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回眸(171)反思蒋中正
(希望之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联结收听
明居正: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的现场,我是主持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我们在前几集因为台湾开放了大陆客人来台湾观光,所以引起了两蒋的话题,但是我们比较着重谈了蒋经国,我想现在该是时候来谈谈他的父亲蒋中正。
说起蒋中正他不是一个容易谈的题目,那么我们若检视一下他的大部分资料,在海峡两岸看他都是一个比较负面性的人物。今天我倒不准备全面去谈谈蒋中正,也不准备全面评价他,我想比较着重谈谈就是蒋中正跟台湾之间的关系,跟一些一般人不太容易察觉到的事情。
不过第一个部分还是得先从台湾人对蒋中正的负面评价开始谈起,在台湾社会里面你如果要跟一般人谈到蒋中正,我想基本上还是看省籍:外省人对他一般来说正面的比较多,负面的比较少;本省人里面恐怕就负面占的比例会比较高,而正面会比较少。
导致说在台湾社会里面,对蒋中正负面评价的,我想有几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当然就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这个事件我想各方面论述都很多了,当然我们最 先看到蒋中正的日记在美国开始发表了,因为他的这些日记,他的后人把它交到美国的一些大学去,那么每10年发表一段,最近刚好发表到有关“二二八”的部 分。那我们看见其实他在“二二八”是非常痛心的,他也在日记里多次责备陈仪,也希望说怎么样去改变。
但是当时因为他在大陆里面战乱频仍,他 跟中共之间战局胶着,甚至很多地方开始要吃败仗,从他日记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心力在关切大陆的战局,他只希望陈仪帮他稳定台湾,但他倒没有很明确的说希望 陈仪怎么样去杀人,怎么样镇压等等,那倒完全没有;他倒是责备陈仪说,你的手法不对,使得台湾社会开始动荡什么等等,这样是不好的。不过一般人都认为他要对“二二八事件”付出最大的责任,当然这个问题将来恐怕还有讨论的空间,我们就说到这儿了。
第二个,在台湾社会里面对蒋中正有负面评价的跟他到台湾以后的统治手法很有关系。他统治的手法我们今天回头看过去是比较专制的,是比较权威的,有些人认为说他是“白色恐怖”的代表,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们后面再说。
不过在他统治的时候,台湾不民主,当时空气比较肃杀,比较紧张,这倒是不争的事实。我自己这种年纪的人,在他的统治下过了大概不到前半生吧,差不多1/3左 右的岁月。我自己回想起来那1/3的岁月里面,应该说空气是比较紧,当时我们讲话是比较谨慎,我们晓得政治上是有些压力,很多话不能随便说,甚至自己不敢随便想。
跟现在台湾的民主化跟自由化的空气相比来说,当然不能说天壤之别,但确实有个截然不同的差距,这句话倒是可以成立的。回想起来我自 己也觉得在那段时间生活,空气比较肃杀,不像后来就逐步逐步开放,现在当然百无禁忌。所以我相信很多本省同胞因为所属地位不一样,对蒋中正这段时间的统治 有负面的评价,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三个部分,台湾的人对蒋中正有比较负面的评价,其实有个原因恐怕一般人还不一定感受得很强烈,就是认为他是个打了败仗的人,他是一个败军之将,所以大家对他有一点点轻视。
反过来说,如果他是一个常胜将军,他统治台湾的话,统治到这么严密的话,可能大家还不会有这种反感。就因为他打了败仗,统治这么严厉,所以大家对他可能就是 轻视加上痛恨,这种很复杂的感觉。这些倒都是不争的事实,也不需要去辩护,那么我们指出来就是了,这是台湾社会对蒋中正有比较负面评价的3个部分。
再来我们要看看,这种负面的评价从哪里来?其实你要仔细追溯的话,应该跟蒋中正他个人的成长跟他的政治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他的背景稍有了解的人都晓得,他出生于满清的末年,由于当时的朝政开始腐败,中国面对外国的侵略基本上一筹莫展,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没有办法救中国。
那么当时他也是热血青年,也想要救中国,他选择的道路是跟着孙中山走。接受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国民党,最后慢慢地在中国国民党权力竞逐中逐步上升变成了高层。
他的经历从他年轻的时候开始看,他的革命思潮是非常强烈的,他革命的第一个对象不用说就是满清,因为那时候代表了当时中国腐朽的、没落的、跟不进步的重要的象征,所以他也在很年轻的时代参与了反满的运动,当然最后他在胜利的列车上面。这是他的第一个经历。
第二个经历就是虽然满清推翻了,但是孙中山理想的中华民国却没有能够建立起来,虽然说建立了,但实权好像前面在袁世凯的手上,后面在军阀的手上。孙中山到晚 期想要解决袁世凯之后留下的军阀问题,想要真正统一中国而未能如愿,这个重责大任最后就落在蒋中正身上。所以蒋中正政治生命中,第二个阶段就是反军阀。
