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7|回复: 0

为孩子别和特长教育叫劲!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6-20 0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 2006-11-13 11:21 上贴

 周一上数学班,周二上美术班,周三上形体课,周四上象棋班,周五上钢琴班,周末上午爸爸带我去写生,下午妈妈带我去学英语。周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我去上游泳班……

  这样形容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和夸张,但确实有很多孩子生活与此相差不远。据对1500名学龄前儿童调查,有94%以上的孩子参加一二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有43%的孩子参加四五个特长教育兴趣班,12%的孩子一天竟然上三四个班。有位老师曾将这种现象比做“赶场”。
    
  “特长”的较量——
     
  家家孩子上“班”忙
  
  有人说,如果在一所幼儿园里问孩子,谁的孩子没上兴趣班,恐怕一个也找不着。家长们对孩子该不该上各种特长教育兴趣班感到很困惑。不上吧,其他孩子都在学钢琴、学民乐、学绘画、练舞蹈、学英语……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学,万一落在别人后面怎么办?上吧,又明明看到不少孩子是被父母“逼”着学的,有这个必要吗?
  
  5岁的彤彤在幼儿园上着四个“班”--小提琴、爵士鼓(架子鼓)、剑桥英语、美术。这个小女孩每到双休日就像上紧了发条。周六要上小提琴课、美术课,周日要到少年宫学习爵士鼓、剑桥英语课,每天晚上还要至少练习2个小时当天学习的小提琴课、爵士鼓课,之后才能上床睡觉。自从彤彤上了这些没完没了的“班”后,就失去了玩的时间。“喜欢上这些课吗?”笔者问。

  “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要是不上这些课,好不好?”“不上课?那我干什么呀?”彤彤疑惑地问笔者。
  
  5岁的张炜已经有洋琴四级水平,参加过全市幼儿汇演,获得优秀表演奖。书法参加全国1000名幼儿“海牛杯”大奖赛,获得优秀奖。张炜的父亲自豪地告诉笔者,张炜现在学习电脑和少儿英语,自己已经能看报纸了。笔者在和张炜父亲聊天时,张炜便乖乖地坐在他父亲身边,不动也不闹,十分文静,缺乏小男子汉的淘劲。

  家长如是说——

  我比孩子累多了
  
  公平地说,上兴趣班,孩子累,比孩子更累的是家长。

  案例一:在国有大企业机关工作的赵春光先生的儿子今年已经5岁半了,他几乎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赵春光先生白天上班,晚上不是给孩子做辅导,就是带他上课。周末要上好几门,有时上午在城东,下午在城西,骑着自行车跑,真是累啊,但是家长再累也得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赵先生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这么小就能学到这么多本事,我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虽然工作以后读了中专、大本,但总是个遗憾。儿子想要以后有个好前途,就得从小抓紧。

  家长心理透视:很多家长因为自己从小学的东西少,潜意识里存着很多遗憾。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这样的家长一般都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头,恨不得跟儿女调个个儿,如果子女不好好学,那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样难受。他们一般对子女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苦难史”总是念念不忘。

  案例二:五岁的娜娜上的是一所市级一级一类园,硬件、软件设施都不错,但是收费比较高。娜娜的母亲告诉笔者,她最头疼的就是各种兴趣班的收费。

  说是自愿报名,不强求,可今天开个书法班、舞蹈班、英语班,明天开个小提琴班,后天再开个古筝班,你说不参加吧,孩子会怎么想啊。幼儿园里的孩子大部分上各种兴趣班,个别没有上的孩子由保育员带着做自由活动,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平等的心理压力。说到这,娜娜的母亲苦笑着说,没办法,只好咬着牙也跟着上。兴趣班今天交200元,明天交300元,月算起来得交给幼儿园2000多元,我俩口子一个月才挣4000多元,交给幼儿园后,就只剩下吃饭钱了。
  
  家长心理透视:如果子女在好一点的幼儿园就读,父母大多会拼了命给孩子上这班那班的。他们倒不是特别想让孩子多学东西,很多时候是顾及孩子的感受,因为那样的环境,如果孩子不报班,就会给人瞧不起,他们担心这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不良影响。
      
  顺其自然 适度引导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态,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不针对孩子的特点,不征求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提高班,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湮没了孩子的个性。
  
  在区机关工作的高书生先生说,现在的孩子挺苦的,从小就背着大书包,上这个班那个班。我觉得什么事都要适度,今天学钢琴、明天到野外玩玩多好,成天学习把孩子的灵性都磨没了。
  
  某报社记者刘小红女士谈到孩子上兴趣班不能盲目,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和爱好,而且有的特长班水平不高,当心把孩子带坏了。

  
  个体经商的吴宁说:“现在一些条件好的小学在录取新生时要看孩子有没有特长,迫使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想上特长班也得上。”

  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国梅说,从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学龄前儿童不宜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上特长班就是上课,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培养其技能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孩子非智力性方面的发展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是社会性方面,既现在说的情商。一些幼儿园办收费的兴趣班,无形中给幼儿心理造成了压力,也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有能力上课的孩子有一种骄傲感,没有上课的孩子无形中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对于将来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同时做家长的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特长”。一般来讲,特长即特别需要培养的长处,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可是,我们所认定的“特长”,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认为是适应社会发展

  所必备的素质。比如哈佛大学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也必须会钢琴上至少演奏一首世界名曲。如此看来,我们所谓的“特长”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一种生存技能,而是孩子提高其他能力的一种基本素质,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指导。家长不能依据自己的愿望盲目发展孩子的所谓“特长”。
  
  著名台湾幼儿教育专家许志虹认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可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好处。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不或可缺的,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更需要接近大自然。幼儿成才是多方面的,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的意愿,重点培养幼儿的性格及创新精神。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地引导、培养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9 14: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