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782|回复: 0

央视实习总结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8

回帖

213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33
发表于 2011-8-14 17: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用
2008年8月25日至12月31日,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采编部交通组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交通组主要负责报道铁路、航空、公路、文物等方面的新闻。在这段时间里,我协助记者采访编辑了《共享奥林匹克同为生命喝彩》、《古建焕新颜 参观无障碍》等30多条消息类新闻,也随记者飞往安徽、浙江、陕西、福建等地进行了数次连续报道。这段经历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初步了解了记者的工作状态。有人说记者工作累,这是事实,但是我想没有哪份工作是不累的,关键是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没有觉得快乐。

日常工作:在观察中学习 在实践中进步

初入工作单位,没人有时间手把手的教你,所以就必须靠自己细心的观察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记者的工作相对自由,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的就是英雄,不用坐班。这对于性格相对自由的人来说是个好选择。跟记者一起出去采访,实习生的工作一般就是在旁边举举话筒、拎拎包之类,不过只要细心观察记者的整个采访过程,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1、在没有选题可做的时候可以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找,思考如何用电视画面表现。

2、一般在采访之前,要定个报道主题,心里有个大概的谱,这样采访就不会盲目。如果采访时发现和预想的有出入再改也不迟。而且在采访前也要想好大概需要哪些镜头,否则缺素材的话会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麻烦。

3、采访前要有充足的准备,如果是采访人,要阅读他的主要著作,了解其观点。提的问题可以是“您以前说过……,您现在还这样认为吗?”等。

4、新闻要有新闻点,也就是新闻由头,比如要表现改革开放后北京的公共交通线路的增多,就可以拿着一个刚刚印好的地图说事,说“我手里拿着的是刚印好的北京第几版地图,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地图的变化也折射了北京公共交通的变化”。思考一下找的新闻点是否够分量,找到它与众不同之处,而且一定要有画面表现。记者的“体验式采访”,一般用于正在进行的事件,可达到更直观的效果。如残奥会时北京地铁里的无障碍设施,记者就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以便让观众有更直观的印象。另外就是做新闻要将其放进大背景里,比如奥运会之类。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做新闻,意义自然提升,受关注度也会提高,不要孤零零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5、消息类新闻需要被访者精辟有力的话,有时被访者同样的意思会说几遍,这时最好做个场记,第几遍的能用,这样有利于后期快速编辑。

6、涉及到数字的新闻一定要在现场确认好,保证新闻的准确性。

7、在采访重要人物时一定要与其确认职务等信息,这是需要打字幕的,同时要获得其电话号码,这样有利于在写采访稿和后期编辑时确认重要信息。

8、采访时话筒不要离被访者太近,这样被访者就不会太紧张。而且首先自己不要紧张,以唠家常的形式,要替观众问问题,“你觉得观众想知道什么”。

9、尽量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让老百姓都能看懂。

10、对于调查性新闻,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提老百姓的疑问,要有解读。

11、单独的报道形不成影响力,系列报道才好发,必须集团作战。

12、讲故事的方式比较适合民生新闻,比如要表现一种现象,可以找一个处于这种现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由点到面,由浅入深。

13、在写采访稿时要最先突出最重点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怎么样)。

电视语言要简练易懂。导语中少用形容词。

14、进行报道时,观点要平衡,要有来自不同方面、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

15、遇到发布会,最好可以在现场提问,这样就有独家,如果没什么事情,可以等发布会完毕再走,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6、新闻要有细节,不要全是概括性的叙述。

17、记者出镜一定要有信息量,如果特别简单的可以在解说里说的就不要出镜,如果复杂必须出镜的就要移动着说,绝对不能“以说代看”,记者看到的,解说提到的一定要争取拍下来。

18、新闻要突出“新”,可利用换角度、换主题、换思路的方式。

19、新闻工作者平时要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更好。

20、如果足够有心的话,可以在每次采访回来时写采访笔记,并且认真保存自己的所有采访稿,这样每天都有个记录收获会很大。

记者这种职的确要求从业者要具有高素质,不但是业务素质,也包括做人的基本素质。每天要和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想要高效率的完成采访任务,让被访者愿意说、说的多,就必须首先让人家喜欢你。根据我的长时间观察,在这一点上组里的李老师做的最好。首先,她的个人形象很好,因为她主要跑铁路的新闻,打交道的一般都是铁道部的领导,所以她十分注意个人形象,每次采访都打扮得职业又得体;同时,她说话也很得体,无论何时都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不会轻易打断对方,这是对人基本的尊重;她总是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比如她打电话时经常说“我知道您工作也很忙,我也不想打扰您,但是这个数据实在是只有找您才能核实……”“您的话给我特别大的启发”“我也理解……”“我也不能不着急”等等,这些都是细节,但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记者,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突发事件:随时待命 兵贵神速

