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9|回复: 0

让孩子的脑筋“动”起来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11-7 09: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 2006-7-15 09:05 上贴

  当孩子感觉安全自在时,父母可以施一些小技巧,让孩子的脑筋“动”起来,迸出创造力。

  1、首先介绍“属性列举法”,这是由国际著名学者克劳福特所发明。他认为,一般创造品,都是从已有的物品改造而来,因此,让孩子了解各种物品的属性,然后提出改进属性的办法,可使该物品有新的用途。

  实施的步骤是:

  (1)先依物品的构造及其性能,按名词、形容词、动词……特性列出。例如:茶杯。名词方面的特性有:玻璃、塑胶、铝、不锈钢……形容词的特性为:坚固的、美观的、光滑的……动词的特性有:可折叠、可伸缩……

  (2)将产品的缺点,尽量挑出。如:易破、烫手……等。

  (3)就这项物品,积极幻想,希望使它有更多的优点。不论所提意见可行或不行,都将它们列出来,因为今天认为不可行的幻想,明日可能成为“可行”的。

  2、“文字接龙”游戏,也常用来启发创造力。

  可采单字接龙,如“上”接“课”成为“上课”,“课”接“业”成为“课业”……也可采用“词”的接龙,例如:前后→左右,左右→东西,东西→南北……

  也可采用“故事”接龙,讲一个起头,让孩子凭想像,接下故事……

  “文字接龙”不仅可激发联想力,也可增进孩子的字汇,十分有用。

  3、投注一些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父母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提高了,当孩子创造力提高时,孩子会出现以下行为特征:

  (1)心智更为灵活,行为就更为活泼、淘气,常有不按牌理出牌的“点子”。

  (2)待人处事比较不固执,有幽默感,会开人家玩笑。

  (3)比较能够接受新的东西,做起事来比一般人专注,尤其对有兴趣的事物,更能追根究底。譬如刚买了一个新的电动汽车,他会把它拆开研究个够,也许根本就装不回去。

 (4)比较不容易气馁,可接受较艰难的挑战。例如,栽种豆芽,一次不成,又来一次,同时会摆在不同的地点,以测出不同的结果。

  (5)好奇心更强,并且能很快地在一般事物上,找出其中的相异点。例如,能看出爸爸今天的脸色特别好,并想探知其中理由。

  (6)变通能力更强,当事情有了挫折时,会很快想出解决的方法。例如,椅子钻出个小钉子,会勾人衣服,拔掉又十分困难时,小孩会想出用棉花包住,上面贴个小胶布,使钉尖消失。

  (7)有冒险心,勇于尝试新方法,而不害怕可能遇到的种种阻碍。

  (8)想像力更丰富,常有新颖的词汇,或妙趣横生的描写。

  创造力提高,会使孩子对事、对人都充满兴趣,同时因为思维周密而灵活,能够接纳不同意见,有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如此一来,他的心胸和眼界都将宽广,生活会因此充实而快乐。

  创新精神体现孩子的活力,因此创造性思维体现孩子思维活动的生命力。创造不仅能产生物质财富,也能产生精神财富。一个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多采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将孩子的创造性扼杀.下面是十三种常见的妨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式:

  1、事都先把结果告诉孩子,是非曲直都“被编好程序”,孩子失掉了体验和探索的机会。

  看了2005年6月6日的报道,感到很心痛!不是因为中国青年足球队2:0输给美国队,而是队员们对德国籍教练的安排有意见:“让我们收回来打,但怎么收回来却没说。卢琳和陈涛往什么位置收?中前卫怎么补都没布置?有球了怎么打?打哪个点?这些都不说……”

  这是典型的在“事事都先要告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长辈只给他们一个大的原则,而不明确地规定他们“必须做什么?务必怎么做?”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乱了方寸。解除束缚,反而不自在;有了自由,反而恐慌。习惯于被别人“编程序”的孩子,何来探索?何来创造?没有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探索精神,也就没有创造精神。因此,在很多时候,即使家长明知是错误的,也要鼓励孩子探索。)

  2、不允许失败,以失败为耻,剥夺孩子失败的权利

  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这是失败的价值。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失败。失败并不可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失败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反省能力。不敢面对失败,就无法去创造。因此,孩子需要失败;家长应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3、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不允许任何一点纰漏

  完美主义往往无意识地扼杀着创造性。即使成年人的创造过程也是漫长的,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改善;孩子的创造,更可能包含着无数的幼稚和天真,家长的完美主义会把孩子的创造扼杀在摇篮里。

  4、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克隆家长

  许多家长有意无意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爱好去改造孩子;许多孩子也有意无意地把父母当成自己克隆的偶像。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是没有出息的。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越父母的孩子才有创造力。

  5、处处设置清规戒律,害怕孩子越轨或犯错误

  前怕狼,后怕虎,总是怕孩子越轨,总是怕孩子犯错误,到处设置障碍,把孩子的天地圈得越来越小,人为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使得孩子谨小慎微、患得患失。


  6、一言堂,甚至父母之间都不能有一点不同声音

  家长的惟我独尊,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天敌。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批判性思维,孩子也不可能有创造性。

  7、凡事都要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孩子的大胆想象,很多时候可能是无边无际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非得强求一个结果,往往会制约孩子的想象力。

  8、容不得孩子的固执

  有主见的孩子,常常都可能比较固执。孩子没有了主见、没有了固执,就不可能百折不挠地奔向既定目标,就可能“墙头草”般地随风倒。固执不一定是贬义词。许多时候,固执就是执着。

 9、总以为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许多家长爱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家庭教育中,自以为是个“伯乐”,把自己的“赏识” 凌驾于孩子之上,贬低孩子的存在价值,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意识。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

  10、总是用正确的逻辑和科学的事实去压制孩子的想象

  “插上翅膀的马”是不符合逻辑和科学事实的,但这表现了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孩子年纪越小,想象力越丰富,用大人的逻辑去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11、把伦理置于科学之上

  “长幼有序”等伦理观念不应该凌驾于真理、科学、事实之上。真理就是真理,与“长幼”无关。从逻辑关系看,1+1=2,是真理,是科学,是事实,不能因为“长幼”的关系有所改变。

  12、不允许孩子对老师说“NO”

  不允许孩子挑战“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传统观念。然而,不敢对老师说“NO”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然,也不可能超越老师。

  13、总是用过去正确的经验来引导孩子、告诫孩子

  经验的正确性是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的。总是拿父辈的经验来指引孩子,孩子就难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20 23: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