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71|回复: 1

胡慧玲:在甘地铜像前

[复制链接]

0

主题

88

回帖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新手上路

积分
241
发表于 2008-10-27 13: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Navy"]胡慧玲:在甘地铜像前

  
[color="Black"]《在甘地铜像前》一书,副标题是“我的伦敦札记”,作者李有成教授从一九九五年起,因研究、教学、会议,常有伦敦之行,长则一年,短则四、五天,伦敦成了台北之外,他最熟悉的城市。本书收录的长短文章,直接、间接与伦敦有关。



李有成教授系马来西亚华侨,年少时在槟城上学,“午后经常在修道院女校对面草地看板球比赛”。大英帝国殖民余晖所致,英文老师的指定读物,大抵是英国人海外冒险的故事,如《鲁滨逊漂流记》、《所罗门王的宝藏》、《金银岛》。马来西亚独立后,他生活在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新国度。之后他到台湾读大学和研究所,又到美国深造。他的出身和经历,都使其英美文学研究,有特别的视角和情怀;尤其是日后盛极的南亚裔英语作家的小说,他的眼力不比寻常,见人所未见。

李有成的伦敦札记,写他旅英时的遇合、小酒馆、饮食、书店。写曾在伦敦住了三十四年的卡尔·马克思,和埋身之处的高门墓园。写塔维斯拓克方场的甘地铜像,这位茹素禁欲的瘦弱老人,诉之非暴力运动,竟让大英帝国却步。写开膛手遗事、写帝国荣光的阴暗面”伦敦东区。写绅仕俱乐部,十九世纪末,光伦敦一地就有四百五十家具乐部,“仿佛是男人的另一个家,用以躲避妻小、同事和债主,可以邀约三、两好友在此喝酒聊天、吃饭打牌,纾解来自家庭与办公室的压力,在精神上寻求短暂的避世生活。”又谓“有的女性把绅仕俱乐部视为英国的修道院,在这些修道院混过一、两年的男人,比较能适应婚姻的镣铐。”

当然也写南亚裔作家和作品,如欧大旭的《和记绸庄》、鲁西迪《魔鬼诗篇》风波和《午夜之子》、莫妮卡阿里的《砖巷》,并兼向坚持言论自由而遭迫害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致敬。

邂逅《在甘地铜像前》,纯属意外。因为喜爱,干脆把图书馆所有李有成的作品全都借出。深觉他的文章,就是一个“实”字”真才实学,读来受惠无穷。这也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因缘际会,误打误撞,竟误闯桃花源。

我从来没去过英国。心里盘算着,老来,总要去一趟,看温布敦网球赛、大英博物馆,把狄更斯、艾加莎·克莉斯蒂、格雷安·葛林等人的小说里,那些自小耳熟能详的地名,按图索骥,巡礼一番。

如今,机票贵,英镑硬,伦敦物价指数之高,屡屡排名世界第一。去英国旅行,得靠中头彩,可我又不买彩券。哎那么,还是细读李有成的伦敦札记吧,精神上和财务上,都一本万利。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春兰桃李竞芬芳,夏荷秋菊美家乡。寒冬腊梅开过后,又是幽兰放清香。

12

主题

4487

回帖

916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164
发表于 2008-10-27 13: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找時間看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10 06: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