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91|回复: 0

吴庸:一片竹枝寓世情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1-4-3 2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装苑转发--吴庸:一片竹枝寓世情
(首发稿) 文章摘要: 竹枝词原是古代流传于巴蜀的民歌。当地竹林茂密,郁郁葱葱,因名竹枝词。百姓相聚,彼此唱和,且歌且舞,伴以笛声鼓乐,煞是壮观。 作者 : 吴庸, 發表時間:3/20/2011
竹枝词原是古代流传于巴蜀的民歌。当地竹林茂密,郁郁葱葱,因名竹枝词。百姓相聚,彼此唱和,且歌且舞,伴以笛声鼓乐,煞是壮观。歌词内容多为乡俗民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苦劳役,抒恋情,以俚语乡音入韵,唱起来分外亲切。且看如下一首:黄豆满畦菱满湖,问君生计不须图?“黄豆先偿李家债,菱钱欲抵张家租。”短短4句把生计的艰辛道尽。又如: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歌词把少女大胆交往的心情坦露无遗。这样的竹枝词,明白如话,极易流布,兼以不受格律束缚,极易创作,故不断兴旺,流畅不衰,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歌“竹枝”者蔚然成风。这种民歌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上古时代曾有《诗》三百,大多就是流传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即“风”和“小雅”。在这些保留下来的民歌中,记载了2500多年前的民生、民情、民怨、民望的生动感知。竹枝词就是传承上古民歌的习俗而诞生的。唐代顾况曾描述当时盛况:“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这种现象自然引起文人特别是诗人的关注,他们记录、整理、修饰乃至创作竹枝词,成绩越益彰显。这项工作相传始于唐代刘禹锡,他仿效民间竹枝词形式,作《竹枝》九章,其中第一首为: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大为称赞:“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刘禹锡《竹枝》的另一首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诗巧用“晴”、“情”谐音,写出女人对男人有无“情”意的猜度,影响更大。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此首“竹枝”由唐至宋,竟成为渔歌内容。胡仔夜行苕溪,听渔者俚歌,歌中就杂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可见刘禹锡这首《竹枝》影响之深远。宋代有不少文人创作“竹枝”,如苏轼、苏辙、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等。至元代,杨维祯作《西湖竹枝词》九章,唱和者达180首,杨据此编为《西湖竹枝集》,对“竹枝”的推广是一大贡献。清代“竹枝”传唱愈发兴盛,连乾隆皇帝也作起“竹枝”来。据专家估计,唐、宋至今,竹枝词当在十数万首,超过正规唐诗总量。现代“竹枝”呈渐衰趋势。除少数爱好者,如郁达夫有《日本竹枝词》、潘飞声有《柏林竹枝词》等,余则寂然。连年争战,无论对外对内,从未止息,民气挫伤,民歌从而萎蔫。加以意识形态划一,极左炽烈,口未言而获罪,腹无诽亦判刑,“竹枝”自然无生存空间,几至亡逸。只有御用者郭沫若、周扬奉命编造“红旗歌谣”以壮狂想: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随着这种夸大狂的失败,那些吹起来“跃进”泡泡也就化为一场活生生饿死数以千万计的良民而结束。如此严酷统治,“竹枝”遁然无形是必然的。在万民无歌可吟时,突然冒出一册时评家曾彦修先生撰写,于2010年由东方出版社推出的《京沪竹枝词》,岂不令人惊喜!作者叙述此书之缘起云:1970年后去上海新闻出版界五七干校劳动,自报“水利管理员”,盖其可日夜独身守候田边,省却天天读、天天斗、天天唱(样板戏),免除思想负担耳。终日与云、天、水为伴,时有遐思,则形诸七言或五言协律篇,回京后不断续补,共40余首,结集为《京沪竹枝词》。