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8|回复: 0

垂死中共想起抗旱水源建设 “五小”水利工程

[复制链接]

0

主题

2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0
发表于 2011-2-13 16: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瞭望》



2月10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以月计的持续不降水让山东、河南、河北等8省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受旱面积已经占到播种面积的四成之上。

  而且,如果持续缺乏有效的水量,正在迈进春季大门的上述地区将雪上加霜,有气象干旱加剧转变为农业干旱之危险,夏粮收成将面临严峻考验。

  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历史欠账”,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再次在多年不遇的大旱面前显露无遗。近年来,全国的粮食生产因为水利“软肋”,每年因气象灾害的损失高达1000亿斤左右。

  水利是农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多年来投资少,水利设施的投入更是薄弱,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正因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适时将重心锁定在水利建设。

  本刊记者通过对旱区实地调研采访发现,如果说水利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的话,农田抗旱水源建设更是短中之短。

  “短中之短”表现在部分地区抗旱灌溉存难,除了部分望天田没有灌溉条件外,部分灌区并非没有水,但由于水源距离耕地较远、渠道淤积、抗旱设施损毁或不配套等原因,“最后半公里”影响致抗旱浇地能力下降。

  “短中之短”还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或资金掌握在多个部门手中,在一些地方造成重复投资和低效率投资,对条件好的地区,资金趋之若鹜;条件差的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加之缺乏配套资金能力,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备显匮乏。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抗旱成本上升,加上运输和农资涨价、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部分地区农民主动抗旱意愿不强,春播存在准备工作不到位的倾向。

  所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蓄水防旱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尽快建设完善粮食主产区的水利网络已经刻不容缓。

  当前,按照中央的要求,需要加快布局抗旱水源建设,着力保障旱区的用水需求。为了避免旱情年年治而年年不治,下一步需要以大型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中心,推进江河水系连通,建设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注重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兴修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

  这不但需要通过各级政府增加财政投入,还需要创新机制,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有效地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水利建设“短板”逐步长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5 08: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