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93|回复: 0

谎言的代价:不可逆转的逐渐丧失话语权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8

回帖

213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33
发表于 2011-7-1 15: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用

李小军/文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呢?很多人答曰:失去诚信。但我认为更进一步来看:不断重复谎言的代价就是失去话语权。这个道理在《狼来了》这个广泛传播的传统德育小故事中,有生动而简洁的描述。鉴于这个故事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里就不再说了。他告诉我们每个人:一再说谎欺骗大家,慢慢的,你说的话就没人信了,如同不能说话,你一定会死的很难看!而这就是对于谎言与话语权之间关系的最经典注解!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要弄清下面几点。第一:什么是谎言?这个不言自明,就是隐瞒真相,故意说谎话,以达到恶意欺骗他人的目的。第二:何为话语权?就是说话的资格,话语权听起来很吓人,貌似并经常表现为一种强权,但本质上他是很简单的。第三:如何失去的?如故事中所表现的,说谎只有造成一定的危害,或者达到了使人们不再相信的临界点,说话没用了,就会丧失话语权。

通俗的说:失去话语权,即就是失去说话的资格。但说话是人的本能,除了哑巴等外,是人都能说话,所以失去话语权,实际上是说了白说,也就是“说话没人信了”,就好像不享有说话的资格一样。简言之就是因说谎而丧失大家的支持。所以从根本上说,拥有掌握话语权的最终裁决权者,完全是说话人之外的受众,即大众。可以说通常所讲的话语权,就是一个处于人的相互关系中而非孤立的人的权力。

人作为群体的动物,人们互相之间的协作,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们之所以原意配合你,就是因为他们能信任你,信任的前提,就是愿意相信你所说的话。这是一种最基础、最古老的人类协作基础,它几乎是不依赖于理性而仅靠人的简单直觉本能发挥作用的。说的话没人信了,不仅是失去了信任,而且失去了向人们传达:人们对你生存的必须而提供各种协作的信息。失去信任的人,如果他说的话,还有人相信,或者还能使人相信,那么他就能再次赢得信任;而如果他说的话人们都不再相信了,那么他连再次获得人们信任的前提和可能性都丧失了,这种境地无异于被人群和平放逐!这种结果是不可逆,是没有机会补救的,一经发生就难以挽回,所以失去话语权的危害后果,远远超过失去信任。失去话语权的人,如同不能发出任何光线的物体一样,是必然要被人忽视的。

如上所言失去话语权的原因就是:说了很多等于没说的话。而达到这种结果的一般方式就是说谎成性,说的话使听者感觉毫无益处,甚至因使人上当受骗而变得有害。《狼来了》中,那个小孩一再说谎,就是如此。等他最后需要人们搭救时,他无论如何呼喊着说话,人们都当他说了白说!此时的小孩就是失去了话语权。

如何保障享有话语权呢?就是做与导致失去话语权相反的事情,即说实话、说真话。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信息渠道无数多,一个人或者组织是否能说真话,是人们首要关心的,说谎成性者,就是自取灭亡。谁白痴了会听你的假话呢?没有受众的自说自话,就是失去了话语权。当然,有人要举出专制时代的例子反驳我的这一说法了。的确,在专制体制中看似掌握暴力就掌握了话语权,拿枪杆子的人说的话谁敢不听啊?但是,如题的结论才反应了问题本质,说谎成性的统治者,无论掌握了再强大的暴力,如果人民一致抛弃了他,不听他的了,连死都不怕了。他的暴力如何起作用呢?如果那种观点正确的话,那么掌握绝对暴力的秦帝国,以及后来的无数继承帝国,又如何会失败呢?古话云“取信于民”就是要让人民相信他说的话,就是要在根本上牢牢的掌握话语权,而这句话也反证了我的观点。

纵观历史,话语权越集中,越依赖于暴力的时代,就越野蛮落后。反之,话语权越分散,越依赖于真实性的时代,就越文明发达。而后者就是人类的自由时代,言论自由是人人话语权均等的自由,言论自由制度也就是话语权彻底告别了暴力而由话语的真实可信度衡量的综合制度体系。所以说,言论自由度与谎言多少成反比,而后者与话语权公平程度成正比,言论越自由,谎言则越少,相应的话语权分配越公平。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言论自由,有助于减少谎言,也有助于实现更公平的话语权状态,而更公平的话语权,更能保障言论自由。这就是文明累进的过程。

如此这般,经过无数次复杂的言论自由交锋的持续累进,人类逐渐形成了现代辉煌的文明成果,也形成了不断接近真理的人类价值体系。公平的话语权下的言论,必然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是具有普世性的,不断走向更加理性和完善的言论集合。人们在自由的言论中为掌握话语权而争鸣,这足以解释为何普世价值会必然诞生,且必然会出现在自由社会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何自由是人的根本权利?为何言论自由是人类的基本自由?为何全力保障言论自由的国家如美国等会如此发达?

