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0|回复: 0

为孩子们推荐的古诗词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5-12 23: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11-10 13:34 发表

花   影( 宋·苏 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 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好读,易懂,明白如话。
读此诗,让孩子去注意日出日落,月升月沉给大地带来的的奇妙变化。
一首诗还是一个谜语,边猜谜,边学习,边玩儿,诗就记住了。
注意:切忌让孩子死记硬背。
  
数  字  诗
  一去两三里 ,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 ,八 九十枝花 。


这首诗很巧妙地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嵌在一首诗中。诗中的数字不但不枯燥,而且,读来俨然一幅画。
将这首诗推荐给初学识数的孩子,数字因为这首诗,在他们心中曼妙起来。
  
盆  池(唐·杜 牧)
  凿破苍苔地, 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好巧妙的构思!小小的水洼如镜,偷来了苍天、白云、明月和星星,天公还浑然不觉。心里的快乐就变成了诗句。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以折柳送别。洛城的春夜,笛声悠扬,吹奏送别之曲,李白听笛声飞扬不由得涌起思乡之情。这首诗可以启发孩子的情感,学会联想,睹物思人,或思念某一个地方。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感受一下春天吧!鸟鸣婉转,将你从沉沉的睡梦中唤醒。一夜风雨过后,昨天在枝头灿然的花儿,今晨成了缤纷的落英。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绦,音(tao,平声)丝绦,丝带。
春天来了!远看,柳树如碧玉雕成;走近了,垂柳在春风里欢快地飞舞着她那真丝带子般碧绿的枝条,是春风裁剪出她的美丽吗?
    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去找找,春风还带给我们什么。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又是一首写春天的诗。诗人描述的是远景,春天烟雨图。
江南的春天,花红柳绿,莺啼婉转,无论是水村还是寺庙,无数的亭台楼
阁都掩映在烟雨中。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升起的地方有几户人家。经霜的枫叶在夕阳映照下比二月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怎么能不停下来欣赏呢?
秋天在一般诗人眼中常有点消沉,杜牧与众不同,他笔下的秋色明丽动人。不落窠臼,不人云亦云,杜牧的诗就不同凡响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滋润着大地,远远看去地上已经隐隐约约地泛青了,走近了却又什么都没有。刚刚感觉到春天的临近,是最美妙的春光,这时的春色远远超过烟柳满处、春意阑珊的皇城。
为什么诗人将“草色遥看近却无”看作“最是一年春好处”呢?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光?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好一幅晚春美景图!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你想过要留住春天,或者留住其他什么美好的东西吗?
  

  
马诗(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房星,二十八星宿之一。传说马是房星之精。
这匹马不像普通的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瘦骨磷峋,可敲一敲它的瘦骨,听到的是铮铮的铜声。敲得铜声,筋骨犹如金属铸就的马当然不同凡响。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又一首咏马的诗。
广袤的沙漠,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呢?
凉秋的大漠月夜,一匹套着金笼头的骏马正在飞快的奔驰。好一幅秋夜奔马图!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介绍一首流传甚广的清明诗。这首诗描绘清明时节的天气、行人的心情,最后添一抹亮色—酒家杏花村。有了酒,行人的心情一定有了不同。
或许因为这首诗,山西的美酒就以杏花村命名。



题君山(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君山,在洞庭湖中,传说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君山。
洞庭不动的烟波,君山沉沉的影,到处一片深深的浓浓的绿。几疑这儿是湘君姐妹梳洗的地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为镜,君山的倒影犹如镜中水仙美丽的螺形发髻。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如仙境一样的美。你能想像或画出这景色吗?
  

观书有感(唐·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小小的池塘像打开一面镜子,蓝天白云在其中徘徊。水为什么能清澈无比,因为有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不断学习犹如活水源源而来,心底的明镜也就打开了。想想看,人的发展与水的清澈,其原理是一致的啊。
  

望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熟息。   蓝,蓝草。蓝草可制颜料。
这首词用如火的江花,绿得发蓝的江水写江南之美。
上面是一首词。词不同于诗,词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后来唱法失传了,人们就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写。词有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读来更加上口。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非常适合小孩子背诵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每行句子都呈现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可谓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窗外的风雨声让我想起这首诗。现在夜已深了,孩子们该进入了梦乡。明天,鸟雀的鸣叫不会将他们从酣睡中吵醒。等他们醒来后会不会发现,一夜风雨留下了落红遍地?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三十七岁离开故乡,外出为官,回乡是已经年逾八十,客居异乡四十余年。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回归乡里,感慨万千。
诗人落笔在自己鬓发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已经不认识他,将他当成客人。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看来平淡,感情却自然、逼真。这首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读这首诗,家长要告诉孩子古代的交通状况,否则孩子难以体会诗人的情感。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也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修课。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在江边送友人去扬州,一片孤帆渐渐远去,消失在天际。李白目送远帆,最后只见长江的浪涛滚滚东流。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浓浓的友情,对友人远去的依依不舍。
孩子们有过离别的经历吗?在离别之际,有什么感受?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散文是苏东坡贬到黄州时所作,语言简洁优美。写满庭的月光如水。当时张怀民也被贬,短短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他俩豁达的胸怀。读此文要注意文字的节奏,并体会幽静的月夜,如水的月光,两个被贬朋友的心境。
  

   神情诗〔晋·顾恺之〕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将春水、夏云、秋月、冬岭看成四季的神情,非常形象,非常有趣。找找看,你能找出大自然的神情吗?你知道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吗?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淡淡的月光下弥漫着花香。因为诗人怕夜深以后海棠花睡着了,特意为海棠花点起了明亮的烛光。诗人是多么的有情趣!
这让我想起我女儿小时候的趣事。有朋友送给我们一大束盛开的芍药花,我把花插在花瓶里。晚上有事出去,回来以后一开灯,芍药花已经合拢了。我让女儿轻点,因为花已经睡着了。台灯就在花瓶边上,谁知打开台灯后不久已经合拢的花瓣又慢慢打开了。这太有趣了!我女儿本来就调皮,于是,她一会儿关灯,一会儿开灯,花儿开始还有反应,后来就那么半开半合的不理她了。
那晚,她学会了《海棠》诗。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诗人在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诗就是询问和回答,十分自然。此外,贾岛的诗就向王维的诗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近景是松树下一大一小两个人在对话,背景是云雾缭绕中的山峦,古意盎然一幅画。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金陵(今南京)城中的一条街巷。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权贵居住在这儿。现在燕子年年归来,但这条街巷已经换了主人,燕子飞进了平民百姓家中。这首诗歌深刻地揭示了世事的兴亡与更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9 10: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