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58|回复: 0

杜若:修炼和修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816
发表于 2008-11-17 1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若:修炼和修养




作者:杜若

中华正统文化博大精深,内中有修炼文化,也有针对非修炼人的常人文化。道家和儒家分别是这两方面正统文化的代表。道家讲修炼,儒家讲修养。修炼体现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是出世的行为准则;修养体现的是儒家在社会现实层面的中庸仁和,是入世的行为规范。

1,道家修炼文化

中华文化在创始之初便为道家文化,“人文初祖” 黄帝也是道家思想(“黄老之学”)的创始人。黄帝曾经在崆峒山上向仙人广成子求道,广成子被黄帝诚心所感,传道于黄帝,黄帝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在一百二十岁时,乘龙白日升天。 他和老子一起并称为道教始祖。“中国”--中道之国,我们祖先黄帝所开创的由道家修炼文化指导下的这个文化,称之为中国。黄帝开创的这个民族,以道家文化 为核心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

道家修炼,重在修心,追求的是个人内在道德层次的提升。主要通过克制人的各种欲念及其对外物的执著,从而达 到内心的澄澈明净,回归到生命原初的无私无欲的本真状态。修炼乃无为之法,体现的是超越常人、同化天地属性的道德追求,是性命之学,是人的明慧的体现。道 家学问直指这个层次,乃中华民族曾经的最高智慧(今天已经有更高的大道传出)。

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对后世中国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道德”二字内涵寓意深远。后世有许多人将《道德经》一书看作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真正有缘的人却将其视为得道修炼之法,并依此进行修炼,达到了返 本归真的人生目地。老子之道,微妙难懂,是神的教化。为了让有缘人得道,让上士最终返本归真,老子以短短的5000言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的含义以及与宇 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的关系,及如何做人并最终如何达到返本归真等一系列问题。《道德经》:“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把人看作是可以与天地等齐、同化天地的万物之灵,是与道可以同一的宇宙间的高贵生命,认为人的本性是佛性、是神性。 因此,人可以通过修炼而返本归真,回归高级的先天生命形式。

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就是求道。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 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风俗习惯,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道,是宇宙的本原规律,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向下衍生出“术”,形成各种技艺和工艺。在古代中国,天文、地理、建筑、医学、医药、饮食、冶金等领域都应用道家学问,称之为 “术”。比如地理建筑风水学叫堪舆术,医学叫医术,剑法叫剑术,都是术,其来源于道,而不是来源于西方所谓的逻辑和科学。

中国古代的社会 是以道德为核心,“道德”从表层按着天理做好人能守住、积蓄自己的德行,深入就涉及思想境界提升,体验更高级的生命状态,认识就不同于一般人。世界其他民 族没有中国“道德”的概念,只有“宗教”,宗教的作用也是劝人向善,回归神的世界。所以基督教维系西方国家千年稳定社会,而道德建构的中国文化显然更博大 精深、玄妙神奇、悠远绵长,这股强大力量才让中华民族能维系了五千年。

最早的神州大地,曾是修炼之邦。上古时代(三皇五帝时期),民风十 分纯朴,人们仰承甘露、俯吸醴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乐生、不知恶死,过着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正所谓“道法自然”,当人完全顺乎自然而生活的 时候,就是处在一种虽然没有修道但是却在道中的状态。当时群民的首领是由掌握天道规律的深浅所决定的,境界最高深者才能成为君主。最早的中华君主自身修 炼,带功治国,“顺道化民,合于天道”,深刻地洞察天道规律,以道和德治天下,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奉行的是圣人之治无为之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达到了最理想的治国状 态。当时的人们对天道规律的洞察力和运用能力不是今天被进化论毒害的人们所能想像的,世代所留下的神话传说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2,儒家修养文化

当历史走到春秋末年的时候,大道之光终于黯淡了下去。“大道废,有仁义”,当人们的道德开始走向衰败时,孔子背负着规范人们思想的使命来到世间。

中国子学把道家修炼内容儒学化,降为常人文化中的修养。儒家文化是对道家文化的继承,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是道家文化在现实层面的反映。《老子》一书五千言 是在道的层次上言说事物,应对人事时自然也是以道的标准来衡量社会并施行教化的。道法自然向下衍生出自然伦理,儒家的自然伦理关系是道法自然的一种体现。

儒 家的学说在实践道的层次上比道家低。孔子之后,出世的道学隐没,入世的仁学却被发扬光大。后继者象孟子讲浩然正气、讲义、性善,这都缺少“道”的论述,无 形中斩断道学。所以儒家讲有为之法,注重入世修养,“修养”的目的在于构建人类的道德伦理和价值理想,以伦理之学作为处世之原则,体现的是善与仁的追求, 从“仁义礼智信”的人格品行追求到“致中和”的行为规范,儒家修养以中庸之道实践其人事层次的治世理想,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状态。

孟子:“父子有亲,臣君有义,夫妇有别,长幼(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皆教人以维系五伦的方法。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其大意是: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友爱兄弟,谨慎而有信用,博爱而近仁德。这些事情如果都做到了,那就再学学技艺。——这里孔子讲得很清楚,一个人要 想学好技艺,先得学会怎么做人。“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先学会做人了,再学技艺本领。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学艺的事情只能缓行。由此可见,人立于 世,首先需要的是个人品行的培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不是生下来就是好的,一定要“修”。《大学》讲:“自天下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要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做起,就是说:每个人要有实在的知识,真诚的意志,纯正的心思,首先要做一个善人和君子。由善人和君子组成的家,自然是基础 稳固。“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这就叫做“齐”,家家户户先治理整齐了,然后才谈治国;国治了,然后才谈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处世治世哲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古代儒家的正统教育,在历史上 曾造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