故而,谎言流行天下,话语权一家独大的中国,其自由程度,以及未来发展的前途,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在如此状态下与自由国家进行竞争简直难以想象。其结果为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历史,反复论证,多次重演,发人深省!而在中国的话语权体系铁幕重重,而占据首要位置的央视,其表现和境遇,不啻为观察中国发展变化的标本!同时他也是一个因说谎成性而不可逆转的逐渐丧失话语权的典型。
改革开放前,人们都有体会,那时候几乎是没有什么自由的。那时的央视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以毫无风险的公开说谎,因为其他人几乎没有话语权,而不必担忧谎言被人揭穿遭致质疑,即使谎言露馅也因为没有其他竞争者而有失去话语权之虞。

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首先松开管制,有了一定的自由,随后各方面管制也放松了,话语权的央视垄断逐渐解体,言论自由有了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快了这个话语权解体、分散的过程。除了不断强大和开放起来的其他媒体的竞争外,可以说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获得了部分话语权的央视话语霸权的挑战者。他们质疑、揭发、批判央视的谎言,讥讽央视的虚伪,揭露央视这个吼舌的谎言制造传播者的本性。于是在言论自由的护佑下,央视的权威不断减损,他的节目大范围的被人抵制,他的正面舆论逐渐成为人们的笑柄,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耻笑!

这正好说明了中国处于一个向自由民主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发展和推动这种粉碎话语霸权等特权的趋势,首先使每一个人分享基本的话语权,再争取更广泛的自由民主,进而逐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和平转型,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国家进步的最佳道路,是所有追求真理和社会进步的国人的职责。但是,最近出现了某个以高雅的名义公然控制有限的言论自由的阳谋,居心叵测,是格外值得国人警惕的!

下面以一个突发的新闻做例子,再次说明本文题目的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流氓谎言家在这个走向自由的时代,四面楚歌,无可奈何的逐渐失去话语权的窘境!

2月9日元宵之夜,央视新址某楼突发火灾。此事在当天21点04分第一时间由网友以图文形式发布在某互联网论坛上,不足1小时点击超过10万次,而1个小时之后,新华网快讯才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这个优先发布真相的网站,这次无疑从妄想继续说谎,掩盖真相的无耻央视们手中夺得了话语权优势。也说明在人们渴求真相的信息时代,除了谎言外,反应迟钝也极易丧失手上的话语权。

21点48分,凤凰网也发布了环球时报记者的新闻稿件《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大火》;同时,其他国家的媒体,如日本朝日新闻,法国路透社等都立即进行了详细报道!而央视等媒体,遮遮掩掩,含糊其辞,说谎本性不改,更可耻的是某部门竟然启动了全国性的舆论封锁控制,意图引导舆论,掩盖举世皆知的突发新闻。这与其他媒体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简直是自曝其丑。其他自由媒体,在与央视们的竞争中,又一次赢得了声誉,又一次动摇了其话语霸权,教训了无耻的谎言家。

据信息发布时间的显示,网友以图文帖形式爆料火灾发生时间比媒体发布新闻时间快出逾40分钟。这样的事实生动的说明了,信息时代,与不可逆转的逐渐丧失话语权的央视们相比,普通人民才是话语权的最终掌握者,而这就是自由民主的之所以是人类普世价值的要义。并再一次告诉人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人和组织的权力只能由人民授权,人民无授权,即无权力,人民授权多少就有多少权力,人民天然保留所有未让渡的权力。未经授权而行使或者胆敢侵夺民权的,都是人民之敌!公然说谎,愚弄人民,侵夺人民言论话语权的下场,就是不可逆的失去话语权。这是一切权力者享有权力时,必须学会的第一黄金法则!

令人惊异的是,上述浅显的道理在某些时候,如上述新闻发生后,却被公然践踏。那么大的烟花就燃放在那里,那么多的人目击,那么多的证据满世界飞,某些人真是疯狂愚蠢到了极点,不让人报道,不让人看,不让人议论,公然侵犯国民权力,这样的行为简直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难道这样就能进行所谓的愚论导向了吗?

真是可笑,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争夺尚嫌不及,竟然有如此蠢行,拱手让出自己仅存的话语霸权。如此的不自爱,怪不得被人耻笑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监!

央视等吼舌们,如果再不悔改,继续假装媒体,继续肆意说谎,那么曾经制造的所有谎言的报应,一定会不客气的叫你记住:说谎的代价就是不可逆转的逐渐丧失话语权,直至于无,而被人民如同扔垃圾一样,无情的抛弃。知道不?你已经不是第一个了!

在人类社会,丧失话语权就意味着毁灭。一切人和组织都必须铭记《狼来了》的典故,永不说谎!只有说真话,并坚决的捍卫说真话的自由制度,才有人们的支持,也才有未来!

出处:
http://imhanai.blog.163.com/blog/static/859061782009111101945975/ 永久地址: http://www.anti-cctv.net/feed.asp?q=comment&id=3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1: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