我所在的交通组也是中央电视台的突发事件组,地震、雪灾这样的大事都是我们组的记者冲在第一线。带我的记者霍小娜告诉我,组里记者都是24小时开机的,随时待命,她曾经几次接到电话让她在几小时内赶到机场,所以她家里有个箱子是装好了出差的东西常备的,接到电话拎着就可以走。在我实习的四个月里也遇到过几次突发事件,有奥凯航空突然停航事件、“10·29”陕西澄城县矿难等等。其中奥凯事件我没有到现场,只是当晚被叫到组里听同期到凌晨3点。而“10·29”陕西澄城县矿难我是随记者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突发事件+负面报道”,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

10月29日20时左右,澄城县尧头斜井发生瓦斯爆炸,井下当班作业36人,其中7人安全升井,29人被困井下。30日下午我们临时接到通知要赶赴现场,我回寝室简单收拾了东西就跟随记者霍小娜和摄像李国光一行3人赶赴机场。在去机场途中,小娜老师在不停的打电话,联系直播车、让同事上网关注事故最新进展向她汇报、给她在当地认识的人打电话确认住处等等。很可惜她的电脑没安无线网卡,不然就可以利用在机场等飞机的时间来搜索相关信息,制定采访计划了。这点是我觉得她应该在以后的采访中改进的地方。当晚8点,我们登上飞往陕西咸阳的飞机。我在飞机上大体列出了需要采访的各方人员名单和采访提纲,下了飞机我们就直接打车赶往事故发生地——渭南市的澄城县。

当晚浓雾弥漫,道路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我不由胆战心惊,想起在北京石景山公园看的一个恐怖的3D电影。但看看带我的小娜老师似乎镇定自若。其实记者真是高危行业,做这一行需要有临危不乱的强大心理力量。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陕西澄城县,被安排住在事故处理组指定的宾馆里。他们将记者统一安排在一个宾馆,将处理事故的领导安排在距离较远的另外一个宾馆,给我们的采访造成了一定麻烦。到宾馆的第一件事是确认直播车是否到位。幸运的是,直播车比我们早到。第二件事是向事故处理组要新闻通稿,他们给了我们三篇通稿,大多是领导讲话,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信息含量较小。我将三篇通稿里的有价值的信息整理出来交给小娜老师,内容包括当时救援情况和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如发生事故的煤矿的大体情况之类,自己也梳理了一下思路。这些为第二天《朝闻天下》的直播做了必要的准备。第三件事是与事故处理组联系让其派车在第二天凌晨带我们去矿上,因为发生事故的地方毕竟是个小县城,想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对地方必须有人带路。第二天凌晨四点我们起床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天很黑,令人气愤的是,昨晚答应的很好的那位领导睡过头了,并没有起床,我们就只好在夜色中拦了一辆当地的出租车赶往事故现场,直播车尾随在我们后面。

到达现场后,发现那里的道路狭窄,直播车只能到门口,根本开不进去。我们只得拉了一条长线连接摄像机,小娜老师就只能在矿厂口出镜,但是毕竟这样的现场感就不那么强了,如果能开进去,在矿井口出镜相信效果会更好。我们到达后马上跟矿上领导联系直播时的采访事宜。当时天还没亮,矿上的人员构成又复杂、神色各异,似乎各怀心事,我们也顾不上这许多,找到了事故处理组的组长,了解了一下情况,并说明了我们一会儿直播要提的问题,让他有个提前的准备。可到直播时他说了很多官话套话,信息含量极少,后来听说导播忍不了了,就让小娜老师将采访及时结束了。事实证明,还是应该在直播前先让他回答一下,了解一下他的思路,还要反复强调不要说官话才行。

直播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前方记者必须与后方的编辑和主持人提前沟通好才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在直播中出差错。我不停的给后方的编辑打电话,确认开始直播的时间,确认主持人问的问题和问问题的顺序,确认是否收到前方信号等等。还好当天的直播还算顺利。在那以后的几天里,我觉得就是在跟事故处理组的人在斗智斗勇,他们开会研究救援方案的时候从来不让我们去拍,或许人家有人家的考虑,但是记者就会很矛盾,想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动脑子,想办法。我没事就在他们开会的小屋门口转悠,门外有两个大汉把守,任何人都休想进,除非把他们负责媒体接待的人叫来,让他进去叫领导出来才能采访几句。但是我坚信,只要不离开,就可能会有收获。机会还真让我抓到了。我们在那守着的第二天,会议进行中时,有一个人出来打电话,我跟在他身后听,就听他说刚找到10位矿工的遗体,我马上回去告诉了小娜老师,小娜老师又马上找到他确认,看到记者已经知道了他也不好不说了,就确认了,结果小娜老师马上联系直播,发布了这个消息,使中央电视台成为发布这条消息最快的媒体。

有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这个意思,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还真有点后怕,我经常就一个人在黑乎乎的矿上跑来跑去,联系采访、确认信息,不是天还没亮就是傍晚十分,小娜老师要忙直播有时也顾不上我。但就是凭借这股劲,我第一个要到了矿工死亡名单,还独立采访了事故善后处理组组长,这些使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记者。陕西的这次采访经历给了我不小的锻炼,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当记者的辛苦和艰难,当然也有采访成功、争取到独家的喜悦和成就感。

