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年前曾有幸来加拿大探亲,住在列治文。初来加拿大倍感新奇。从中国大陆来到这里,首先体验到的是真正的蓝天碧水,新鲜空气。从住宅区到街道,无处不花,无处不树。
那时候的列治文,居住人口稀少,华人所占比例不大。华人中来自香港和内地南方的人居多。不会讲广东话,处处为难。在华人的小超市购物,都会遇到语言的障碍。
6年後的今天重来加拿大探亲,依然住在列治文。几天来接触周围的人和物,发现一切事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感觉是移民增加了许多,绝大部分是从大陆来的华人。华人已经不是少数民族了。大量移民的到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加拿大的各个方面。
市场繁荣了,物价降低了
6年前温哥华的大部分商店顾客很少,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特别是一些大型专卖店,更是清静的很。现在不论是本拿比的Metrotown,还是列治文的Richmond centre mall,平时的顾客已是熙熙攘攘,假日就显得有些拥挤了。穿梭的人群中,60%以上是华人。商场琳琅满目的服装及日用品,信手拈来,几乎都是「Made in China」。便宜一些的服装,过去最少得10几元一件。现在已经降到5、6元了。华人开的1元店,无疑都是中国货。日本人经营的2元店,商品虽然是日本款式,但也都是中国生产。中国产品已经走进加拿大的千家万户。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加工厂已是不争的事实。
腰板挺直了,问候消失了。
6年前在列治文大街上行走,能遇到的人实在很少。华人的脸上常常带着一种无助的神态。走起路来总是低着头,行色匆匆,见人从不打招呼。如果遇到西方人,他们总会面带微笑,首先向你问好,使你立刻感受到一种友好的氛围。
而今满街都是华人移民和探亲家属,他们总是挺直腰板,旁若无人,有些回到大陆城市的感觉,沿袭了彼此间从不打招呼的习俗。偶然遇到1个西方人,也再没有了微笑和问候。不知道是人太多顾不上问候了,还是他们尊重了华人的习惯。还是他们的脑海里已经产生了一些令华人意想不到的逆反情结。
汽车跑快了,礼让减少了。
与6年前相比,街上的汽车显然增加了很多,各种车型在大街上加大油门疯跑。
上次初来加拿大,曾闹过1次笑话。在住宅区附近的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指挥信号,初到异国他乡,更得处处小心以免不测。行至路口,见後方远处有车开过来,按照国内行人让车的惯例,站在人行道上等车通过。谁知汽车行至离路口20米处,便减速慢行,直至缓缓停在距离路口五米的地方,从车内探出1位金发碧眼,摆手示意让我过街。我也显示礼貌,以手相示让车先走,但总未成功。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快速穿过马路,汽车才缓缓而行。
现今的情况就不大一样了,可能是车多了,移民们生活节奏快了,就得争分夺秒地赶路了。所以行人在斑马线上行走,也得格外小心,难免有车会从你面前飞过。有时停下来等待行人,常常是高速驶至行人前,来个急刹车,戛然而止,着实让人心惊胆战。从车窗望去,往往是黄皮肤黑眼睛。至於白人们大都保持原有的习惯,可能他们从小造就,难改了。
烟头废纸多了,完整草坪少了。
6年前来到加拿大,环境状况无以挑剔。绿草如茵,鲜花吐艳。只感受到加拿大人管理环境的无微不至。人们对环境的爱护和尊重令人敬佩。每天清晨,都可以见到清扫车扫除马路边的垃圾。常常见到身穿红、黄相间颜色马夹的清洁工人,用水狠命冲刷人行道,直至水泥砖缝中的泥土被冲走,留下一厘米多的深沟。
现今这种清洁模式少见了。我们住的市府附近的Moffatt,位置不算偏僻,但马路边的垃圾、杂物比比皆是,草坪上的废纸、塑料、饮料桶,已不鲜见,从未见过有人捡起来,放到近在咫尺的垃圾桶。
公共汽车站的座椅旁,废报纸、香烟头随处可见。列治文图书馆是华人聚集的地方,供人们休息的座椅下,纸烟头更是密密麻麻。
偶然路过列治文公众市场的花坛旁稍事休息。1位推着婴儿车的少妇,3分钟之内,旁若无人地2次将浓痰吐在花丛中。此时,周围尚有许多休憩的老人,嬉戏的父母、儿童,大家相安无事,无动於衷。我不知道华人移民是否已将加拿大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加拿大的街道,除硬化的行车道、人行道外,几乎全被草坪覆盖。西方人为求街面的几何图形美,把人行道总是建得弯弯曲曲。行人往往要多绕几步路。现在许多人行道的拐弯处,已经踩踏出了一条条沙土捷径,与中国城市街道同出一辙,令人心寒。
嘈杂声音大了,安静空间小了。
6年前的列治文图书馆,西方人和华人读者,大约各占其半。进馆借书或阅读,安静有序。
当今重返图书馆,已经是今非昔比。西方人士已经少见了。代之而来的是熙熙攘攘的华人读者。「小皇帝」们到处乱跑,父母们熟视无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