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3|回复: 0

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复制链接]

0

主题

2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0
发表于 2011-11-13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引言

  自1978年起,中国开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官方所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从1980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大约会在下一个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发展进程是以社会的、环境的和经济的严重不平衡为特征的。如果这些不平衡不能以一种及时的方式有效地进行改变,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演化为一场巨大的危机。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亚洲还是收入分配最平均的国家之一。从那时起,中国经历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断恶化的过程,同时不同社会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经济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的退出导致了大量的城市失业人口,增加了性别歧视,降低了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标准。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能源和资源密集型的,这导致了环境严重恶化。中国现在面临着世界上最差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土地也正在以一个让人警觉的速度退化。中国巨大的资源需求导致世界非再生资源的迅速枯竭,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

  在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增长最初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在中国经济产出中的份额却在稳步地下降。由于美国经济开始衰退,而且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开始发生逆转,中国不可能再依靠快速的出口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中国过度的高额投资水平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长期的高额投资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宏观经济困难。

  因此,由于社会的、生态的和宏观经济的原因,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指出,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以社会的、生态的和宏观经济的严重不平衡为特征的。要想使中国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中国需要根据合理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转型,重组中国经济。我们提出一项科学合理的经济计划,这将使中国朝着这一方向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主要回顾导致中国目前发展方式的结构和制度性的原因。第三部分讨论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社会的和环境的后果。第四部分测算中国经济的宏观经济结构,并指出出口的迅速增长不可能再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第五部分指出中国目前的投资水平过高,并估算一个可能的可持续的投资水平。第六部分设计出一项进步的投资计划,这一设计将使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发生转型,这样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就会主要靠国内消费而不是投资和出口来拉动。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将会促使社会公平和生态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

  二、形成目前发展方式的结构和制度的演化过程  

  中国经济改革起始于1978年后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初,经济改革的官方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仍然保持主体地位,中央计划继续在资源配置和资本积累中发挥主体作用。

  经济改革是以人民公社的解散开始的,在农村地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农业生产的私有化。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带来了农业产量的迅速增长。毛泽东时代建设的基础设施、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收购农产品的高价格,都促进了这一时期农业的高速增长。

  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人们所熟知的“公社和生产队企业”的农村集体企业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它们成为后来在改革初期就闻名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基础。这些“乡镇企业”在整个80年代保持着集体所有权,并被很多人认作是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领域。

  后来,进一步的改革开始在城市工业领域实行。在80年代,与在农业中所采用的改革策略不同,国有企业没有实行私有化。直到1990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仍然占所有工业产值的90%。工业领域的最初改革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上。国有企业管理者在决定价格和产量上被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而且公司被允许保留一部分企业利润。

  1987年,当所有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时,一个更加激进的措施开始推行。在承包责任制中,管理者被给予决定工人薪金和雇佣期限的绝对权力。但直到90年代早期,管理者也很少使用开除工人的权力。这一新的制度意味着,历史上企业对工人所做的平等和稳定就业的社会主义承诺不再存在。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所谓的“开放政策”从1978年开始实行,政策的目的就是扩大外贸和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在不可能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一些优惠政策开始在经济特区实行,比如对外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赋予国际贸易伙伴更大的贸易自由。

  实行开放政策后,尽管对外贸易迅速膨胀,但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还是相当小的。直到80年代末,出口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外资在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在数量上都还相当的低。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大部分主要靠内需来拉动(在第四部分将会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

  80年代期间,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中国经济仍然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在整个社会中被广泛地分享。尽管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也导致了腐败的泛滥,产生了社会和经济的不平衡。收入分配变得更加不平等。在国有部门,被中国工人叫作“铁饭碗”的传统就业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开始被削弱。另外,农村地区人民公社的解体导致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恶化。

  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党的部分领导人试图重新使中国经济具有更多的中央计划性和国家指导性,但这一做法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邓小平1992年春的著名的南巡之后,党内关于改革目标的争论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1]在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党正式确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定为全面进行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铺平了道路。

  到90年代末,大多数国有企业和实际上所有集体企业已经被私有化。剩下的企业被重组为由国内和国外资本家共同持有股份的股份公司。这一广泛的私有化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人下岗,在国有部门就业的人数缩减超过了40%。