中国古代儒家的仁政,是正统文化的柔性治理,是真正纯正的政治。君王以仁义治理天下,走的是王道御 天下的道路。君主欲奉天承运,治理万民,必先修养其身,以德服天下。所以孔子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就是中国的王道作风,与霸道完全不同。 王道尚“德”,霸道尚“力”。惟有以王道治世,才能长保国家安定富强。邵雍说:“中原之师,仁义为主,仁义既失,四夷来侮。”这正是对中华历史上外族入侵 的最好注解,适用于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宋末,明末的历史总结,也适用于1840年以来的丧权辱国的近代史。

儒家是入世的学问,但是, 儒家文化的核心却是以道为本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表面问礼内藏高层次道学的承传,故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语,位列儒家群经之首的典籍正是" 易经"。儒道同源,儒家的修行到了高层次上是属于道家的。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不是说他不相信神,孔子只是把"道"中适合于人的部份传出来了。所以历史上 有很多大儒也都是大隐之士,不但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邦治国之才,同时又都是乐天知命的达观之士,具有"道"的品格。由此可见,“性命之 学”和“修养功夫”两者之间是相互贯通的,修炼的理可以指导修养,修养可以通向修炼。邵雍的诗《天人吟》:“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正体现了“性命之学”和“修养功夫”两者之间的深刻内涵。

3,中华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无论道家还是儒家,无论修炼还是修 养,其核心都是直指人的内心,追求的是自身道德品性的提升。这个文化承继着上古神传文化的特质,有着半人半神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半神文化”。人本部分重 视人性中的仁、义、礼、智、信种种善性,强调行善、积德、淑世。神本的部分都强调人存在更高级的生命状态,都有升华为高级生命之道法在其中,所以修炼、修 行、修身的概念溶贯在我们文化里。

中华文化一直走着这样一条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道德修炼文化之路,传承 5000年至20世纪上半叶一直生生不息。其间,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土,又大大的丰富了修炼文化,让人们认识到还有其他的修炼形式。佛法传入中国后很快 和道相结合,相映相辉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而中国修炼文化繁荣出了佛道两大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正统文化内涵深广,其所包含的深厚修 炼文化是为当今世人能够认识法轮大法修炼作准备的。)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基督教也是重道德心性的修炼文化,是出世法,但西方文化的入世 部分却是重物质追求的利益导向文化,这两种文化始终不能像我们的儒道那样水乳交融,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在价值观上彼此水火不相容,之间常常爆发严重的对立 冲突(最明显如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这是西方文化出世入世之争。而中华文化是儒道相统一、相融合的修炼文化,中华儒道精神以道德修炼来消弭利益冲突, 缔造良性的和谐社会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对外物及现实利益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它对构建良性的和谐社会关系有着直接的意义。以善人、君子或圣人作为社会的基 本单位来构建社会关系,这样就消解了西方的那种“利益社会关系”,而构造出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社会关系”,这使中华文化一开始就站在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 的层次上,追求实践着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5000年的中华文明(1949年后除外,1949年后的大陆不能叫 “中华”),除了战乱状态下,在和平时期的大多数年代里,在讲求修炼和修养的儒道精神的指导下,一般都可以实现“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 敬、百姓安居乐业”的和睦社会关系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和谐天人关系,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盛世时期。在近代以前,中华民 族不但在精神层次上全面超越西方文化,而且在物质文明方面也创造过遥遥领先于西方文明的辉煌历史。

虽然道德仁义的约束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一 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通过修炼和修养而达至出世或入世之人生追求的这两种传统价值观,却显示出永恒的向善的历史价值,确保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岁月。纵然 中国历史上存在诸多血腥残忍的一面,但社会的整体伦理秩序并没有崩溃。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那些黑暗面,比如宫廷政治以血腥方式来获取权力,既不是传 统文化也不是传统价值观,而恰恰是对这些优秀传统的背离。

以修炼修养为核心的这套儒道文化,最接近人的本性,是最完整的人类正传文化体系。她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基本信仰、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数千年以来,中华子民涵濡于中庸中道之中,因有此高尚文化之建立,其以中国命名,实当之而无愧。

不幸自1949年马列族占领中华后,彻底摧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道德修炼体系,以马列主义取代了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以阶级关系颠复了中华民族 5000年来构建的和谐的天人关系和符合自然伦理的社会关系,使天人割裂、人伦丧尽。在共产党眼里,人已经不再有高贵的属性,只是一种会制造工具的动物, 人的本质只是实践性与社会性。在党文化的毒害下,大多数的中国人既不懂修炼也没有修养,一切的性命修炼都被当作伪科学与迷信而一概否定,五十多年的进化论 和无神论洗脑教育,使大多数大陆人民割断了与神的联系,迷失在三界之中,看不到自己最本真的面目。今天中共治下的中国社会的整体伦理秩序几近崩溃,公理、 道德、正义、良知几乎荡然无存,我华夏五千年来未曾有一朝一代乱世至此,令人悲哉!

中华民族行将何处?神州大地能否从焕神采?在人类神化自我,离经叛道的今天,浩瀚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一种力量,可以正本清源,扭转乾坤?历史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10: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