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57|回复: 0

历史教科书应该尽量接近“朴素史实”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6-8 05: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3-2 10:56 发表

  “冰点时评”近日发表了郭松民先生的《历史教科书从来都不是客观的历史描述》,认为由于历史教科书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不可能和客观历史完全重合,故而,我们就只能将政治正确的那一部分历史展示给学生,而政治不正确那一部分则不可说也。文章十分雄辩,但我并不赞成其观点。

  在这里我着重谈一下,我们是否应该以政治正确的标准来选择性地编写历史教科书?《历》文为了论证这一点,列举了大量名人名言,我在这略抄两段:“而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贝克尔则走得更远,他为历史做了一个他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历史就是说过和做过的事情的记忆。’这就是说,被记住的,才是历史,没有被记住的,就不是历史”;“正如福柯所言:‘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关的。’”这些名言在它原文的语境里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在《历》文语境中,我将之“翻译”一下就是另一句史学名言: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但老实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一种强盗逻辑!它实际就是在说,你只要握有权力,你就可以肆意地打扮历史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了。这并非没有恶劣先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抢到龙椅以后,就曾大肆地篡改、捏造史料,抹黑大哥,贬低父亲。如果说在古代那种绝对集权统治下史学的这种命运难以避免的话,那现代历史科学对此就是极力反对的。

  当然,写历史书的是人,每个人的意识形态偏见是无可避免的。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想完全地回归到历史的真实,实际也是做不到的。对此,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西方国家历史教科书产生的办法。他们教科书的编撰权在民间,而后交由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审定的内容主要是有无错别字,有无史实错误。最后由学校在各种版本中自行选择,选择权主要在中小学历史老师手中。另外,在西方的学校体制内,家长也有比较大的发言权,教育部门权力的影响力则比较小。

  这样做有其好处。首先,在多种版本之间,偏见中和了偏见。更重要的是,那种偏见发展到扭曲程度的教科书会自然得到淘汰。因为,中小学历史老师握有最大的最终选择权,而历史学的专业训练,使得他们对历史真相有着天然的维护。

  例如,日本极右翼分子编撰的扶桑版历史教科书,虽然背后有着强大的权力与财力支持,采用率却没有超过0.5%。而著名的家永三郎历史教科书诉讼案,背景就在于,日本在西方体制之外,又加上了一个怪异的“教科书调查官制度”,直接动用权力干涉教科书的编撰。家永方的主要诉讼理由就是:官方有权审定我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实错误,但无权要求我写什么,不写什么。最后家永三郎胜诉。

  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应该尽量接近朴素史实,这是现代历史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写历史著作与历史教科书,对一个历史学者的职业要求是不一样的。写历史著作时,他尽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但当他写历史教科书时,就要尽可能不夹带自己的私货。至于对历史事实进行怎样的价值判断与解读,那得由学生自己去进行。谁也无权剥夺一个人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权利,即使那个人是个中学生。



  原载《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