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因难忍蚊咬之苦愤而作〈怒蚊谣〉诗一首:"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响起初骇听,殷殷若有南山来。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着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沉沉夏夜,蚊声嘈响竟然如雷,可见蚊虫之多,如此的"敌众我寡",难怪诗人生出"能我伤"的担忧了。
同是唐代诗人的孟郊也写过一首"檄蚊诗"〈斥蚊〉:"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该膏血求,岂觉性命轻。顾已宁自愧,饮人以偷生。"蚊虫营营,饮人膏血以偷其生,诗人怎能不厌之、斥之呢。
宋代范仲淹的〈蚊〉诗檄蚊又是不同,他仅以短短的二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道出了蚊害之重,以及诗人对蚊虫的愤慨,而又无奈之情:"饱似樱桃重,饥如柳絮轻。但知求旦暮,休要问前程。"
明代陈大成的〈蚊〉诗,则充满着对蚊虫的诅咒之意:"白鸟向炎时,营营应苦饥。进身因暮夜,得志入帘帷。嘘吸吾方困,飞扬汝自嬉。西风一朝至,萧索意安之?"白鸟即蚊子,诗的意思是说,蚊子趁人之困,吸人之血,一旦得志便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岂不知好梦不长,一俟秋凉,它就死到临头了。
而与陈大成同代的一名未留姓名的词人写的〈檄蚊〉词,在诙谐地讨伐蚊虫的同时,还是一个绝佳的蚊虫谜面:"名贱且身轻,遇炎凉,起恶憎,尖尖小口如锋刃。娇声夜摆迷魂阵,好无情,吮精血,犹自假惺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