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8|回复: 0

时光倒转70年:流亡上海的犹太人(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49
发表于 2008-11-15 0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晶之夜"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名词,却是与历史上丑恶的纳粹迫害犹太人暴行联系在一起的。1938年11月9日的这一夜也被称作"碎玻璃之夜",犹太人的商店橱窗被砸碎,商店遭抢劫,犹太教堂被焚毁,这一夜也是纳粹大规模残害犹太人罪行的开端。70年后,联合国和德国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让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让我们也一起把目光转回70年前的上海,回顾一下当时避难的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

威廉·曼是在"帝国水晶之夜"发生之后,流亡到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之一。他来自曼海姆一个传统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有名的神经科医生,他本人在大规模迫害发生之前也在曼海姆商学院任教。在纳粹德国揭开了反犹屠犹序幕之后,很多国家在接收避难犹太人方面设立了重重手续和关卡。

"11
月9日那一夜之前,我及时从家里逃了出来,藏到海德堡的森林里,才没有被逮捕,躲过了这一劫难。几天后,我收到海德堡大学的一份通知,告知我不能再进入海德堡的校园。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必须尽快离开德国。但是,我应该去哪里呢?"威廉·曼回忆起70年前的历史这样说道。

当时上海是唯一一个无条件收留犹太人的城市,前来避难的犹太人无需办理任何签证手续。于是,22岁的威廉通过法兰克福的一家旅行社,辗转过境瑞士,然后乘船穿过苏伊士运河,从孟买飘洋过海到了香港,在漫长的三个星期的长途颠簸之后,威廉才最终抵达上海。

和当时在上海生活的大多数外国人不一样,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大多并不富裕,来自教师、医生和小商人阶层。因此他们基本上都生活在虹口区,那里的情况和灯红酒绿的法租界和英美国际租界有着天壤之别。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贫穷景象,是我们在欧洲绝对无法想象的。有人在路边死去,却没有人去管。还有满街的乞丐,和那些被重物压弯了腰的搬运工人。然而,在上海的另一边,上演的却是繁华富裕的生活。"威廉说。

据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潘光教授研究统计,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
12月珍珠港事变发生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上海一个城市所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所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还要多。

许多犹太难民刚来上海时都感到十分沮丧和悲哀,开始强烈地想念欧洲的家乡。"假如我能有一天再回到欧洲,那么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这样的字句时常出现在流亡上海的犹太人的书信中。

然而,这些犹太难民事后才知道,与留在欧洲被纳粹残忍杀害的数百万同胞相比,自己能逃到上海真的是万幸。1942年7月,纳粹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上校来到上海,向日本占领当局提出了屠杀犹太人的"上海最后解决方案",要求日本占领当局抓捕在上海的所有犹太人,并建立三个集中营关押屠杀他们。这个方案最终因德日之间的分歧而未能付诸实施。尽管1943年2月日军在虹口建立了"无国籍难民隔离居住区",所有欧洲犹太难民被强令迁入该区,但所幸几乎所有的上海犹太人都熬过大战而幸存了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09: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