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玥是一名定居北京两年多、书写艺术的法国女子。她认为,不同的文化只有互相学习和分享彼此,才可能有深刻的关系。
在她的理解当中,中国和法国,价值观和社会组织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我们崇尚个人主义,而你们更注重集体主义,重要的在于互相了解”。
一个晴朗的午后,鼓楼西大街胡同里的小院,佳玥坐在从潘家园淘来的仿古木躺椅上接受中新社记者的访问。庭院里树叶间影影绰绰的阳光,透过窗棂斜射在面前一张四方红木桌上,几支用报纸包裹的粗大羊毫旁码放着厚厚的《南宋画派四家》,泄露了主人的兴趣。
如果不是她略显生涩的中文,甚至会让人错觉这是一个地道老北京的家。
从二00五年起,佳玥和丈夫,一家法国电力公司驻中国的工程师,以及他们一双可爱的孪生儿子,就定居在北京这座安静的四合院中。从院子出去,穿过后海夹道胡同,五分钟内就可以到达另一种风景。
“我们没有选择CBD那些同胞很多的地方,因为那里太商业化太快进了”,这个法国家庭的女主人如此解释。这样的选择造成的结果是,一对双胞胎儿子上的幼儿园只有这两个洋娃娃,而他们的中文比母亲说得还地道。
当然,佳玥也绝不会同意“家庭主妇”这样的定位;以“学者”自居的她,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教授哲学,而她的《看是一种艺术》刚刚由中国的商务印书馆出版。“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思考、观察,学习中国文化”——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她刚刚结束每周两节一对一的中文课。
在《看是一种艺术》一书中,她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十幅西方名画,包括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姑娘》、委拉斯开兹的《宫娥》、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等,力图在解读大师作品的时候,提供中文读者另外一种了解西方绘画的视角,她诗一样的语言带来很大的阅读快乐。
佳玥希望帮助中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思想和文化。她认为,中国和法国,价值观和社会组织标准存在很大差异,重要的在于互相了解。
对于法国方面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的作法,她耸耸肩,“我们感到很抱歉、很不好意思”。她认为,事情的发生正因为缺乏足够了解和沟通,彼此的关系还太肤浅;只有互相学习和分享彼此的文化,才可能有深刻的关系。
在佳玥看来,在北京的生活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路上碰到街坊还是会点头打招呼,居委会大妈一如既往地热情,中国朋友也十分友善。她还打算今年有机会去西藏旅游一趟,而她所居住的四合院和西藏驻京办毗邻,“希望我的邻居会给我提供一些方便”,她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