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原文标题:王实味冤案始末</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BR><FONT size=4> 文章来源:都景泉《党史风云实录》</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BR><FONT size=4> 1942 年秋天 , 陕甘宁边区出现一件震动全区的大事 : 中央研 究院特别研究员王实昧 , 以 " 国民党特务、反党集团头子、托派分子 " 的罪名开除党籍 , 1943 年春 , 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下令将其逮捕。 1947 年春 , 晋绥行政公署公安局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将王实味处决。</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41 岁的王实味从此以全党的反面教员的面孔出现。 1979 年王实昧的遗孀刘莹向中组部申诉 , 要求为王实昧平反。公 安部经过长期调查 , 认为此案中王实味反党、特务、托派分子罪名纯属康生的陷害和诬告 , 是一桩重大的错案。 1991 年中共中央 做出为王实昧平反的重大决定 , 终于使王实味沉冤 49 年后得以昭</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昧 , 原名叔翰 , 实味为他的笔名 , 河南省潢川人。 1906年生。父亲王籽渭是前清举人 , 因痛恨清朝政府吏治腐败 , 不愿作官 , 只在家里收一些学生 , 以教书为职业 , 生活非常清贫。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 常教诲实味 “欲助人则不应图回报” 。辛亥革命后 , 他被聘为潢川县中学校长。</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 4 岁失母 , 5 岁上学 , 13 岁小学毕业 , 17 岁中学毕业 , 后又相继考入开封留美预备学校和北京大学预科。 1926 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 翌年他与党失去联系。由于缴纳不起学费 , 他未能读到毕业就离开了学校。随后又到南京、上海等地谋职。</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30 年他开始创作和翻译小说 , 靠稿费维持生活。他写作的小说有《休息》等 , 翻译的作品有: 美国作家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 英国作家哈代的《还乡记》,法国作家都德的《萨芙》。</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37年 , 王实味在开封重新入党 , 同年10 月奔赴延安 , 开始在鲁迅艺术学院教书 , 不久又调到马列学院编译室 , 从事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当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马列论丛10种,其中《价格、价值和利润》、《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这两本书是他翻译的 , 还有《列宁选集》18 卷 , 他翻译了其申的两卷半。</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1941 年 7 月 , 马列学院改组马列研究院。不久又改为中央研究院。王实味调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当时研究员分为特别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生三级。王实味因在文学和翻译方面已有一定的成就 , 被任命为特别研究员。</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中央研究院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培养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关 , 院长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 洛甫 ) 兼任 , 副院长是范文澜。下设有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思想、中国文艺、中国教育、中国新闻、国际问题和俄文等 9 个研究室。 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维汉 (罗迈) 兼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和中国新闻研究室两个研究室的主任。</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42 年初 , 张闻天率领一个调查团 , 到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农村作为期一年多的调查研究 , 临走时委托李维汉照管中央研究院的工作 , 在张闻天离职期间 , 李维汉就成为中央研究院的最高负责人。</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42 年春延安整风全面开始后, 王实味于当年 2 月 17 日写了一篇题为《政治家、艺术家》的杂文, 发表在文艺刊物《谷雨》上。随后,又写了一组总题《野百合花》的杂文 , 共有 4 个小题目 , 分两次发表在3 月13 日和 23 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的副刊上。</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在这些文章中 , 王实味对自己看到并感到不满的现象提出批评。由于他对一些事有看法,把延安说成是“‘歌啭玉堂春 , 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 与“当前的现实”“不太和谐” 。把干部待遇上的差别 , 成为 “衣分三色 , 食分五等”, 说有个“干部小厨房阶层”; 把战争环境极端困难情况下偶尔发生的事情 , 说成“青年学生一天只得到两餐稀粥”“害病的同志得不到一口汤”; 把干部的某些官僚主义 , 说成“到处乌鸦一般黑”,“下对上感觉他们是异类”, 在延安生活里缺少“人对人的同情心(按:可见共产党腐败并非是掌权后才存在,从王实味的文章看,至少在延安时期腐败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了。)”。他还把政治家和艺术家对立起来 , 说什么艺术家的主要任务是“揭露一切肮脏和黑暗”。