从内容看,多是人物短评,也有劳动记事,风光素描,文体偶感,而以《九十自励》终篇,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书中的人物短评,涉及政治界、文化界、劳模界、实业界,包括中外人物。选定的人物经作者点化,会引起读者浮想,起触类旁通作用。以下略举数例:(1)《颂孙中山》立论深刻,评价公允:国运沉沉久梦酣,狼吞虎扑命如悬。先生一啸炎黄起,从此中华万万年。中山先生可圈可点之处多矣,这里突出孙文革命之历史贡献,可谓画龙点睛,正中肯綮。(2)《咏胡适》则别取一种角度,摄下胡适的某一侧影:胡适先生胡所思,终身探索胡适之。至死不干名与位,犹是红楼考据痴。这里突出的胡适剪影是“红楼考据痴”,对他的一生只以“终身探索胡适之”带过,也是一种很有意味的评论。(3)目前为林彪喊冤者甚多,此书的《说林彪》却是提出一项质询,启发读者思考:四字真经帝业开,一封朝奏滚将来。敢问世间谋策士,几率是摔或不摔?“四字真经”指“四个第一”、“四个伟大”等。“一封朝奏”指建议宪法中设国家主席一职。“摔与不摔”则指林彪“紧跟”的结果只能选择“摔与不摔”,“谋策士”最终逃不脱独裁者的阴谋暗算。作者通过《说林彪》揭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的真实图景。质询提得很有份量,发人深思。(4)陈伯达曾经被捧至权力最高层,排序第四,权力可谓大矣。但他不懂权力的诡谲多变的运用,也不辨权力博弈的残酷无情,乃至在翻手为云覆手雨的大局中从权力四号一落而为阶下囚。作者的《咏陈伯达》写道:伯达先生事事通,自诩文章学任公。天才应属双保险,何期为此倒栽葱。“倒栽葱”缘于未曾“双保险”,而未能“双保险”则是由于生活中本已屡屡显示毛、林对峙、不和,这位被人称作“老夫子”的陈伯达却熟视无睹,左右摇摆。权力的争斗是不相信眼泪的,他一一向毛、向江青、向康生悔过、悔罪,得到的却是五顶帽子:国民党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分子。终其一生,他始终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利用,当没有利用价值时则被用作“替罪羊”性质的工具而被一脚揣掉,永世不得翻身。陈伯达从一人之下的四号至戴上“叛徒、特务”帽子,这两种绝对相反的境遇都是他从未乞求、从未想得到的,应该说,“老夫子”才是对其人生的适当评价。(5)《说林彪》、《咏陈伯达》,矛头皆指向毛,意在揭穿毛的阴狠损毒。毛是制造苦难的祸端罪首,是肆意迫害人民、制造民族灾难的渊薮。只有彻底清算毛的滔天罪恶,清除他的无孔不入的思想影响,中国的振兴才有希望,中国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迈开脚步。清算毛的罪恶,不能不回顾:毛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所追求的是专制政权还是民主政权?毛对“新民主主义”的提倡,这个“新民主主义”能否将中国引向民主主义?建国后毛的政治实践是否有别于世间的专制王朝统治?毛推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什么性质的社会主义?应该客观地、冷静地、有理有据地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才能辨别毛主义的真伪,才能对毛泽东的社会价值作出恰当的定位。如此看来,作者写于2009年的《毛泽东颂》不能认为是一篇成功的作品:滕王阁畔展红旌,井冈山上苦支撑。百折千回谁使舵,天安门上国旗新。人物短评外的各类作品也选几首与读者共享。(1)《秋收小语》,讽刺“小株密植”的田间劳动:禾叶满田子实稀,八字宪法见高低。耕田不是玩魔术,宇宙焉受一人驱?(2)《游九寨沟》,写景思仙境:团团溪水碧红蓝,两岸林丰插进天。百代寂寥今似昔,何处仙乡胜此间?(3)《看奥运撑杆跳》,写跳姿之美:何处飞来一美神,婷婷袅袅世无伦。天鹅振翅轻轻起,人间诸美瞬时呈。(4)《看电视有感》,刺张艺谋“太昏昏”:满城尽是黄金甲,分分秒秒是黄金。遍地黄金何所碍,先生毋乃太昏昏?(5)《九十自励》,此为压篇之作:碌碌庸庸度此生,八千里路月和云。夜半扪心曾问否,微觉此生未整人。在万木萧疏、百鸟寂寥的今天,能有一册《竹枝词》在手,品人世、阅千态,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企愿有更多的竹枝词问世,有更多的民声翱翔人间! 2011年3月18日(《自由圣火》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21: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