。(见图1)
(图1中国大陆网络监控流程图)
(图1 中国大陆网络监控流程图)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四个控制网络的国家级机构: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宣传管理局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简称国新办)的编制上称为五局,其职能为:“制定网
络新闻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新闻网站建设和指导互联网新闻报道工作,收集网上舆
情”。但其实际工作就是控制与审批网站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申请,以
及每天向各个网站发布“新闻通知”,比如针对某事的报道,不发头条、不上首页、
封闭评论或者根本禁止报道等。
各省(市)对照国新办网络局的设置,在省(市)新闻办下设网络处,如北京
市新闻办网络宣传管理处,对所在地注册的网络公司进行控制管理。
而对一个商业网站来讲,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就意味着国务院
新闻办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借口来强行关闭网
站。如
你中心关闭“世纪中国”网站和“世纪沙龙”网站。
特此通知。 二OO六年七月十九日"
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需要获得新闻资质,但拥有这个新闻资质,只是
意味着网站可以转载传统媒体上的信息,网站仍然没有“新闻采访权”。2005年9
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根据这个法规,商业网站是没有“新闻采访权”,只能有“新闻转载权”,而且这
样的转载权还需要得到批准。所以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大言不惭地说:
“网络不是媒体,你们没有新闻采访权”。
(2、3)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国务院新闻办网研中心舆情处
这两个机构负责搜集突发事件、热点话题等网络信息,向中共中央呈报“舆情
通报”。 国新办网研中心舆情处每天都向中央做舆情通报,并根据具体情况、级别
做出专报。各地通报的快速反应机制也已建立。在体制方面,由中宣部网络局牵头,
每周开一次舆情研判会,研究情况。以前,舆情通报仅呈报给中宣部部长刘云山、
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但2006年9月以后,开始报送政治局、政治局常委。2006
年之前,确定了39家政府网站作为网上舆情直报点,2006年增加了搜狐(sohu.com)、
新浪(sina.com.cn)、网易(163.com)、腾讯(qq.com)、博客网(bokee.com)、空中网
(kongzhong.com)、大旗(daqi.com)、天涯社区(tianya.cn)、凯迪(cat898.com)等
10家商业网站作为网上舆情的直报点。
中宣部舆情信息局撰写三种刊物:《信息专报》——日刊,报送刘云山和中宣
部主要领导;《网上舆情动态》——日刊,报送李长春和中宣部主要领导,每刊五
条,每条二百字;《网上舆情》——针对重大事件不定期出刊,报送层级最高——
九名政治局常委和周永康。比如2006年郑州高校学生骚乱事件,中宣部舆情信息局
在获得相关信息后,上午九点报送中南海湖锦涛和其他几位领导人,九点半,对解
决事件的相关指示已批转到教育部。
(4)中共中央宣传部网络局
这是2006年新成立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控制。在网络媒体刚刚兴
起时,国务院新闻办让中宣部管理,中宣部却认为网络不是媒体,不愿对其进行管
理。国务院新闻办没有办法,只好对网络媒体管理起来。现在每年中国政府花在网
络控制方面的经费高达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人民币。中宣部发现现在管理网络有
这么多好处,因此想通过 “博客实名制”从国新办手中夺走队网络媒体的管理权。
但要实行博客实名制的消息经《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后,就受到网络人士的强烈
反对。“博客实名制将摧毁中国博客网站,成全国外博客网站”。
本来国新办不愿意自己的权力被夺走,也希望网民强烈反对,但中宣部地位毕
竟高于它,因此仅仅过了一天,21日18时18分,国务院新闻办向各个网站发布通知:
“关于博客实名制的讨论,不要炒作”。22时18分,国务院新闻办再次向各个网站
发布通知:“有关博客实名制的不要吵作,压到后台。”幸运的是,经过半年多时
间的博弈,博客实名制政策终于在2007年6月以“黯然退场”宣告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