实习琐事:在无聊中找乐趣 在琐碎中找规律

刚到交通组时,刚好赶上奥运报道结束而残奥报道还没开始的时候,组里记者的任务不是很多,我们又一下子去了六个人,难免出现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的情况。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每天在记者眼前晃来晃去,很可能会让人觉得我们很烦很多余。还好组里订了很多份报纸,我就每天抱着一堆报纸找选题,还拿笔在上面勾勾画画,看到有关于铁路、航空、文物等方面的有价值的新闻就把它推荐给记者,这样我自己有事情做了,也会让记者们觉得我很勤快。带我的记者抽时间向我简单介绍了央视内部新闻上传系统和对编机的使用方法,我就找时间去练。在最初几天无事可做的时间里,我把带我的记者霍小娜08年所有的采访稿都看了一遍,仔细揣摩她的行文结构,让脑海里有个大体的构架。事实证明,这对此后我写稿件有很大帮助。

可能很多实习生在刚进一个新环境时,都会遇到被要求做一些琐碎的事情的情况,我也不例外。在交通组实习期间,我做的最多的琐事就是听同期、贴票和取东西。听同期是件相对无聊的事,将记者的采访内容打在电脑里,这样有助于记者梳理采访思路,找到被访者说出的新闻点。这本应该是找速记员做的事,可是实习生一去,这种活就很自然的落到我们头上。我的最长记录是连续听了6小时的同期,最后腰坐直了,手打酸了,眼睛也累的不行。曾经感觉很不耐烦,但是我也在时刻提醒自己,实习就是这样的,如果这些小事情都没耐心做好的话,记者怎么放心让你做重要的事情呢?后来我就在听同期的时候仔细理解被访者的意思,然后自己梳理一个思路,等到记者写稿件时再将自己的思路予以验证。同时,在听同期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因为央视的采访对象通常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思想和认识往往都具有指导性意义。

贴票和帮记者取东西其实就更无聊了,每次做这些事我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经历了一小段时间的内心挣扎后,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将这些琐事做好。其实只要把心态调整好,无聊的琐事也可以做的津津有味。贴票的程序比较复杂,先要打出表格,然后将各种发票贴在上面,然后还要填一系列的表格,有的发票还要上网打印确认为真的单据。说实话,实习生大多是抱着要学习新东西的心态去的,在被要求做这些琐事的时候心里难免会有怨气,但是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万事皆学问,好好思考,这种琐事可不可以做得有条理,可不可以做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人是需要慢慢修炼的。就算实在找不出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也可以边干活边用MP3听听音乐或英语,算是一种放松。总之,无论是多么琐碎无聊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收获。踏实一些,不要好高骛远,任何人刚进社会都要从最底层干起,放下架子,积极主动的找琐事干,而且要干的有条理,干得出色,大家都会看在眼里,很快重要的工作就会交给你了。

为人处世: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实习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实践的场所,它可以允许你犯错误,但自己不要允许自己犯两次同样的错误。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经过四个月的实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最重要的是要踏实谦虚的认真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才是真理。

2、微笑,尽量保持微笑。无论实习单位交给什么样的任务,记住微笑接受,不要有任何怨言,因为实习期的我们都还没有抱怨的资本。

3、不要被动等待,要积极主动、眼里有活。很多时候,只要你能恰到好处的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就能脱颖而出。

4、少给别人提意见,除非别人问你。

5、不要随便评价别人,夸奖别人也要慎重,尤其在实习期,隔墙有耳,人际关系这东西真是比较复杂。“多做事,少说话”总是没错的。

6、如果否定了一个方案,一定要再提出一个有建设性的意见,否则就不要轻易否定。

7、不要炫耀,即便自己的经历真的很好,得到的真的很多,也不要随便在同事面前炫耀,别人不问就不说,如果问了就轻描淡写的说一下。让别人嫉妒你不是好事。

8、千万不要轻易跟别人发火,因为人家会记得很清楚,而且会记很长时间。

9、每天比别人早到一点处理一些琐事,制定整天的工作计划,你一天都会很从容。

10、练好英语,无论在什么岗位,英语都是很重要的。

后记:

在央视的四个月,让我在大学里学习了三年的理论知识有了联系实际的机会,也让我全面了解了记者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新闻事业,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它不但可以帮助从业者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也可以在某一层面推动整个社会甚至历史的进步。但是,我也看到,由于生活的不规律和巨大的压力,记者们的身体状况大多令人忧虑,我想,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或许也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出处:
http://yanyang0804.blog.sohu.com/110568835.html 永久地址: http://www.anti-cctv.net/feed.asp?q=comment&;id=42

[ 本帖最后由 新语明 于 2011-8-14 17:4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0: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