</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按:这是典型的共产党评价), 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 , 引起了某种程度的思想混乱。受他的影响 , 有些人发表了一些类似的文章。此外 , 还有丁玲发表的《三八节有感》, 肖军的《作家前面的坑》和罗峰的《还是杂文时代》等等。华君武的漫画更是比玫瑰还有刺 , 一张漫画上有一个人翘尾巴 , 点名是毛泽东的秘书张如心 , 旁边有句话“主席批准的”。讽刺张如心仰仗毛泽东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神态。这些内容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延安一些人的骄傲现象。</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如此标新立异 , 干扰了整风运动的正常进行 , 如不及时拨正方向 , 整风运动很可能会走入歧途。中央领导(按:主要是贺龙、陈毅等前线将领)对王实昧和他的《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等文章 , 由吃惊到震动,并要求对此进行批评和处分。</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中央研究院在 3 月 18 日召开全院整风大会。李维汉在会上讲了整风学习和检查工作在中央研究院的重要意义 , 并提出几点意见: 讨论整风和检查工作分开进行; 检查要同时着重领导作风和个人思想两个方面 ; 要有自我解剖的精神 ; 院长、秘书长及各室主任应该是整风检查工作委员会的当然委员 ; 等等。</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对李维汉所说的意见带头反对。他认为整风就是要整领导人, “要割大尾巴”, 反对指定一部分人为当然委员 , 主张全体委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他还写了《我对罗迈同志在整风检查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批评》、《零感两则》等短文 , 登在中央研究院为整风创办的墙报《矢与的》头两期上。他提出鼓动大家“必须有至大至刚的硬骨头”, 要检查自己“是不是对‘大人物’有话不敢说”,还提出“ 我们决不能让邪气更大的人得势 ”, “我们的眼光不应只看到本院 , 更应该注意全延安以至全党”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昧的这些言论在延安研究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特别是有很多的青年研究人员表示同情。</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矢与的》墙报本来在中央研究院大院门口的一间大平房里 , 外单位有不少人跑来看。后来贴在布上 , 挂在延安南门外热闹的新市场 , 看的人更多 , 像赶庙会一样(按:可见当时共产党内要求民主的声音很高,篦美后来北京西单民主墙)。</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这些言论的影响 , 很快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 他们把王实昧等人的文章编印成《关于( 野百合花 )及其它》的小册子, 加以油印、铅印 , 到处散发;同时在小册子前面加上按语说“ 中共……歌赞延安是革命的圣地……然而……在陕北 , 贪污、 腐化 , 首长路线 , 派系交哄 , ‘歌啭玉堂春 , 舞回金莲步 '…的情形之下 , 使为了抗日号召跑向陕北的青年大失所望 , 更使许多共产党员感到前途没落的悲愁。” 有些国民党刊物还出了专号 , 标题为《从 (野百合花) 中看到延安之黑暗》, 以此作为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陕甘边区的宣传材料。</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为了挽回王实昧的言论所造成的影响 , 中央研究院从 5 月 27日起召开全院的座谈会, 主题是“党的民主与纪律” 目的是纠正极端民主化偏向 , 把整风引向正轨。座谈会到 6月11 日结束 , 共开了16 天 , 其间开了14 次大会。</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从座谈会开始 , 康生就插手干预了这件事。</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康生从整风开始 , 担任指导整风运动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央直属机关总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央研究院的整风运动是受中直机关总学委领导的, 康生也就当然成了上级直接的领导人, 他说的话就成为总学委的“指示”。在他的“指导”下 , 座谈会很快变成了反王实昧的斗争会。</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座谈会开始时 , 大部分同志还是把王实味问题作为思想问题 来批评的。但过了 4 天 , 就升为政治问题 , 说他“不单是思想上的错误 , 还是政治上的严重错误”。</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到了第六天 , 有几个同志发言 , 揭发他说过“有些地方是正确的”,“ 苏联对于季诺维也夫叛国案的审判是可疑的”“中国大革命的失败 , 共产国际应负责任”,“斯大林的人性不可爱”等等;还有人说王实味 1930 年在上海曾与托派分子王凡西、陈其昌有过来往 ,帮助他们翻译过托洛茨基《自传》中的两章等等(按:有意思的是,斯大林死后,苏共却宣布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平反,称他们是列宁的亲密战友。)</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又过了 3 天, 座谈会上开始有人把王实味称为“托洛茨基分子 ”。在最后一天的大会上 , 李维汉发言还是留有余地的。他说:“支配王实昧思想的 , 是托洛茨基分子的思想 ”。他仍抱着挽救的 态度 , 声明“玉实味还有最后的机会从反革命的茅坑里爬出来。”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康生在 1937 年从苏联回到延安后 , 就常常自封为“反托洛茨基的英雄”, 说 “托匪和敌特 ( 日本特务 ) 、国特( 国民党特务 ) 是三位一体的奸细” 。他对人说“托洛茨基这个名字不好记 , 你们可以记作‘兔子吃鸡’, 就容易记了。要记住 , 对托匪活动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在反王实昧的斗争结束后 ,为了继续“扩大战果”, 使“斗争深入”, 在七、八月间,在中央研究院发动一场追查成全 ( 陈传纲 ) 和王里 ( 王汝琪 ) 夫妇与王实昧的关系。