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式脂肪对心脏的伤害,比动物性脂肪更大。因为反式脂肪除了会增加血液中坏的胆固醇,降低好的胆固醇,并促进血栓的形成,增加心脏病疾病的罹患率。另外,还可能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诱发肿瘤、第二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
有鉴于此,各国对于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也日趋重视,如2003年丹麦创全球先例立法限制反式脂肪不得超过食品所含脂肪量的
2%;2007年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要求业者在各类食品包装标明反式脂肪的含量;2008年纽约市决定全面禁止餐厅使用反式脂肪。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并指出,反式脂肪的摄取并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天反式脂肪的摄取量不应超过2.2公克(约占总热量1%)。虽然行政院卫生署已经规定,今年起所有的包装食品,其营养标示应加标"反式脂肪"的含量。但是,至目前为止,国内有约六成多的民众完全没听过"反式脂肪";更不知道它对健康有何危害,所以也就不会注意到自己每日吃下了多少反式脂肪。
而反式脂肪到底是什么?其来源又主要从哪些食物中而来呢?
▍植物油部分氢化而来:
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其发烟点低故不耐高温与久炸,容易氧化酸败,而市售动物性油脂成本又太高,所以食品业者会以"部分氢化"的加工技术来增加植物油的饱和度。其部分氢化的加工技巧,除了可增加油脂的稳定度、保存期限外,还可以增加食物的风味,使口感更加酥脆,所以成为食品业者的最爱,然此氢化过程却会形成反式脂肪,也因此反式脂肪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一不小心就可能藏进我们的肚子,如甜甜圈、面包、饼干、派及塔类、洋芋片、炸薯条、鸡块、苹果派、油炸排骨、鸡腿等经过高温油炸,和烘培饼干类也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反刍类动物肠内细菌可合成:
另一种反式脂肪的来源也可能来自反刍类动物肠内细菌所合成,因此在肉类(牛、绵羊、山羊)和乳制品中也会发现少量的反式脂肪酸,但此种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影响,仍有正反两派的说法。
既然反式脂肪对我们健康影响这么大,又在我们日常生活处处可见,那我们要如何减少其摄取量以求自保呢?
▍包装食品,看标示:
有些研究指出,就算是同类的食品,其反式脂肪含量也可能差异甚大,所以食用前除了看清楚营养标示外,另外,成分标示有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植物性乳玛琳等字眼,反式脂肪也可能躲藏在这些食物中,都应尽量避免摄取。
▍适量用油,少油炸:
尽量选择单元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的烹调用油,如:橄榄油、芥花油、苦茶油等,在家自行烹调,多利用蒸、煮、卤等烹调方法,一天用量约2~3汤匙。外食则尽量避免油炸食物,因为商业用的油炸用油须能耐高温、长时间及反覆油炸,所以使用反式脂肪的机会就会相对增加,而增加反式脂肪的摄取量。
▍反式脂肪,尽量少:
面包多选择杂粮类,少食用奶酥、奶油馅成分的面包,如:椰丝奶油包、奶酥面包等,喝咖啡以牛奶代替奶精,少选用皮酥馅软的糕饼类,和吃起来酥酥脆脆的饼干等,这些都是反式脂肪可能藏匿的地方。
总之,民众要对反式脂肪多些认识,减少购买含反式脂肪的包装食品,在外用餐或选购面包、蛋糕时,最好询问业者使用什么油,促使食品业者停用含反式脂肪的原料油,才是有效的自保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