那么反军阀的手法非常简单,我就直接出兵去打,这就是他后来讲的“军政时期”,孙中山当然也讲过这个观念。换句话说,要用武力重新统一中国,这件事情回头看 过去好像很容易,好像他回头向北方打,打了2年半、3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非常的快速,可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是非常凶险的。
国民党的兵力比起军阀是比较弱的,甚至国民党总实力比起各地方割据的这些闻人或省长来说都不算是很强的,而能够逐渐突破逆境一个个打败下来,统一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个经验对蒋来说,应该是满重要的生活中的烙印。这是第二个部分。
第三个部分就是跟俄国之间的互动。俄国介入中国的政局从满清末年开始,现在因为列强退去了,到了民国初期的时候,俄国的力量开始兴起,不断介入中国的事务, 在中国的北方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渗透,然后培植共产党。所以当时蒋中正反俄的心情是非常强烈,这跟他执政初期就是民国统一后的初期,跟俄国在北方边界有过几 次战争分不开关系,当然对他后来的政治观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第三个部分。
第四个部分就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当他已经变成了中国的领导人,正准备继续进行中国的建设,各方面推进的时候,这时候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了。先是侵略中国的东北,再来是华北,再来就逐步进入了整个中国,所以蒋中正在大陆生活的后面很大一部分在跟日本作战。当然前面的反俄,后面的反日,在他的理解当中就是反对帝国主义。
反日的战争在1945年在国际的帮助之下打胜了,但是中国的局势立刻糜烂,因为国共的内战重新开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竟然一败再败,就丢掉了整个大陆的大好江山,退到台湾来。
所以,这么一种政治人物,从他跟随孙中山革命一路崛起,到顶峰的时候,突然间一下摔落,这对人的打击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所以对他人格的塑造来说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这些事件最后都反应在他对台湾的统治方式上面,比较不好的那一面就是威权的统治。
但有一个正面的因素我们必须看见,就是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决反对的立场跟态度,这一点当然最早是起于国共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可是从蒋先生他的很多纪录来看,他还不是说一个很单纯的一种意识形态对抗,甚至有人把他划约成说他是为了追逐个人权力,不完全是这个样子。
他认识到权力是落实他理想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或必经之路,或是必须要的一个东西。但是对他来说,反共另外有一种道德上的意涵,这点是大家常常忽略的。我们从他的日记、文稿,从他的很多东西当中你可以看到,他在讲到反共的时候,他是把它当成一种非常神圣的道德上的对抗来看待。
我们这么说并不是美化他,你从他的很多作品跟文稿当中可以看到,他认为共产主义比较邪恶,共产主义对人类的道德破坏比较严重,对文化破坏比较严重,对人性的摧残、践踏比较严重,他从捍卫这些价值观的角度上去反共的。这些精神后来在台湾真的是非常的落实,当然这种东西一推广到社会上的话,就难免庸俗化。两个地方表现这种庸俗化最清楚。
第一个就是反共教育,我们那个年代,从小到大受的应该说是很完整的反共教育,所谓“完整”就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里面都有反共的一些课程,那么这些课程贯穿在很多学科当中的,这是第一个部分。
这个地方做多了就难免庸俗化了,弄到最后又没有很多很高明的人才,不断的在文字上或理论上去推进它。
第二个部分就在社会教育上面,除了在正规的教育上他进行反共的宣传或反共的教育之外,在社会的这些文宣上,当时的台湾社会反共也是非常明确的。
那么一旦到社会上推广,然后你要天天讲、经常讲,那难免庸俗化,所以很多话就开始“教条”式的,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重复。但是重复多了之后,大家至少确定一件事情,大家晓得共产党跟共产主义不好,我们必须反共,否则我们就会很痛苦。
当然台湾这些人习以为常,回头去看也不觉得怎么样,大陆朋友来到台湾这边看的时候可能会有两种感觉:第一种感觉是觉得刺眼,你们怎么这么说话;第二种感觉就 是说,你们运气真好,幸亏你们反共,所以你们日子才过得这么好;你们要不反共,跟我们一样的话,那你们过的日子跟我们相同,那就很痛苦了、很惨了。
换句话说,我们过去讲的这些,大陆的不管是“三大改造”或者是“五大运动”,然后“反右”、“大跃进”、“三面红旗”乃至“文革”等等,那可能我们全套都得经过,那个日子就非常非常悲惨。
