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中国制造”的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已经深入许多英国家庭。中国货便宜,在英国大概已经尽人皆知,但普通英国人不知道的是,有些中国货在英国的卖价比其原产地还便宜。
我自己就有一段亲身体验:上次我去中国探亲,买了一双降价的“国产”名牌皮鞋,兴冲冲地穿回英国,以为占了便宜,不料后来在伦敦一家鞋店却看到同一个牌子的中国皮鞋,正价卖的价格,即使折合成人民币,也比那双在中国买的鞋便宜。
当时,我以为这仅仅是我的一次不典型的经历:可能我在中国时被花言巧语的售货员所骗--本来是超价推销,却说成是降价甩卖。但后来我与住在英国的华裔朋友们聊起此事,他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甚至总结出一套“购物要诀”:要买西方货,不能去中国买;要买中国货,也不能去中国买。
“要买西方货,不能去中国买”--这很好理解:西方的出口商、中国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海关,都要在产品上层层加价;但“要买中国货,也不能去中国买”
--这就很费解了:如果中国产品在国内出售的利润比国外还高,那为什么还要出口?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则中国商业记者撰写的报道,让我多少明白一点儿其中的“道道儿”。
这篇报道引述一位中国服装鞋帽业出口商的话说,一双做工精致的中国造真皮皮鞋,出口价格才4美元,“外商非常惊讶,简直不能相信。”
为什么这么便宜?该报道认为,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国出口商之间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他卖10美元,你卖8美元,我就卖5美元,这样"血拼"价格的结果甚至是“赔钱出口”。该报道称,目前中国不少商品的出口价格已经接近成本,有的甚至低于成本。
既然赔钱,为何还出口?该报道引述一些出口企业老板的话说:“卖到国外市场,虽然价格低,但可能很快地拿到钱,总能赚一些;但如果我们卖到国内市场,可能很长时间都见不到钱。见不到钱,厂子就无法运转了。”
我有一个好友在中国某出口大省的外经委工作,为写这篇文章,我与他通过一次电话。他也证实:“拿快钱”确实是许多出口企业“赔钱出口”的主要动力,但他又补充说,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外经外贸部门,为强调自己促进对外出口的“政绩”,也在鼓励出口企业的这种“赔钱出口”的做法。
中国一方面在“赔钱出口”,另一方面却在“舍命进口”:中国进口的外国产品贵得离谱,远远超过了中间环节应有的“层层加价”。
我还记得,去年年底我从北京去上海办事,临行忘带了我在英国买的飞利浦牌电动剃须刀,但我走遍南京路,看到的飞利浦牌电动剃须刀,没有低于1000
元人民币的,而我在英国买的飞利浦电动剃须刀,只有12英镑,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180元。幸好我在上海逗留时间不长,于是我平生第一次蓄须,回到北京后才对满脸胡须发动了一次“总攻”。
那篇中国商业记者写的报道也说:“与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相比,中国的进口商品却都是价格高昂。无论是手表、珠宝、成衣、鞋类、文具、食品等日常消费品,还是铁矿石等能源类产品,其进口价格都在不断攀升。一双出口皮鞋卖价为4美元,而一双进口皮鞋卖价却高达千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