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6|回复: 1

艺术的时空之旅: 传统油画技法探究(二)(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9
发表于 2008-6-18 0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白技法是欧洲传统油画的惯用手法。这种技法通常从亮部以不透明白色塑造形体。这是源於欧洲传统坦培拉绘画间接技法的一种作画方法。先做一个有色的底层,然後从画面最亮部提白塑形,以单纯素描的方式或参杂一点其它的浅色,组织处理画面层次关系。在整个多层反覆提白过程中要非常谨慎地保留出透明层形成的暗部或灰暗部,甚至在亮部或精微之处也要保留或显现透明层。

 虽然今天很多人都已忘记如何使用这一技艺了,但是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西元1571-1610年)之後的很多画家都爱在几乎是黑色的深色底子上提白,导致画家们都不得不被人归为「暗色画派大师」。同时,很多材料丶颜色上的原因也致使这些作品在历史上一天比一天更黑,油画变黑得很厉害。这些都是很可惜的。

但同时艺术史上也不乏一些清新的小画,暗部轻快而透气,毫不沉闷。而这一类作品大部分是画在白底或浅灰色底上的,所以它们虽然经过了一个较久的历史年代,至今也仍有和谐的光感。

 因此如果在中灰或浅灰的底子之上提白,同样可以使提白技法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时,大部分作品的基调是中调的,这样也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铺大调,只用把一些小的暗黑部分加深,范围也不大,又不会在将来油层的皂化作用中导致油画变得过分黑。同时,如果作品在後期要大量使用罩染技法画深色的话,浅丶中灰的底色可以为罩染提供更大的发挥馀地和透明度--这些都是深色底子所难以达到的。

 往往油画作品在色彩上显得浓一些,这也是油画的天然特色。但有些人为了使作品达到更大程度的「浊」的感觉,在颜料里混入石头和沙子,就太没有这个必要了。事实上,油画的表现力相当强,并不是非要千篇一律都是同一种浑厚的效果。比如英国的一些作品,油画画面很轻盈,好像他们画的水彩画一样,完全和别的地区的不一样。也就是说艺术家的思想应该要开阔一些。

 在绘画中,无论方法丶手段或构思丶计划或具体的实践行动,都不可以走极端。比如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形式或内容可以达到一种繁荣画面的视觉效果,那麽有些人可能就开始追求那些东西,或许是复杂的技法步骤丶材料配方,或许是复杂的构图组合丶装饰纹样等等。但是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并不理想。因为有许多东西不应该人为地去过分追求,而导致破坏自然的协调。事实上材料或技法等许多因素应该按正当的需要而自然使用丶发展,而不是人为想要如何就如何的。过分复杂的技法步骤或材料组合会人为地加大创作的难度,使作画者被技巧牵着鼻子走,而不是正常地运用技艺,到头来反而容易落得事倍功半。

 事实上,对於一些具体内容的绘制,如果能够一两次之内绘制完成形体的内容就应该果断完成,而不要拖到後面去。否则在後面的内容绘制中,工作量将会不断增加,直到延长很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作品,这种对於时间丶精力和作画状态的消耗就显得很没有必要。

《雷卡米埃夫人》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作於1800年。这是一幅未完成的油画作品,底层的技法显露无遗:松动笔触下透明色层铺出的背景和暗部颜色体现出空气感和空灵静谧的古典主义气氛;厚重的不透明提白技巧让人物的亮部和身上的白色衣服显得十分突出,作品虽未完成,但人物已具备了古典舞台剧中的主体效果。此作现藏於卢浮宫。

《雷卡米埃夫人》局部,薄而透明的暗部处理方式是大多数传统油画的特点。这样可以在画面肌理上与不透明的亮部形成对比,烘托出主体亮部的同时与之形成虚实相生的韵味。

12

主题

4487

回帖

916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164
发表于 2008-6-18 17: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5 12: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