所以,蒋中正的这个反共带到台湾来之后,对他来说固然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对台湾来说却是阴错阳差,从另外角度来说,保住了台湾,使台湾不受到共祸的侵害。当然讲到这里,有人心里还是不很舒服,因为他不喜欢蒋中正,所以他说你们不来最好。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头演讲的时候谈到这个话题,有一个本省籍的老太太,她立刻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她说“如果当时不是国民政府来台湾,不是蒋中正来台湾的话,那来的就是共产党了”,她一句话非常简单,她把问题的本质提出来了。
蒋中正的反共当然也表现在后来的反苏俄上面,譬如一直有传言说,在70年代苏联方面希望对抗中共,想跟台湾租借军港什么等等,可听说蒋中正先生拒绝了,然后中共方面知道蒋先生拒绝,还竖起大姆指佩服他说“这是个好榜样,在民族主义上面,你都没有任何的亏欠”。
但是蒋中正他不是完全出于民族主义考虑这件事情,回头看蒋中正拒绝苏联是因为过去他跟苏联共产党打交道一直没有占到便宜,一直是吃亏的多。所以从反共的角度来看,他延伸到反苏的部分。
所以这件事情对台湾,我们只能一句话说完,就是反共阴错阳差对台湾带来很正面、很好的结果,当然台湾人现在回头去看,未必会体会得很深刻,可是我们从历史上看,这点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
那么从这里引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蒋中正他反共,他从什么地方去反共呢?我们刚说他从道德的角度去反共,他还有一个新的面向就是文化的角度,他从文化去反共。
当然他退到台湾来之后,他痛定思痛的想:我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据说他在阳明山训练这些年轻的军政干部的时候,他问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国民党处处打不赢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比我们厉害?他从答案当中去寻求怎么样去对付共产党的一些灵感。
到了6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中共在大陆上不是搞文化大革命吗?搞文化大革命回头去“破四旧”,去破坏中华文化的时候,他倒找到一个重要的灵感就是你们破坏中 华文化,那我就要复兴中华文化。这其实是他来台湾以后一直在推动的事情,只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口号,现在却塑造成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就是:“复兴中华文化 ”。
当然很具体就是把《四书》、《五经》拿来给小朋友去读,其实当时没有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只不过我们读的已经不是完整版,我们读的是经过筛选的,不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完整。
我还记得当时念高中的时候,我们有一本书叫《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本《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简单的说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里面一些重要篇章抽出来让我们念。
我们不但要念还要考试,一切东西进入到考试的时候,那就很进入人心了,就变成说我们这代人里面,价值观当中很重要的部分,而这点就是台湾社会落实中华文化的很重要的一个面向,当然落实中华文化在台湾还不只这些东西。
在老蒋先生统治台湾的时候,他很重视中华文化,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另外就是在社会上我们看到的,就是谈中华传统文化那些文字、文章非常非常多,乃至当时广播跟电视节目里面也经常在讲这些东西:“忠孝节义”或者“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维八德”等等,我们讲得非常的多。
所以我们这一辈人在台湾生活的时候,当时应该说是大量时间是浸润在中华文化的这些价值观里面,它对人格塑造各方面来说是有比较大的好处的。
当然如果大陆朋友来台湾看的话,可能还会看到一点就是台湾的故宫的文化保存很好,我不只一次听到大陆朋友讲说,这东西还好被你们带到台湾来了,如果留在大陆,早就被红卫兵一个“破四旧”就不晓得搞成什么样子了。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话,但是这些表现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老蒋总统领导之下对文化的重视。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就是对教育的重视,老蒋总统自己是一介武人出身,但是他对文化和教育的尊重还是满明显的,当然我们后来在他的日记里面看到就是说,他对当时大陆上这些文人没有太多好话,他说这些文人都是阴一套、阳一套,然后表面一套、底下一套。