成全是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研究人员 , 王里在妇委工作, 他们一起到中央研究院来看望过潘芳和宗铮夫妇 ( 王里和宗铮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同学 ) 。王实味住在潘芳和宗铮隔壁的窑洞 , 他们又一起看望过王实味 ( 王实味与王里在河南相识 ) 。此后 , 他们有过几次来往 , 在一起吃饭。经过七斗八斗 , 就把他们 5 人的关系说成是“托派关系”, 把他们之 间的接触和来往说成是“托派组织活动”, 最后把他们定为“反党五人集团 ”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42 年 10 月 23 日 , 大概是王实味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这一天 , 中央研究院党委会作出了开除王实味党籍的决定。这份决定说他“从1929 年参加托派活动以来 , 始终没有停止过托派活动 ”, 是一个隐藏在党内的反革命分子。</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不同意这个决定。第二天 , 人们突然发现他不见了。 院党委四处寻找 , 结果在中组部找到了。他正在哭诉自己没有参加过托派 , 要求不要开除他的党籍。</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同月 26 日 , 他交给党组织一个书面检查 , 说明他在 1930 年 至 1936 年与托派某些人的关系 , 已于 1941 年向党作过详细报告 , 并说明他确实未参加过托派组织。他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严重的,“在实际上是破坏党的错误”, 他检讨自己犯错误的根源在于“有浓厚虚无主义倾向 ”, “小资产阶级病态的忧郁性”和 “极端顽强强的自以为是”, 并且说自己“神经确实有些异状” 。他还要求把开除党籍的处分改为停止党籍半年。然而 , 在那样的情况控制之下 , “托匪和敌特、国特为一体”, 哪有人理睬和同情王实味呢 ? 王实昧的愿望又怎么能够实现呢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43 年 4 月 , 王实昧受到进一步的打击: 康生下令将他逮捕。4月2 日晚 , 王实味被押到中央社会部看守所。这一夜 , 在中央和边区两级的机关、学校 , 分别由中央社会部边区保安处逮捕了一大批人。</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中央社会部看守所位于枣园后沟。王实味在那里生活了跨5个年头。王实昧的案件由社会部的保卫处负责审理。</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被捕的第二天 , 就开始审讯 , 保卫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主审, 另外还有二三人参加。<BR>审讯是在夜间进行的。王实味一进审讯室的大门 , 看见正面墙上悬挂着列宁的像 , 他就径直走到列宁像前 , 恭恭敬敬地鞠了躬。这一举动真有一点戏剧化。</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审讯人员要他谈谈被捕后的一些想法。他侃侃而谈 , 一会儿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 一会儿又说自己似乎很有理 , 情绪忽高忽低 , 容易激动。</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43 年4月18日 , 王实昧交出了被捕后的第一份 “坦白书”,表示“我坦白揭发自己 , 并向党诚恳悔过彻底转变”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从 4 月到 6 月 , 他还写过其他几份交代材料。但在“坦白” 、“交代”之后 , 接着又否定这些“坦白” 的材料 , 反反复复 , 使办案人员认为他“态度狡猾 , 口供甚多不真实之处”。</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对王实昧的审讯 , 虽然没有采用摧残肉体的“刑讯逼供”, 却也是一种先入为主、施加高压的逼供信做法。<BR> 1946 年 , 有关部门再次强行给王实味作出“反革命托派分子” 的结论。</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47 年 3 月 , 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进犯延安 , 中央机关撤离 ,在从延安转移到山西兴县时 , 王实味被错误地处决。为不浪费子弹,执行处决行刑队是用大刀把王实味的脑袋砍下来的。</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78 年 12 月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后 , 王实味冤案的平反才出现转机。</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1991 年2 月7 日 , 终于公安部作出了为王实昧冤案平反的决定。决定说:“经复查 , 王实味同志 1930 年在沪期间与原北大同学王凡西、陈清晨 ( 均系托派分子 ) 的来往中 , 接受和同情他们的某些观点 , 帮助翻译过托派的文章。在现有王实味的交代材料中 , 王对参加托派组织一事反复。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 , 1946 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 的结论予以纠正 , 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至此 ,王实味冤案 , 在经过 49 年之后 终于得到了平反。</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 王实味冤案得到彻底平反后 , 公安部派了两位同志前去看望王实昧的夫人刘莹同志 , 把《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送给了她 , 向她表示道歉和慰问 , 并送了慰问金 1 万元。 此时刘莹已是 85 岁高龄 , 当她看到公安部的平反决定上对王实味恢复了 “同志”的称呼时 , 禁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 , 百感交集。 为了纪念王实昧 , 她把 1 万元慰问金捐献给了当地 ( 湖北省十偃市 ) 文联。</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BR><FONT size=4> 注:文章中的加括号的按语,是发贴者加上去的,由于此文引用的大陆共党党史材料,所以文章是离不开为老共开脱的角度来写,把王实味悲剧的原因不是直指制度上,而是仅仅因为康生个人的人品丑恶所造成的,这是我们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给予分析批判的。</FONT></DIV> |
|