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回家境贫困,居陋巷,箪食瓢饮,但好学不倦,终身追随孔子而不仕。
颜回(前521-前481)名回,字子渊,一作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后世也有称"颜叔"、"颜生"等,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颜回之父颜无繇(字路),为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颜回生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少孔子三十岁",推算当在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颜回早夭,但其卒年历来有多种说法,有寿十八、二十九、三十五、四十一等说。据李锴《尚史》、毛奇龄《经十二问》、刘宝楠《论语正义》、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定为四十一岁,则其卒年与《春秋公羊传》、《史记·孔子世家》所记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相合。
颜回家境贫困,居陋巷,箪食瓢饮,但好学不倦,终身追随孔子而不仕。孔子对颜回有很高的评价,把他许为自己"德行"科最优秀的学生,并称赞颜回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以颖悟著称的子贡自认为如颜回能"闻一以知十",孔子认为子贡说得不错。孔子把颜回视为自己唯一的同道,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对颜回的早夭十分惋惜,曾为之恸哭不已,大呼:"天丧予!天丧予!"从者劝其不要太伤心,孔子则说: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要为什么人伤心?还说:"惜乎!吾见其进也,示见其止也。"(《论语·子罕》)认为颜回始终在进步而没有停止过,他的死真是太可惜了。孔子晚年,鲁哀公、季康子曾问他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又《论语·先进》
颜回极其敬重孔子,曾慨叹其师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之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他时时跟随孔子,《庄子·田子方》中有所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这虽是寓言,恐也不是毫无根据。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匡地被围,师徒一度失散后又复见,孔子说:"吾以汝为死矣。"颜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孔子也认为"回也视予犹父也"(《论语·先进》)。颜回对孔子的教导绝对遵循并努力去做,如孔子在对他进行了"克己复礼为仁"及"四勿"的教导后,他马上表示"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正因为颜回不敢背离孔子的话一步,所以孔子甚至批评他:"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
颜回有崇高的志向,曾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但他又十分谦虚谨慎,孔子问他的志向,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即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庄子》一书中有不少关于颜渊思想的记载,带有"出世"的倾向,一般认为这是经过后人改造过的话,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颜回的思想中较多"自然无为"的因素,与孔子"宽猛相济"主张不甚相同。宋明理学家大多注意到颜回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称之为"孔颜乐处"。
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其中"颜氏之儒",一般认为即是指颜回一派。颜回在汉代时被列为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之道,宋代以前,颜回的名字往往与孔子合称为"孔颜"。历代对其也不时追加谥号,如唐玄守曾封他为"亚圣"、"衮国公",元代封为"复圣公",济宁曲阜有"复圣庙",即颜子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