他认为说这些文人,是非分不清楚,他们看不见真正的善恶、是非跟对错,所以他认为很多这些文人不管是大学教授也好、或说一般社会上的文人也好,很多对反共这 个问题是不够坚定的;一旦反共不够坚定,在他看起来,“大是大非”就不明确。所以他认为到了台湾之后,台湾一定要特别重视教育,这也出现我刚刚前面讲的反 共教育很明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除了反共教育之外,老蒋总统对于一般的正规教育,他倒是相当注重的。你看来了台湾之后,我们本来就有6年的国民教育,从6岁开始到12岁,有6年的国民义务教育,也就是基本是免费的了,家里出的钱数是很少的。
后来再过了几年之后,大概到台湾十来年之后,台湾经济慢慢富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推动9年的国民教育,也就是把原来6年的国民教育再延伸了3年,就是小学6年之外还有初中的3年,9年国民教育。
当然很多人觉得说9年国民教育不是一下子就见到效果,没有错,不是一下子见到效果,可是如果说国家负担从6年延伸到9年义务教育的话,那对家庭来说,负担降低很多。
对这些学龄的学生来说,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少考一次考试,然后可以直接进到中学去读书,所以他的教育就延伸而完整。当然台湾教育还有一个你说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就是很公平。
中国人的社会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了台湾之后也还是这个样子,因为他毕竟还是中华文化浸润的社会,所以既然说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话,那怎么样去做到“均”呢?就是大家在教育机会上的均等。
所以从6年到9年,这9年的国民义务教育完了之后,进高中跟进大学要公平,要怎么公平呢?要考试。所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联合招生,一要联合招生、一要公平,到最后就僵化,所以教材跟教育方式开始僵化,这种注重教育当然有好有坏,但是这是中华文化的延伸,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啦!不过回头看过去,像我们这一辈人乃至比我们小大概十来岁这些人,在台湾受的教育应该说是完整而不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我们可以从台湾过去历年来的经济表现,台湾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国际上的表现跟台湾这些人才出国读书。当然很多是在台湾就没有办法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了,像我们这些年纪前后的人出国的人很多。
出国之后到美国、欧洲、日本追求更高深的教育,有些留下来了,就变成当地社会的中坚,他们进入到当地社会,在知识面上没有什么困难,在语言上或许有一点不适应,但在知识面上不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台湾教育的确比较发达。
从现在回头看过去,台湾的教育对社会的安定、对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坦白说,还是老蒋总统当时打下的基础。
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过去谈到这个部分,大家都觉得说大部分是经国先生的贡献,其实不是的。我们在过去讲到说,台湾经济发展最早最早的 时候是搞土地改革。大家记得吗?我们在谈土地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说,台湾的土地改革跟世界很多国家、跟中共治下的中国大陆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台湾土地改革 基本和平而不流血,这点非常突出。
所以我才说你不要看老蒋总统是一介武人出身,其实他不是那么爱杀人,当然在台湾,他手上是有血债的,这点我们也不能否认。不过相比来说,他比较不爱杀人,否则我们看到土地改革就应该是一个血流成河的土地改革,但并没有这样子,所以反证了我们前面的论述。
那么后面的对外经贸也好,或者经济建设各方面,坦白说,老蒋总统是有他的贡献。不过我想在台湾,要说他正面的东西不太容易,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只能谈到这里。整体来说,老蒋总统对台湾有他正面的贡献,但是也有他负面的部分。
(据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中原大地世纪回眸》节目录音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