  在90年代,中国在向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方向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1996年,中国的货币(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完全自由兑换。在2001年,中国在承诺给予其他贸易伙伴更大的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被允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金融领域,国有银行被要求完全实行商业化运作,同时成立了大量新的金融机构。90年代,股票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导致资本市场和GDP的比率由1993年的10%提升到了2000年的48%。中国也采取措施逐步放开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的兑换,给予跨境资本流动更大的自由。

  1992年后,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这继续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和早期阶段相比,这一市场化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城市,由于就业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的丧失,很多工人经历了生活水平下降的痛苦。在农村,农民面临着基本医疗条件和教育状况不断恶化的境遇,而这些以前是由人民公社提供的。[2]由于工人和农民的收入的增加远远落后于总的经济增长,家庭消费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日益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见下面的第四部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由于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自从2003年开始,中国领导人已经在政策议程中表达了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处理中国社会的、生态的和宏观经济的不平衡问题的意图。新的领导集体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承诺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但是,在承诺进行私有化和自由化方面还没有新的变化。新的政府政策的效果是温和而缓慢的,还没有能够抑制这种正在增长的不平等、环境恶化和宏观经济不平衡的总趋势。

  三、中国当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社会的和环境的后果  

  中国的经济改革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整个改革期间,中国经济一直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按照每天相当于1.25美元购买力的收入计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2005年比1978年减少了6亿。从1978年到1996年期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几乎3倍,而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2倍。

  但是,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的、生态的和经济领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也开始出现。由于当前私有化、自由化和国家从一些社会保障领域退出的原因,导致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中的不平等显著上升。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日益增长,反映在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两性之间、不同的社会阶级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变得更大。在城市,最富的10%的家庭与最穷的10%的家庭的收入差距从1992年的3.3倍提高到2002年的7.9倍。中国的基尼系数(反映家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由1988年的0.33提高到2004年的0.47。按照这一测算,中国现在比美国和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自由化和私有化的迅速推进已经导致离传统社会主义对收入分配公平的承诺越来越远。

  中国在非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也迅速地增长。最近这些年,医疗、教育、住房的费用大大提高,这对普通工薪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由中国政府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大约50%的城市居民和几乎90%的农村居民负担不起任何健康保险。在一些贫穷省份,据估计有60%到80%的人口死于那些如果他们有能力支付医药费就可医治好的疾病

  。在权利和机会方面也存在性别歧视的不平等。和男人相比,女人得到好的医疗的机会更少,会面临更糟糕的工作环境;她们要在家庭生活中负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她们赚钱的机会也很少。

  日益增长的不平等是改革的结果,这对于中国领导人目前所倡导的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005年的《中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的不平等状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可能会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降低中国未来进步的程度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益增长的收入分配不公也导致了脱贫速度的降低。贫困人口下降一半的成就是在80年代的前半期完成的。重新强调日益增长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对于重新恢复过去的脱贫速度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来改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平等状况。在2002年,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引入了新合作医疗制度来代替以前的由于人民公社解体而撤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自愿加入的原则,在新的医疗保险中,参保者有权利根据他们所交纳的参保费用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报销部分医疗费用。这一计划的实际设计和管理,最终是留给地方政府,由它们来进行操作的,这样我们就看到全国不同地区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些措施的效果现在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这一计划的实施也在以一个比较慢的速度推进。在2006年,只有10%的村庄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人指出,当前的医疗计划缺乏吸引农民参加的动力。结果,大多数农村居民仍然自己负担他们的医疗支出,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总的来讲是比较差的,农村的医疗机构主要是用来应急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中进行的,它一直是以资源的密集使用为主要特征,同时对国内环境和潜在地对国际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这不仅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而且主要是由中国自然资源的先天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总量这一因素,它的耕地和可利用的水资源是相当稀缺的。中国的人均耕地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都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按照生态足迹(农田、草地、牧场、森林和鱼场——被用于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要的区域)的概念计算,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中国目前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已是中国自己生态承载力的两倍。

  换句话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活动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它的生态承载力,现在已经对中国自己的环境产生巨大负担,导致发展不可持续。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7个城市都在中国。7大主要河系中的60%的水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由于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中国40%的耕地现在正在退化。土壤沙化也正在以年均1.0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

  中国消费的能源中70%是煤炭。由于煤炭比其他化石能源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一直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巨大危害。因此,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如果不转变的话,将不仅会给中国的环境带来危机,而且会促使世界环境危机的形成。



...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0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5 18: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