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9|回复: 0

重塑大学灵魂 七成公众首推质疑精神和独立人格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8-9 0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 2008-4-29 00:02 上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大张祥龙教授说:“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考虑的大多是就业出国这种更实际的问题,缺少一种深沉的文化承担和高远的人生思考,大学不能成为培养职业技术的机构。”

    “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祥龙的一句话引发热议。北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中华文明古代教育的正脉嫡传”,应该立孔子像并重塑北大精神——张祥龙教授的观点引起舆论一片质疑:无孔子之北大就无灵魂吗?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近日,张祥龙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曾多次建议立孔子像,但马上就有人提出要“谨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本来以为立孔子像是件好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或明或暗的反对声音?”他多少有些不解。

    在北大立孔子像能否达到重塑大学精神的目的?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和新浪网教育考试频道联合开展一项调查(1682人参加),结果显示,41.0%的人认为通过立孔子像的方法可以达到重塑大学精神的目的,36.8%的人对此表示否定,22.2%的人表示“不好说”。

    众人眼中的大学精神

    “文化、历史传统、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是必须的,创新、批判精神也很重要。科大的学生学习都特别勤奋,这也算是一种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舒杨说。

    “大学精神是一种氛围吧,比如在广院里就能感觉到它的活力、年轻,大家总是热衷于参加学校活动,常常能见到拿摄像机拍片的人,这在别的大学肯定是看不到的。”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张亮说。

    “外交学院的校训里就有一句‘站稳立场、掌握政策’。外交学院主要培养祖国的外交官,而外交官神圣的职责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外交学院赵怀普教授说。

    公众眼中的大学精神是什么?本报在问卷中提供了若干所大学的校训,公众可以做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62.6%的人认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选择“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占59.5%,接下来还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9.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9.1%),“实事求是,敢为人先”(46.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42.9%)。

    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在北大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接受了本报采访,他强调今天的大学特别需要“沉静”、“清洁”和“定力”这三种精神力量。“当整个社会陷于喧闹,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沉静;当整个社会空气被腐败所污染,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清洁;当整个社会陷于浮躁,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有定力。”

    “现实的大学情况却是:社会喧闹,大学更喧闹;社会腐败,大学更不清洁;社会浮躁,大学更无定力。今天大学教育已经被实用主义所裹胁,其背后又隐含着虚无主义——除了时尚和利益,一切都不可信,不足靠,都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口号下放弃、抛弃。这正是腐蚀着中国社会风气和高等教育的两大思潮。其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和恶果,就是知识的实用化——拒绝一切和实用无关的知识,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与坚守。这是一种大学本性的丧失,大学教育的堕落。”钱先生说。

    他在为自己主编的《寻找北大》一书写的序中,更是直言“北大失精神”。他指出,这是北大之痛,更是中国之痛,也是我们每一个北大人、中国人之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5 10: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