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31|回复: 1

中国家长应向西方学什么?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9-20 06: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 2008-7-14 21:26 上贴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6: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子 教育儿子的好帮手

于 2008-9-12 22:29 上贴

儿子瓜瓜5岁时,俨然一个男子汉了,到处“伸张正义”,给我们惹是生非。去幼儿园接瓜瓜,发现他气呼呼的,老师也一脸不高兴,说:“瓜瓜又和同学打架了,把小朋友推倒在地上!希望你回家后能好好教育他!”
回到家,瓜瓜没有丝毫悔意,依然撅嘴瞪眼的。


     “瓜瓜,为什么推小朋友啊?”我轻声问道。


     “他偷偷换了我的大苹果!”瓜瓜气嘟嘟地撅着嘴,强调了“偷偷”二字,说:“也不跟我说一声,就偷偷把他那个小的换给了我。”


     原来如此,瓜瓜打架就为了这点小事,我说:“因为一个苹果就和小朋友打架,我看是瓜瓜不大方。你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没成想,瓜瓜不服气地说:“孔融是愿意的!我也愿意把大的让给他,可他得好好跟我说,不能偷偷换。妈妈你不是也说,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吗?”


     我一时语塞,儿子说得多好啊!就在我琢磨着怎样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的时候,目光落在了家里梳妆台的镜子上,顿时灵机一动。


     “瓜瓜,过来!”我把瓜瓜拉到镜子前。“快照照镜子!”

     我问:“看见了什么?”


     “瓜瓜和妈妈。”


     “镜子里的瓜瓜是不是样子很凶啊?”我又问。


     “是的。”他有点不好意思了,低声说。


     “瓜瓜的样子是不是很吓人?小朋友要被吓坏的。再有,就是小朋友不对,瓜瓜也应该笑眯眯地给他指出来让他纠正才对呀!而且一个苹果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瓜瓜可是一个很大方的小男子汉啊!”


     “哦,妈妈,是不是我的脸很吓人,他才不跟我好好说的。我要跟小朋友说‘对不起’。”


     周末,瓜瓜爸爸参加同学聚会,很晚也没有回来。我很生气——这个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工作、家务,还有瓜瓜,他怎么可以什么都不管,全交给我呢?实在气不过,我拨通了他的手机,大声对他吼:“你马上给我回来,9点以后我就反锁门!”放下电话,我坐在那里生闷气。


     “妈妈,你过来一下!”瓜瓜叫我,一本正经的。我没好气地问:“干吗?”“镜子里的妈妈那么凶。一点都不漂亮,瓜瓜喜欢漂亮妈妈!”瓜瓜将我拉到镜子前做着鬼脸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9 23: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